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本質,是一種抵抗

古籍舊書庫 發佈 2020-04-11T22:34:17+00:00

最近,經濟學家說了,復工,不能只復供給方,也要復需求方,這樣,商業的全鏈條才能貫通。——題記總之,就是這段時間在家太久了,熱切盼望著全行業、全鏈條早些全面復工。


最近,經濟學家說了,復工,不能只復供給方,也要復需求方,這樣,商業的全鏈條才能貫通。——題記


總之,就是這段時間在家太久了,熱切盼望著全行業、全鏈條早些全面復工。不然的話,人老是閒著,一定會胡思亂想,比如本文。——又題


無商不奸,無藏不貪。

如果是愛好收藏,卻聲稱並不在意藏品在未來的兌現價值的,基本上都是假話。


既使是藏書,看起來這麼文縐縐的事,甚至聲稱意在書籍內容的人,也會同時考量藏品的性價比。


即使是承繼祖業,藏品的得來,這一代並未付出什麼代價,卻不代表祖上也沒有付出過什麼代價。祖上沒有付出金錢的代價,也會付出其他的代價。即便祖上是非常規方式得來的,也會承擔潛在的風險。


風險本身,就是代價。

有了代價,必定尋求兌現。


聲稱自己收藏這輩子都不賣的,多半是意氣用事。無論為私為公,一旦資金短缺,多半會食言出售。

即使這輩子真的不賣,多會留給子孫,讓子孫多一層經濟保障,到底還是要賣。


即使不給子孫,也不出售,堅決捐獻或用於社會公益,必求聲名的回報。凡求回報的,就是在兌現。

金錢的兌現,聲名的兌現,並無本質區別。


每個人都是收藏家,即使你以為自己並不在藝術品收藏圈。

有人收藏古董,有人收藏現金,有人收藏房子,甚至於旅行天下、美食打卡,各種各樣的呈現,無一不可稱之為收藏。


凡集少成多的行為,都是收藏。

凡收藏,都是一種貪婪。

這裡的貪婪,應當是個中性詞,因為它是對宿命的一種抵抗。


流逝的時間,沒人抓得住。

但是,時間沉澱成了種種實物、種種技藝。對任何實物、技藝,及其虛擬等價物的收藏,都是對時間流逝、意義渺小這一終極宿命的對抗。


潛在地,我們希望留住那些時間。

或者說,我們想要多占有、多體驗一些時間,以及時間的沉澱物。


人們對終極宿命的抵抗,既可以表現為對過去的時間沉澱物的集納,也可以表現為對未來的掌控能力的渴求。


無論我們去收藏藝術品、賺錢、存房子、買股票、求偶、生兒育女、創業、遷徒、尋找信仰、追求權力……如此種種,都不過是企圖為自己的生命包上一層儘可能堅硬的外殼,讓自己感覺到自己有更強的體驗力、創造力、延續力或掌控力。


雖然宿命一直存在,較之於浩瀚宇宙,生命或許渺小,我們卻不甘束縛,希望可以有所作為。


既使有人去追求「放下」、「順其自然」、「內心的安寧」,那也不過是另外一種的抵抗。


女之耽兮,不可脫也。

士之耽兮,亦不可脫。


總之,最近這麼清閒,閒到無與倫比,閒到去想這些虛無縹緲一一

又閒到了一個周末,我們熱切地等待著做點什麼,等待著整個圈子、全鏈條、一如既往地活躍起來。


人一閒著,就會胡思亂想,沒事找事。

一忙起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瀏覽古籍,關注歷史,自娛娛人

這裡是舊書庫

再一篇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