太陽表面為什麼有時會長出「雀斑」呢?

科學維他命 發佈 2019-12-20T15:14:04+00:00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太陽表面為什麼有時會長出「雀斑」呢?

《十萬個為什麼之遨遊宇宙》系列內容由「科學維他命」獨家原創,用語言、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帶你認識地球,了解星星,探索宇宙,每天幾分鐘有趣有料的知識,幫你成為科學小達人。


太陽表面為什麼有時會長出「雀斑」呢?

關鍵詞1:太陽的結構

太陽本質上是一團熾熱的高溫氣體球,看似穩定,但它的大氣層時刻經歷著局部性的劇烈活動。從地球上看,明亮的太陽上時有「暗影」浮動,原本無瑕的日面會生長出些許暗淡的「雀斑」。

太陽的大氣層從裡向外可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個層次。從地球上直接看到的是最底層光球,色球和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用肉眼觀察到。我們能通過各種觀測儀器對這些輻射進行測量和分析,從而探明它們的結構。

我們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的明亮日輪就是太陽的光球層。光球的溫度約5800開,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是不透明的。光球看上去很光滑,實際上猶如一片沸騰的火海。光球層中存在著激烈的活動,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密密麻麻如同一顆顆米粒般的結構,稱為米粒組織。它們上下翻滾,活像一鍋沸騰的粥,其實這是光球下面氣體劇烈對流造成的現象。米粒的溫度比周圍溫度高出300~ 400開,看上去就比周圍背景亮;單個米粒的尺度在1000千米左右,但極不穩定,平均壽命僅5~ 10分鐘。

光球表面另一種著名的活動現象便是太陽黑子。黑子是光球層上的巨大氣流旋渦,大多近似於橢圓形。其實黑子並不黑,只因黑子中央溫度比周圍光球的溫度低1000開以上,在明亮背景的反襯之下才顯得比較暗黑,而實際上它們的溫度超過4000開,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的光芒便可以相當於滿月的亮度。

緊貼光球以上的一層大氣稱為色球層,平時不易被觀測到。日全食時,當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輝的一瞬間,人們能發現日輪邊緣上有一層玫瑰紅的絢麗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層厚約2000千米,其物質密度和壓力要比光球低得多。色球層上常會出現耀斑爆發,這是太陽大氣中又一種複雜和劇烈的活動現象,表現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局部亮斑。耀斑在短短几分鐘到幾十分鐘內釋放出的能量,與整個太陽1秒鐘內釋放的總能量相當。耀斑爆發會引起太陽風暴,大量高能的帶電粒子(總量可達10億噸)以數百千米每秒的速度席捲行星際空間。如果太陽風暴恰好朝向地球而來,會對地球附近的空間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

圖:2013年10月29日,美國空間望遠鏡拍攝到太陽上的巨型耀斑

在色球上人們還能夠看到許多騰起的火焰,這就是所謂的「日珥」。日珥是色球層迅速變化著的活動現象,一次完整的日珥過程一般為幾十分鐘。同時,日珥的形狀也可說是千姿百態,有的如浮雲煙霧,有的似飛瀑噴泉,有的好似一彎拱橋,也有的酷似團團草叢,真是不勝枚舉。最為壯觀的要數爆發日珥,本來或寧靜或活動的日珥,有時會突然「怒火衝天」,拚命往上拋射氣體物質。有時拋射物又返回太陽表面,形成一個環狀,稱為環狀日珥。1938年爆發的一個最大日珥,頃刻間上升到157萬千米的高空,而地球直徑不過1.3萬千米。

在日全食時的短暫瞬間,常常可以看到太陽周圍除了絢麗的色球外,還有一大片白里透藍、柔和美麗的暈光,這就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日冕的形狀同太陽活動有關,日冕還會有向外的膨脹運動,並使得熱電離氣體粒子連續地從太陽向外流出,形成太陽風。太陽風的動力來自太陽對流層中產生的非輻射能流,其作用與鼓風機相似。彗星在靠近太陽時,星體周圍的塵埃和氣體會被太陽風吹到後面去,使彗星產生「尾巴」。

太陽大氣和太陽內部的磁場,其結構相當複雜,最強大的磁場出現在以太陽黑子為中心的活動區域,太陽上高緯度的兩極地區的磁場相反。太陽的絕大部分物質是高溫等離子體,太陽上的物態、運動、和演變都與磁場密切相關。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活動現象,更是直接受磁場支配。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發射了一系列的太陽探測器,對太陽進行探測,如蘇聯「質子」號、「宇宙」號衛星,美國「太陽神」號、「先驅者」號、「旅行者」號、SDO探測器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