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最低的行為,就是不停地講道理

心語情感故事 發佈 2020-04-11T00:51:36+00:00

母親總是回答「好」,但接下來還是會像之前那樣去關燈,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馬東便也不再管這些事情了。馬東說,節約用電應該已成為母親固定的思維,所以無論你與她講多少遍道理,都沒辦法改變她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行為。我們的父母不也是一樣嗎?你可能一遍一遍告訴他們,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他們滿口答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

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別人掏心掏肺講道理。

偶爾說說道理,或許別人還能聽進去;

常常道理連篇,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很容易讓人反感。

「不停」地講道理和不講道理一樣可怕。

其實,與其「不停」地講道理,不如把道理放在自己的行動里。

01

  • 不和親人「講道理」。


著名主持人馬東曾經在節目中提及他的母親:

他說76歲的母親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關燈。

屋裡燈亮著,只要沒人在,她就第一時間關掉。

剛開始馬東會勸阻母親:

總是一開一關會影響燈的使用壽命,就算開著也費不了多少電。

母親總是回答「好」,但接下來還是會像之前那樣去關燈,後來過了一段時間,馬東便也不再管這些事情了。

馬東說,節約用電應該已成為母親固定的思維,所以無論你與她講多少遍道理,都沒辦法改變她多年來積累下來的行為。

我們的父母不也是一樣嗎?

你可能一遍一遍告訴他們,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他們滿口答應,轉頭卻依然把菜放進冰箱。

很多人可能做不到像馬東那樣去理解父母,而是不停地與父母講道理,甚至爭吵。

殊不知,這不僅是情商最低的行為,還是傷害彼此感情的方式。

《奇葩說》陳銘是一位很厲害的辯手,每次說話都會讓人覺得很有道理,愛講道理好像也成為他的習慣。

有次他老婆看中了一款包包很想買,但他看到包包的標價之後,試圖說服老婆不要買。

他講了一大堆大道理,講到了民族情懷、這個包的性價比、收現比、收益比、風險比、收支情況對比……

但當他老婆聽完,問了一句:

「是你那些道理重要,還是我重要?」

他馬上閉嘴。

有句話說得好,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高情商的人會懂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最近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熱播,很多人都被郎朗和吉娜這對年輕夫婦圈粉了,因為這兩人的相處日常實在是太甜了。

節目中有幾處搞笑的鏡頭,吉娜做事時完全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切菜時眼裡只有菜,唱歌時專心做自己的麥霸,無論郎朗怎麼喊她或者「打擾」她,她都不理睬。

但是郎朗並沒有生氣,或者與吉娜講道理,他還表示很欣賞吉娜的這種專注,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也非常好。

有時候,道理講得多了,感情反而淡了。

當父母之間有代溝、夫妻之間有矛盾、情侶之間有爭執時,不如多講一點愛,用一顆包容、忍讓的心去更好地維護彼此之間的關係。



02

  • 不和孩子「講道理」。


給孩子講道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用到的一種辦法。

但孩子的年齡、閱歷、認知有限,道理講再多,不僅很難有成效,有時甚至適得其反。

同事有段時間和我抱怨,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愛玩手機,每次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玩手機會壞眼睛,會耽誤學習,但孩子從不在乎。

要是把手機強行沒收,孩子還會哭鬧,甚至賭氣不吃飯,弄得同事實在沒辦法。

我問道,你們在家也會玩手機嗎?

同事說下班回去沒什麼事,她和老公會看看電視或者手機。

我建議她不妨試著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陪孩子一起看看書、講講故事、做做家務。

同事試過後大喜,這方法果然有效。

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再好的道理不要講過三遍,拒絕做「唐僧」父母,拒絕做低情商的父母。

改變自己的做法,用行動去引領孩子,向善、向好、向上。

霍思燕教育孩子的方式曾被很多網友讚揚,她也會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但她會給孩子自由空間,並用自己的行動去給孩子做示範、做榜樣。

《媽媽是超人》有一期中,霍思燕想讓嗯哼捐出自己的一些玩具,但嗯哼不太願意。

霍思燕就先讓嗯哼把喜歡的玩具和不喜歡的玩具分開放,接著引導他去進行義賣,並將義賣的錢捐給一對要做心臟手術的雙胞胎小孩。

但手術費還差7萬,賣玩具的錢遠遠不夠,霍思燕最後捐了7萬,幫孩子把手術費補齊了。

所謂身教大於言傳,家長用自己的行為引領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來得更好更快。

高情商的父母,要學會敏銳感知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能與孩子共情,並正面地引導,才能讓孩子更舒服、更好地接受。


03

  • 不和無賴「講道理」。


朋友小琴前段時間休假去了上海迪士尼遊玩,回來後分享了一句話:

「給第一次去迪士尼的朋友一些忠告,遇到插隊的人,千萬不要和他們理論。」

原來小琴遇上了無賴。

晚上看煙花的時候大家都站好了,放到一半時突然有人插到她前面,舉著手機。

小琴當時很詫異,還禮貌地解釋說這裡需要排隊,那人卻不搭理。

後來小琴完全被那人擋住看不到了,她再次對那人說:麻煩請排隊,我們大家都是在這邊排隊著。

沒想到那人轉過頭大聲說他是在排隊呀。

小琴無語了,你明明剛剛插隊來的,而且你一直舉著手機擋著我們都看不見了。

對方聽完說了一句:「怕擠就不要來迪士尼啊。」說完還狠狠地推了小琴一下。

當時小琴氣得不行,看煙花的興致都沒有了。

當她後來看見有人在迪士尼因為與插隊的人理論而被暴打的新聞,她慶幸當時還好自認「倒霉」,沒有與那人爭論太多,不然說不定也會被打。

有的時候,遇到這種人,不要不停講道理,因為根本講不通,還不如避免,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成為投資一事找舅舅借錢,後來投資失敗。

舅舅眼看拿不回來錢就找蘇明成鬧,之後還變成訛錢。

對於耍無賴的舅舅,不管蘇家再怎麼講道理也沒用。

直到蘇明玉拿出帳本,算出舅舅拿了蘇家二十萬元未歸還,舅舅一家才落荒而逃,沒有繼續糾纏。

高情商的人明白,道理要同懂得的人講!

對於沒有必要的紛爭,對於不明事理的人,對於無賴和沒皮沒臉的人,不停講道理,最不值得。


04

我們常說,聽了太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同樣,講再多道理,依然改變不了任何人。

「不停」地講道理,不如去避免,對不值得的人不浪費時間和精力;

「不停」地講道理,不如去理解,對值得的人多一些愛和包容;

「不停」地講道理,不如去解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停」地講道理,不如去引領,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行動大於言語,千萬不要做一個「不停」講道理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