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排行榜,《暗算》高居第一,對當下電視劇創作有何啟示?

冷絲說人文教育 發佈 2019-12-20T11:07:52+00:00

文|冷絲欄目|諜戰劇在很多排行榜上,《暗算》的排名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諜戰劇排名,《暗算》往往被排到了第一名,這其中有何玄機?

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在很多排行榜上,《暗算》的排名成績一直很好,尤其是諜戰劇排名,《暗算》往往被排到了第一名,這其中有何玄機?

諜戰劇《暗算》有三個主要人物,編劇和導演很好地安排了他們的人生結局,讓劇情完美收場,可以說是諜戰劇的典範之作,也是電視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巧妙運用結局的經典劇作。

《暗算》的阿炳、黃依依和錢之江的結局安排激起和引發的不僅僅是觀眾對主人公憐憫之情,而是多種複雜審美經驗層次的融合,欣賞之中包含著震驚,讚嘆之中潛藏著惋惜,欽慕之下掩飾不住對奇人、天才和英雄命運備感荒誕、無可奈何之情。

主人公阿炳觸電身亡的結局,固然是雙目失明而耳力超常的奇人可能結束生命的方式之一,觀眾對奇人阿炳在為「701」重新找到頃刻之間消失的敵台頻率的天才表現嘆服之時,又不禁為他最終的命運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痛。

可以這麼說吧,觀眾弄一方面是對阿炳超人的「聽風」能力的欽慕式認同,另一方面是為阿炳這種人間罕見的奇人遭際——他的妻子行為不檢點而蒙羞的世俗命運而引發的同情之心。觀眾進而在嘆息命運之弄人,嘆惜天才之短暫之時,不由得生出一陣陣生命無意義、無價值的荒誕感。

《暗算》另一位富有特色的 傳奇人物是黃依依局,她的結局也是悲劇性的。

同樣,觀眾一方面為數學天才喪命於潑婦之手的厄運感到極大的震驚和惋惜。另一方,觀眾也能夠從該劇感受到人性中嫉妒情感的可悲可嘆,進而生髮對自身的行為的思考,該劇也因此實現教育人的功能。

冷絲還認為,觀眾還會從黃依依成為喪失意識的「植物人」的結局中感到一絲荒誕,惋惜天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虛無感,這是一種極為複雜以明說的審美感受。

《暗算》通過錢之江理性選擇死亡以保全組織,保全一大批地下工作者的生命安全所展現的智慧和勇敢行為中,生髮出對主人公的崇敬之情,人們對英雄的欽慕是由奮不顧身的勇敢和獻身精神所激發的。

觀眾很容易感受到《暗算》的用意——用藝術的審美方式探索生命的終極意義。錢之江選擇吞佛珠從容而死的生命終結方式,讓觀眾驚嘆天地間還有這樣的豪傑,並對主人公理性智慧地選擇生命的終結方式產生敬佩而又惋惜之情。

冷絲由經典諜戰劇《暗算》自然想到當下一些電視劇,很多電視劇的確製作精良,算得上是「良心劇」,但是,很多主創人員過於注重開端而無力處理好大結局,留下了諸多遺憾。

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電視人在對一個劇本或者成片進行判斷時,會依據開頭部分的情況來判定。有些電視台甚至在審片時有類似「前三集收視評估」這樣的評估指標。

由此可見,好的開頭確實對一部電視劇的收視有直接影響。

從觀眾的收視心理來說,觀眾一旦進入劇情,就可能難於割捨對故事的好奇,對劇中人物的牽掛。所以,如果在故事開篇的前幾集,劇情緊湊些,故事懸念感強一些,人物紮實,色彩濃烈,觀眾就比較容易被吸引、被挽留。達到這樣的目的之後,故事發展下去時,即使故事的敘事節奏放緩,可能都不會對整體收視造成影響。

然而當下電視劇市場過分強調、重視電視劇的開端,忽視結尾,造成相當數量的電視劇結尾不夠點題和給力,以至於拖了全劇的「後腿」。值得警惕的是,這樣的現象已經有了普遍性。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冷絲認為,《暗算》之所以在很多排行榜上始終排名為第一,這背後有著深刻的道理,值得當下的電視人借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