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視界」借力非洲一體化實現經濟獨立

直通非洲 發佈 2019-12-19T19:30:51+00:00

導 讀非洲國家只有成為自力更生、相互依存的經濟體,能夠在全球商業和貿易中占據應有的地位,才算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全球經濟動盪影響非洲發展●非盟制定發展藍圖●著力建設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中國模式●「一帶一路」聯通非洲●烏干達需突破工業化瓶頸儘管遭遇奴隸制、殖民主義和掠奪性經濟行為,

導 讀

非洲國家只有成為自力更生、相互依存的經濟體,能夠在全球商業和貿易中占據應有的地位,才算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

全球經濟動盪影響非洲發展

非盟制定發展藍圖

著力建設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中國模式

●「一帶一路」聯通非洲

烏干達需突破工業化瓶頸

儘管遭遇奴隸制、殖民主義和掠奪性經濟行為,非洲大陸人民及其領導人從未失去經濟獨立的夢想。但人們一致認為,非洲國家只有成為自力更生、相互依存的經濟體,能夠在全球商業和貿易中占據應有的地位,才算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

全球經濟動盪影響非洲發展

當前的全球經濟秩序嚴重偏向西方國家,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在資源分配和貿易方面有更多發言權。中美之間的貿易戰使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變得更加複雜。雖然從表面上看,經濟對峙只發生在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然而,影響已經波及與中國擁有大量貿易的非洲國家了。

由於中國需求量下降,一些銅礦和鈷礦被迫關閉,尚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商品出口國貿易額下降,就業機會減少。

非洲開發銀行的《2019年非洲經濟展望》報告指出,鑒於非洲60%以上的出口銷往美國、中國和歐洲,70%進口來自這三個國家和地區,因此遭受貿易戰傷害的可能性非常高。

現存全球市場有利於規劃大的經濟體,而依賴商品和原材料的非洲經濟體無法承受其動盪。這對實現經濟獨立的夢想產生了長期影響。

非盟制定發展藍圖

《2063年議程》是非洲聯盟設計的發展藍圖和總體規劃,旨在於2063年之前將非洲轉變成一個民主的經濟強國。在此議程框架下,非洲將成為一個實現充分一體化、充分聯通的大陸。

《2063年議程》強調一體化發展是確保非洲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基礎之一。《2063年議程》的願景強調,非洲需要建設遍布整個大陸的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並通過更新、更大膽的倡議建立鐵路、公路、海上和空中網絡連接非洲大陸,實現互聯互通;以及建設區域和大陸聯合電網,同時發展信息和通信技術ICT。

非盟《2063年議程》大陸框架,以促進基礎設施發展,例如《非洲基礎設施發展計劃》(PIDA),為非洲各國提供了一個通用框架,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實現更加一體化的運輸、能源、信息和通信系統和跨境水系,以促進貿易增長,創造就業機會。非盟認定的能夠促進大陸內基礎設施和自力更生的關鍵項目有:連接非洲所有首都的綜合高速鐵路網、有望增強非洲中部能源安全的印加大壩、確保非洲各首都城市之間區域互聯的非洲單一航空運輸市場,以推動非洲大陸經濟一體化和增長議程落地。

著力建設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

《2063年議程》的旗艦倡議是建設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在大陸地理區域內建立特定區域,非洲聯盟成員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可以在此區域不受限制地流動。非洲自由貿易協定旨在通過全面和互利的貿易協定促進非洲成員國之間的內部貿易,其中包括商品和服務貿易、投資、智慧財產權和競爭政策。該協定於2019年7月生效,惠及非洲54個國家,覆蓋超過10億人口,GDP總計超過3萬億美元。

非洲聯盟高度重視貿易在發展中經濟體中的作用,並認識到貿易是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

在非洲,貿易壁壘導致區域經濟分化,使得非洲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角色定位基本上為售賣原材料(商品)交換製成品,在全球貿易中所占比重微不足道。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波動帶來巨大挑戰,同時非洲自然資源增值有限,非洲對出口過度依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

非洲自由貿易區不僅鼓勵非洲內部貿易,同時還能夠在與世界其他地區和國家開展貿易時鞏固非洲的地位。

非盟委員會選擇農業和工業化作為實現非洲經濟獨立的關鍵領域。

中國模式

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將目光投向東方,尤其是中國,尋求發展和管理經濟的靈感。

許多人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短短四十年間,幫助7億多人擺脫貧困,這方面經驗值得借鑑。

同時,改革推動中國農業持續高效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引起了許多非洲領導人和非洲人民的共鳴,他們認為中國理論將有助於更快地實現經濟獨立。

坎帕拉經濟分析師弗雷德·穆胡穆扎(Fred Muhumuza)博士對此表示贊同,但他認為,要想使中國模式在非洲獲得成功,就必須配套同樣的政治意願和對腐敗現象的零容忍。「這更多的有關政治模式而不是經濟模式。後者取決於政治,這是非洲最大的問題。我們需要像坦尚尼亞馬古富力總統這樣的領導者,既要充滿激情,又要付諸實際行動。」他說。

穆胡穆扎認為,由於中國有其本國特殊的情況,非洲國家不可能完全複製中國模式,但可以根據本國環境汲取切實可行的發展經驗。

「一帶一路」聯通非洲

習近平主席於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非洲也受益其中。該計劃是一項互聯互通計劃,將亞洲、非洲和歐洲與中國的貿易和基礎設施聯繫在一起。長期以來,基礎設施短板一直阻礙非洲經濟發展,而現在,這個倡議讓非洲看到了希望。

長期以來,非洲經濟體囿於西方跨國機構貸款條件苛刻、償還成本高昂,以及對原材料進出口的依賴,現在,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非洲國家有機會進行工業化轉型,為本國人民帶來福祉。正如前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Hailemariam Desalegn)2017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上所說的那樣,「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提供了彌補基礎設施差距,並充分參與全球經濟的機會。多年來,由於缺乏關鍵的基礎設施運送人員和貨物、吸引投資,非洲及其12億人口的潛力一直無法發揮。

中國在非洲修建了6000多公里鐵路、1萬多公里公路及大量港口、大壩、學校和醫院。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額超過1100億美元,在非洲這片土地上,中國人找到了與非洲人一樣的歸屬感。

烏干達需突破工業化瓶頸

烏干達已將工業化轉型確定為實現獨立、互助、可持續的經濟,創造就業和增長的途徑之一。在稱為「2040年願景」的烏干達社會和經濟發展計劃中,工業部門的發展也被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根據該計劃,烏干達力爭使工業為其國內生產總值貢獻31%,目前,這個數字僅為7%,遠低於東非共同體10%的平均水平。

烏干達認為,電力是工業化的主要瓶頸之一。2006年,由於嚴重的電力短缺,該國的工業化進程遭受重創。結果,一些製造商轉移到了鄰國肯亞和坦尚尼亞,以便於利用可靠並廉價的電力。

自2006年以來,烏干達在能源項目上的投資已超過30億美元。由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承建的伊辛巴水電站項目於3月竣工。由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卡魯馬水電站(600MW)有望於明年完工。烏干達還在道路基礎設施上投資了數億美元,以實現邊界的互聯互通。同時,還有望在2023年開始開採位於中西部的石油儲備。

穆胡穆扎提醒說,非洲國家之間只有互助,而不是相互孤立,才能更快實現可持續發展。「各國經濟孤立發展不再是明智之舉。我們需要基於戰略關係實施融合發展。這是全球價值鏈的理念,單一單元需要成為大型生產鏈的一部分。只需想像一下研發軟體公司,雖然每個許可證售價100美元,但每年出售數百萬個許可證,以及旅遊業,從欣賞動植物,到發展醫學和教育旅遊業等等。」他補充說,「我們要互幫互助,但必須清楚本國特色和重點,這才是我們要做的正確的事。」

(來源:中國投資參考,作者:羅納德·加藤,烏干達《非洲新聞報》記者)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布平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