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為何被殺?犯了一個常人愛犯得錯誤

聞道歷史觀 發佈 2019-12-20T09:15:23+00:00

從《史記》中探尋商鞅人物性格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傳》里對商鞅的人物評價是"天資刻薄而少恩",同時還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叫趙良的人,對商鞅說過這樣的話:"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


我對秦國的歷史,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商鞅變法了,因為從商鞅變法的內容上看,維護了農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還大力發展軍事,獎勵軍攻,在經濟上也更是對市面上的雜亂現象進行了統一,身處亂世,每個國家都想一統天下,商鞅的舉動無疑是未秦國的發展帶來最大的契機,但我們也知道,他干成了這麼多有意義的事情為什麼會被殺呢?


"商鞅變法"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變法改革,他讓秦國走出了當時的困境,明確了依法治國的思想,他讓秦國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也為後來能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為何秦惠文王卻要殺掉商鞅呢?是因為他反對變法嗎?可是秦惠文王殺掉商鞅後,並沒有廢除之前商鞅制定的立法,而是繼續實施推廣之。那麼秦惠王這麼幹,目的究竟是什麼?

從《史記》中探尋商鞅人物性格

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傳》里對商鞅的人物評價是"天資刻薄而少恩",同時還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叫趙良的人,對商鞅說過這樣的話:"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懽,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

趙良的意思正是說,商鞅為了讓大家遵從他的法令,而有點不講人情,已經傷害到了許多有勢力的人,當年被商鞅處罰的公子虔,已經八年閉門不出了。現在商鞅的權勢越來越大,已經和秦孝公差不多了,可每次出門後面都要跟著十多輛車,車上都是全副武裝的衛兵,要是沒有這樣的保護措施,商鞅都不敢出門。

商鞅第一條原罪"功高蓋主"

根據前面《史記》中的記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信息。商鞅變法之後,在秦國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到了秦惠文王執政的時候,商鞅在秦國的影響力,足以和他分庭抗禮。

《思美人》贏泗劇照

秦惠文王嬴駟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十九歲繼位的他,高瞻遠矚,胸懷國家大義,堅持變法和國家統一,稱得上是一個真正有作為的帝王。公元前325年改"公"稱"王",成為秦國第一王。從後來的作為來看,他是一個有抱負的君主。對於這樣一個君主來說,他需要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所以商鞅有威脅到秦王地位的實力,就成了秦惠文王眼中的一條原罪。

商鞅的第二道"催命符"

至於商鞅的第二道"催命符",還是和史記《商君傳》里提到的一個人有關——公子虔。

公子虔是秦惠文王做太子時候的老師,古時稱"太傅"。商鞅變法後,很多觸犯法令的人都受到了處罰。可有那麼一次,當時的太子贏駟也犯法了,不處罰,法令沒法繼續推行,若處罰,那可是太子。為此,秦孝公有點為難。於是商鞅出了主意,把這些過錯都推到了太子的兩個老師身上,以沒教導好太子為由,處罰了這兩個老師。其中,公子虔被割掉了鼻子,對商鞅的仇恨就此積下。

公子虔

商鞅的變法過程中,剝奪了貴族們的權力,把權力逐漸集中在了國君的手中。公子虔身為舊貴族的領袖,首當其衝,被剝奪了許多特權,再加上之前他代贏泗受過。這兩件事加到一起,公子虔對商鞅是恨之入骨。在秦孝公死後,自己為之受過的學生當上了秦國之主。公子虔開始反撲,他聯合了幾個人,向秦惠文王告狀,說商鞅要謀反。

公子虔是一個有實力的貴族,是秦國貴族裡的領袖,是為了貴族反抗商鞅受過刑的人,是商鞅變法受害者的代表,所以他在秦國貴族很有影響力。剛剛上台的秦惠文王在殺商鞅和得罪貴族之間,要做一個選擇題。他沒有過多的猶豫,選擇犧牲商鞅,以求獲得國內貴族的支持。於是在公元前338年,商鞅被捕,並被施以車裂之刑,也就是五馬分屍,是死刑中最殘酷的一種。

從商鞅的下場來看,秦惠文是有多痛恨商鞅啊,但其實也不是,不過是因為商鞅觸犯了那些貴族階級的利益,秦惠文應該就是做給他們看的,這說起來也很無奈,在這個亂世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由君王一個人做主,他要顧忌的事情太多了,又要考慮很多階級的感受,當然他也得到了贏得的下場,秦國之所以沒有一統天下,和廢除商鞅的變法是有一定聯繫的,但是也確實是商鞅這個人不懂得巧妙變通不懂得人情世故,才給他帶來這場殺身之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