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很美好?百姓很富足?揭開南宋的內幕,看看不著調的南宋朝廷

李夫子說史 發佈 2020-04-11T04:41:53+00:00

咱們先看看南宋的皇帝,去年有一部火遍銀屏的家庭劇叫《都挺好》,其中整天向兒女提各種不合理要求,把全家鬧得雞飛狗跳的老爹蘇大強,把好多觀眾氣的是咬牙切齒。

話說在南宋末年,元軍揮兵南下,眼看就要打到都城臨安。消息傳來,南宋皇宮裡已經一片混亂。

「太后,聽說元人就要打過來了,您趕緊避一避吧。」

「那些平日裡滿嘴報國的官員們呢?快召見他們來商量個對策!」

「太后,滿朝官員都跑了,今天早朝就只剩下了六個。咱們也趕緊跑吧!」

「什麼!這些士大夫讀了一輩子的聖賢書都用到哪兒去了?國家危亡的時候跑得比誰都快,他們還有什麼臉面見人?死後又有什麼臉見先帝?」

遇到元軍南下,還沒打到都城,滿朝的士大夫先跑了個沒影,這就是南宋的真實場景。不過近些年興起了另外一種說法,說實際上南宋經濟文化十分繁榮,皇帝中出了幾位中興之主,朝堂上也是人才輩出。那麼,真實的南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南宋皇帝究竟是勵精圖治還是昏庸無能?「歲幣」到底是偏安一隅的真實寫照,還是以很小的代價換來平安?南宋的百姓到底是和平安定還是苦不堪言呢?李夫子今天和您聊聊虛假繁榮背後的真實南宋。

不著調的南宋皇帝

說到南宋,想必大部分小夥伴首先想起來的就是偏安一隅,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近些年來也有人給南宋貼金,把南宋夸的是天花亂墜,那麼到底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咱們先看看南宋的皇帝,去年有一部火遍銀屏的家庭劇叫《都挺好》,其中整天向兒女提各種不合理要求,把全家鬧得雞飛狗跳的老爹蘇大強,把好多觀眾氣的是咬牙切齒。如果要李夫子說,蘇大強和一位南宋皇帝相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這皇帝是誰?他就是宋高宗趙構,也就是聽信秦檜坑了岳飛的那位。

在辦了殺害岳飛的糊塗事之後,這位靠稱臣坐穩江山的皇帝也繼續著他的「作精」生涯,首先就是私生活問題。有過不少史料都大肆渲染宋高宗生活節儉,但卻被實錘打了臉。在南宋風雨飄搖的時候,宋高宗自己的小金庫每年收入是200萬貫錢,等到南宋差不多安定下來了,他更是獅子大開口,每年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都進了他自己的腰包,多達3000萬貫。而當時一戶中產家庭的全部積蓄只有1000貫左右,大家看看這個對比就能明白,說宋高宗生活節儉都是給他臉上貼金了,而且在攬錢這個問題上,他也不惜自己打自己的臉。

比如說《宋史》中就記載過這樣一件事,紹興26年的時候,宋高宗許下一個美好的諾言,說只要湖南地區的百姓願意墾荒,就給他們免稅10年,老百姓一聽高興壞了,都積極的開墾荒地,誰知道才過了兩年,好不容易開墾出一點荒地,有了收成,宋高宗立刻把臉一變,開始玩命的向當地百姓徵稅。和要臉比起來,要錢還是更重要的。除了強制百姓掏腰包,宋高宗甚至盯上了各地運送糞便的船隻,從運糞的船身上該怎麼撈錢呢?宋高宗要求所有運糞船都必須統一購買旗幟,這些買旗子的錢當然還是進了宋高宗自己的腰包。宋高宗攬了這麼多錢,要說用在正當的地方還行,可實際上呢?咱們就來看看關係到南宋生死存亡的國防問題。

在宋金簽訂「紹興和議」之後的十多年裡,在宋高宗的治理下,南宋軍隊的戰鬥力跌了個稀里嘩啦,就連皇帝的精銳親軍人員編制都在逐漸減少,戰爭所必需的弓弩武器更是大量損壞。基本上一個部隊如果能夠兩個弓箭手合用一張弓,那都是頂級的配置了。看到這大家應該也就明白了,這就是為什麼金國撕毀和平協議之後,瘋狂南下的時候,南宋軍隊被打了個落花流水了吧。按說都火燒眉毛了,宋高宗總該掏出點自己的小金庫,補充一下戰備了,結果這位一聽說金兵打過來了,立刻讓兵部侍郎準備跑路,什麼江山社稷、國家安危一概不管。

不干正事的南宋士大夫

說完了皇帝,咱們再說說南宋的高官,當時的南宋士大夫有一個風氣,那就是公款吃喝。在這李夫子插一句,其實宋代的宴會飲食已經成為了一項獨特的文化。到了南宋時期,烹飪技藝更是迅速成熟,餐飲品種多的那叫人眼花繚亂。不過真要是放在南宋年間,那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到的。他們大多出現在士大夫的飯桌上,而且往往還不用他們掏腰包。宋代一向重文輕武,對公務員待遇極好。大家別看南宋偏安一隅,但這恩養士大夫的傳統可沒丟。而且各位高官的灰色收入也是一家賽一家的多,吃公款的風氣更是迅速反超了北宋。

有史料記載,平江知府和他的同僚用公款吃喝,一頓飯就要花上上千貫錢。對於這種歪風邪氣,南宋朝廷也是十分惱火。特別是到了宋寧宗年間,就曾經多次嚴打公款吃喝,但是毫無成效,反而越打越火熱。就說當時的成都地方官一頓公款宴花費就在3000貫錢以上。在南京地區這個數還要翻上一番。到了南宋亡國前夕,這幫官僚更加變本加厲,幾乎一頓飯就要花掉相當於十家百姓的積蓄。南宋士大夫還有一項行為比公款吃喝更加過分,這又是什麼呢?南宋開國之後,設立了一項新的制度,叫「輪對」!臨安的官員們輪流每天派一個面見皇帝,說一說對朝政的各種意見,結果,就是因為這個,讓滿朝士大夫炸了鍋,為什麼呢?

因為有一天輪對恰好輪到「黃震」,黃震是南宋末年一個大學問家,而且不畏權貴,性情耿直,他就抓住這次輪對的機會,站在皇帝面前張嘴就是一頓罵,一條條直指南宋當下的弊病,包括「財政入不敷出、軍隊戰鬥力低下、百姓水深火熱……」等等一系列的老毛病,還加了一條新的「士大夫無恥」。這一條讓南宋朝堂炸了鍋,咱們前面也說過了,宋朝對公務員待遇極好,在把南宋誇得天花亂墜的人眼裡,朝堂上精英輩出,可是在黃震的眼裡,南宋的這些精英們其實都是些無恥之徒,從某種意義上說黃震也確實沒罵錯。其實在比他早近百年的時候,就有人痛罵南宋這群號稱清明的士大夫們,根本就是沒有實際工作能力,一天到晚就知道攬錢、公款吃喝以及互相矇騙。即便如此,這段時間還是被稱為南宋的鼎盛時期。

到了黃震生活的年代,士大夫光吃飯不幹活的行為更加嚴重。更不要臉的是南宋朝堂上幾乎公開的買官賣官,就說負責監察地方官的通判,早年一個通判的官位,要錢2000貫,到了黃震生活的時代,這個職位要錢10萬貫,其他的各種大小官職也都是明碼標價,滿朝文武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這種火熱的買賣。大家想想,官職都是買來的,官員的質量能好嗎?他們當了官之後能幹活嗎?也難怪把黃震氣得破口大罵了。不過黃震怒罵之後也沒給混亂的南宋朝堂帶來一點緩解,反而是捅了馬蜂窩,他遭到了士大夫的紛紛駁斥,被連降了三級,這事才算消停。

南宋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很多人都說南宋不僅官員日子過得好,百姓的日子也很安康,生活特小資,事實真是這樣嗎?南宋的百姓究竟生活過得怎麼樣?咱們還得從「宋金議和」說起。大家都知道,南宋自從和金國和議之後,光銀子每年就得給金國二三十萬。不過在這件事上也常常有人貼金,說南宋議和,別看屈辱,實際上那點銀子只是每年收入中的很少的一部分,就當是隨便花點錢買一個平安,沒有戰爭還能減輕百姓的負擔。可實際上,生活在所謂和平年代裡的南宋百姓卻給這些人來了個啪啪打臉!議和之後的南宋百姓其實負擔比宋金戰爭時期還要重,這是為什麼呢?

商品經濟發達的南宋也抵不過人性的貪婪

咱們先來看看南宋和金國的第1個和議,「要求南宋每年要給金國交銀子25萬兩,」大家都知道,這時候的南宋已經丟了北方的半壁江山,這些地方里就有不少重要的產銀地。而這時候南宋每年的銀礦的開採數量基本上只有16萬兩,這兩個數字一對比,不用李夫子說,小夥伴大概就看出來,別說有富裕留著自己用了,這點白銀光給金國都不夠,那可怎麼辦呢?好在這個時候南宋多了一條來錢的路子,什麼呢?「外貿」。大約從這個時期起,南宋開始了大規模的進出口貿易,把瓷器賣到海外,再從日本等地區進口白銀,有些小夥伴可能有印象。前幾年在廣東的台山海域發現了一艘南宋初期的沉船,這就是著名的「南海一號」。船上裝載有大量的瓷器,全都是當初準備賣到南洋地區的貨物。

興旺的海外貿易帶來了一項好處,就是南宋的商品經濟非常發達,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朝廷勵精圖治,攢上幾年錢,培養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可就不只是幻想了。只可惜就如同咱們前面提到過的那些,雖然國家有了不錯的經濟收入,可是架不住各種皇帝和士大夫的各種盤剝,到最後國家的錢都進了個人的腰包,該花錢的地方則是經常面臨虧空。要不南宋幾次北伐為啥都以失敗告終呢?

南宋的真實內幕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也看懂了。南宋皇帝昏庸無能,士大夫不干正事,百姓生活不易,根本就不是那種欣欣向榮、一片安定的景象,國家只不過是勉強支撐而已。一片祥和、盛世太平,大多存在於文人墨客、士大夫的筆下,這種虛假繁榮的畫面固然可以名垂青史,然而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同樣名垂青史的自然也包括一個王朝最終的結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