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地暖不熱哪的問題?了解了這些知識,你才能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家居與裝修 發佈 2020-05-25T17:55:59+00:00

先給結果:專業的地暖安裝,一個供暖季,同樣的室內溫度,節能省錢率,可達45%。沒有鋪地暖之前,我一般在房間走動,會養成習慣,穿好拖鞋,當鋪地暖以後,習慣會慢慢被改變,養成光腳跑的習慣,特別是有孩子後,想讓孩子隨時在房間內,都穿好拖鞋,其實挺難。

先給結果:專業的地暖安裝,一個供暖季,同樣的室內溫度,節能省錢率,可達45%。

比如:自採暖,同樣的房間溫度。

專業的地暖安裝,一個供暖季燃氣費只需要3000元。

業餘的地暖安裝,一個供暖季燃氣費就得花4350元。

如果是集中供暖,一年供暖費,專業的地暖安裝,房間內穿的可能是短袖;業餘的地暖安裝,房間內穿的就必須是毛衣。

注意一點的是:不建議聽每個裝修公司自己說,他們是否專業,沒有哪個裝修公司會說自己不專業的,都是覺得自己比別家專業。

地暖鋪裝專業不專業,看以下幾點:

管間距

不同管徑的管,管間距一般不同,最常用的管有兩種:16管和20管。

16管的一般間距15CM最佳;20管的一般間距20CM最佳。

好多業主裝的時候,怕不熱,總想把管間距鋪小一點,甚至都恨不得鋪成間距10CM的,其實不只是沒必要,關鍵是會起反作用。管間距太小了,管子拐彎容易折癟,折癟後水路不通,管間距再小都沒意義了。

好多地暖鋪裝公司,正好相反,喜歡把管間距鋪大一點。往往鋪成25或者30CM,因為鋪寬一點,一省管子,二省人工,三鋪設速度還快。

很多開發商賣房預裝地暖,管間距有的都有40CM寬,冬天房間溫度不熱,那是必然。

分水器路數:

很多業主鋪地暖的時候,都聽過分水器,也了解分水器的作用,但是大部分都有一個誤區:

以為是簡單的,每路控制一個房間,方便調節每個房間的溫度。

如果是簡單的,每路控制一個房間,這種鋪設方案,最後都會發現,溫度調到最大了,房間還是不熱。

簡單的說一下原因:

一般房間大小都不同,次臥9平米左右,廚房5平米左右,主臥12平米左右,客廳20多平米,不同房間的面積不同,每個房間走一路管,肯定每路管長度不同,而且相差很大,水循環速度肯定不同。

管路比較短的區域,水循環肯定快,溫度高。管路長的區域,水循環肯定慢,溫度低。

很多師傅會說,在分水器上面調節水循環。

其實只能在短迴路管上,關小閥門,犧牲短迴路區域的溫度,調節每個區域溫度平衡,並不是把長迴路管區域溫度調高。

正確的地暖鋪裝:

首先需要保證,每路管的長度相差不大,水循環速度相近,然後才是儘可能設計,讓某一路或者某幾路控制一個區域【大的區域鋪兩路或者三路,小區域鋪一路】,方便關閉或者調節某個區域的溫度。

一個房間,用幾路分水器,一般遵循下面公式

如果間距15厘米的:分水器路數=鋪設面積/10

如果間距20厘米的:分水器路數=鋪設面積/15

算出來的結果四捨五入就行。

如果地暖鋪完以後,100平米的鋪設面積,分水器就用了個4路分水器,不用考慮了,肯定不是專業鋪裝,要不就是偷工減料了。

每路管長:

分水器每路管長度,一般控制在70米到80米最佳,不同的業主,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比如:有些業主有強迫偏好,寧願犧牲一部分溫度,來選擇分水器每路控制對應房間,必須明了,那盤管設計方案,有些管路長就得妥協,讓一部分。

單純的從熱效能方面考慮,一般一路管長都控制在70到80米最佳。

盤管方案:

不同的盤管方式,對熱效能影響也是比較大的,下面介紹三種比較常用的三種盤管方式。

第一種是回型盤管,如下圖:

這種盤管方式,180度拐彎很少,基本上都是90度拐彎,阻力小,水循環快,熱效能高,所以,現在大部分地暖鋪設,都採用這種盤管方式來鋪。

缺點是,對於沒有這麼鋪過的師傅來說,盤管有點複雜,不好鋪。

第二種是雙S盤管,如下圖:

這種盤管方式,180度拐彎比較少,鋪設簡單,熱效能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很多師傅在鋪的時候,也會採用這種鋪設方式。

第三種是單S盤管,如下圖:

這種盤管方式,最為簡單,一般0基礎的人,都會盤管,鋪設最為簡單,但是熱效能也是最低的。

三種盤管方式,熱效能相差還是比較大的,同樣的鋪設,由於盤管方式不同,熱效能相差可達30%,

特別是還要結合上面那個,每路管長度差不能過大的因素,靠師傅現場看一下,就能給出結果,高估師傅的算術能力了。

建議:鋪地暖之前一定讓出設計圖紙,圖紙上算出並標出來每路管長度,每路管控制哪個區域,每路管的盤管方式,哪盤管怎麼裁切,好鋪哪幾路。

這個是必須的,如果這個設計都提供不了,還說自己專業,你就呵呵而過吧。

廚房,陽台和衛生間要不要鋪地暖

我個人建議鋪,原因有以下幾點:

沒有鋪地暖之前,我一般在房間走動,會養成習慣,穿好拖鞋,當鋪地暖以後,習慣會慢慢被改變,養成光腳跑的習慣,特別是有孩子後,想讓孩子隨時在房間內,都穿好拖鞋,其實挺難。

時間久了,全家就都習慣光腳房間內跑了。

如果廚房,陽檯燈沒有鋪,每次去廚房和陽台,都得先找拖鞋,要不地面的溫度差會不舒服,雖然不會差太多,但是每天去廚房和陽台,都會有溫差。

再小的不舒服,天天都能遇到,其實也挺煩,比如床頭沒有檯燈,每天睡覺之前都得去門口關燈,也就三四步的距離,但是時間長了,還是會煩。

檯燈可以後買補救,但是地暖鋪好後,沒有辦法重鋪補救。

關鍵是,陽台和廚房,一般都不大,用不了幾十米管子,鋪設成本也就多一兩百元,可以忽略了,如果沒有鋪,後期使用的痛點,忽略不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