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支付也有專利?騰訊因「微信支付」成被告,結果可想而知

一休知識產權 發佈 2020-01-02T07:19:09+00:00

等三家公司就因這個二維碼專利被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宣判了。經比對,騰訊公司實施了權利要求14的步驟一至四,財付通公司實施了步驟五、六,其中步驟一至四是相同侵權,步驟五、六是等同侵權。

如今的手機掃碼支付的便利,已經成為日常消費支付方式。掃個碼幾秒鐘的事,但你有想過我們掃的這個二維碼也具有專利嗎?騰訊等三家公司就因這個二維碼專利被告上了法庭,近日法院宣判了。

因認為使用的二維碼侵犯所屬專利,微卡時代公司、卓望公司將騰訊、財付通和凡客誠品告上法庭,索賠100萬元。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公開宣判,認為微信支付服務並不落入涉案專利保護範圍,駁回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兩原告是名稱為「採集和分析多欄位二維碼的系統和方法」的發明專利專利權人。該專利既要求保護一種採集和分析多欄位二維碼的系統,也涉及如何實現採集和分析多欄位二維碼的方法。

兩原告提出,涉案專利權利要求14可以拆分為:「採集一解碼一辨識一是否匹配一是否採集一給出相應結果」這六個步驟。經比對,騰訊公司實施了權利要求14的步驟一至四,財付通公司實施了步驟五、六,其中步驟一至四是相同侵權,步驟五、六是等同侵權。凡客公司則在其經營網站上使用的微信掃碼支付服務,提供了多欄位二維碼,構成幫助侵權,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依法承擔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騰訊公司則認為,微信支付作為支付渠道,其二維碼為單欄位,而原告專利為「多欄位二維碼」,其二維碼會包含有特定商戶信息,與微信支付的運營模式並不相同。微信掃碼支付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技術手段,實現完全不同的功能和效果,不構成等同侵權。二維碼的採集、解碼、辨識都是現有技術,不能說在專利中對欄位進行人為割裂,就成了對方的獨有保護範圍。

法院認為,涉案專利「採集和分析多欄位二維碼的系統和方法」中「多欄位二維碼」並非本領域通用術語,而是專利權利人自行創設的一個詞語。微信掃碼支付在分析、解碼階段的技術與涉案專利並不相同。微信掃碼支付服務沒有包含涉案專利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微信掃碼支付沒有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範圍。因此,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目前,國內應用最廣泛的QR二維碼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於1994年發明。為了將QR二維碼打造成為國際標準,Denso公司在發展初期開放其專利,這也助推QR二維碼的廣泛應用。這期間,微信、支付寶等國內網際網路產品對二維碼的普及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專業的代理機構可以幫您把關智慧財產權,做好智慧財產權布局保護!如果您對商標、專利、版權有不理解的,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或私信聯繫一休智慧財產權,小編為您解答哦!

編輯:一休智慧財產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