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醫療船在抗疫中還能所向披靡嗎?

蔣曉峰terry 發佈 2020-04-12T21:38:36+00:00

醫療船:流動野戰醫院以往多次戰爭,包括二戰、越戰等,美軍都有重大傷亡,因為有這些教訓,醫療船原始設計目的,是為了救治三棲登陸作戰,或高強度海空聯合攻擊瞬間產生的大量重傷員。

缺!缺!缺!

人命關天,美國的醫療設備和資源緊缺,導致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互嗆。

隨著疫情擴張,美國軍方也因應聯邦緊急醫療計劃進行動員。美國海軍在本土防疫作戰中擔任「機動隔離所」的角色。

醫療船在海軍艦艇中屬於獨特種類,美軍把醫療船列為重要「防役預備院所」的原因,不只是因為醫療船本身的機動性,而是在設計、建造與使用醫療船上積累了經驗。美軍現役的醫療船在「醫療能量」上不輸給小型醫院,還能與大型醫療機構匹敵。

醫療船在設計時,考慮到需要迅速應付大量集中的重傷員需求,能夠在缺乏基礎設施的港灣和近海運作,配合垂直運輸後送能力,醫療船能讓美軍在不需額外建造大型野戰醫院情況下,直接提供具有隔離效果的機動醫療中心。

醫療船:流動野戰醫院

以往多次戰爭,包括二戰、越戰等,美軍都有重大傷亡,因為有這些教訓,醫療船原始設計目的,是為了救治三棲登陸作戰,或高強度海空聯合攻擊瞬間產生的大量重傷員。戰場上重傷,不是簡單設備就能救治,還要各種大型專門醫療器材和手術空間才有可能實施搶救。讓隨艦醫療團隊在搶救傷員時能獲得最接近陸地醫院的環境。

根據實戰經驗,戰傷後送的「臨界時間」在15分鐘左右,也就是說,一旦傷員等待太久就失去救治機會。而在灘頭前線的高危場合,不可能有安全地點設立野戰醫院。在幾次大型戰爭經驗里,重傷員只有在戰場清理時才有可能後送,但因為野戰醫院太遠,無法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搶救。這也是為何美國海軍會想辦法維持專用醫療船的主因,就是為了設野戰醫院,搶救。

以登陸作戰來說,醫療船可以在灘岸直射火力範圍外,提供一個相對安全且裝備充分的安全醫療點,搭配垂直運輸能力,提升重傷員的存活率。

這不僅是對有生力量的有效保存利用,更是保障士氣的關鍵。沒有士兵願意看到戰友有生還機會,卻白白失去。

由於醫療船停泊在外海,形同獨立的隔離醫院,只要維持運輸補給,就可避免群體感染向外擴散。

美國海軍派駐海外的艦隊數量龐大,當海外艦隊本身出現群體性感染時,醫療船也可說是最佳機動醫院,能馳援世界各地的美海軍主力艦隊,實施隔離,並支持治療。在不仰賴當地附近國家的情況下,維持有生戰力。

醫療船,邊移動邊救治

根據《日內瓦公約》,正規醫療船設計受到許多制約,船上不能裝設任何武器,全艦必須採用白色塗裝和醒目的紅十字標記,夜間或能見度不佳的狀況下還會刻意開燈照明,目的是降低在戰場上遭到誤擊的機率。

這些看似把自己當活靶子的設計,是為確保戰場上能免受攻擊,也避免醫療船經過偽裝而暗度陳倉。

從專業上將,最理想的設計應該是建造醫療船專用船體,但造價太高,美國海軍也都以現貨油輪船體進行全面改裝。除了貨輪和油輪之外,擁有完善居住設施的客輪也常被徵用作為臨時醫療船使用。像是在英阿福克蘭戰役中,英國海軍就把當時在地中海運送兒童出遊的客輪改裝成醫療船出征。

大多數醫療船在接收傷員時,多半會選擇相對平靜的海域下錨,也可能直接靠泊。

但為了防範戰場的突發,正規醫療船需要把在惡劣海象條件下進行高難度重傷員搶救的情形考慮在內。比如,手術台和病床都裝有額外固定綁帶,讓傷員在艦體即便不穩時仍能安定。醫療器械也特別加固,確保外科手術任何時間可分分鐘實施。

正規醫療船設計理念:搶救第一

因為造價和和操作成本高昂,除少數國家海軍之外,幾乎都以兩棲突擊艦或補給艦替代,美海軍的「仁慈號」正規醫療船,在設計時,有位於艦體中段前方的大型直升機甲板前方,配三座直通急診區的大型電梯,讓所有緊急後送的人員能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檢傷急救,避免多次換床搬運或移動,爭取每一秒時間。

「仁慈號」初診區的床位有50床,如果連緊急用的擔架區都算的話,必要時可以一次接收近70名各類傷員進行分類或轉送輕傷區進行後續治療。檢傷區內配有5台移動式X光機和3台超音波掃描儀。

放射科室就設在急診區隔壁,包括4套X光機和1台計算機斷層掃描儀,能更精確地看到傷員胸腔內部和血管情況。同理,外科手術室也直接設在放射科室隔壁。

醫療船其實就是一家中型醫學機構。除了治療,船內還設有20床術後觀察室、80床加護病房和1000床的普通病房。戰場上,燒傷情況多,就專設了燒燙傷治療病房。

自我補給方面,醫療船能自造醫療用氧氣、氮氣等,艦上的海水淡化設備每天能產出30萬加侖(約113萬公升)的淡水提供醫療用。

疫情下的醫療船使命

美國海軍認為,正規醫療船的航速太慢,對快速的衝突節奏來說往往救不上。而且對於不照規矩來的非正規作戰組織來說,醫療船幾乎沒有自衛能力,艦上又滿載高價值有生力量和各式醫療器材,是高價值的攻擊目標。

因此,在未來醫療船設計中將比照兩棲登陸艦設計,讓正規醫療船能夠同時接受海空後送。這可以把寶貴的空中後送能力保留給危在旦夕的重傷員。至於輕傷員可以統一由運量大但速度慢的交通船或登陸艇接駁。

未來,醫療船仍然是海軍救援的生命之舟,特別是在全球疫情頻率越來越高,除了作為救治場所,也有能力對醫療系統崩潰國家的直接幫手。

不過美國此次抗疫救治中,肩負重任的「仁慈號」和「安慰號」可謂狀況連連。

「仁慈號」在抵達洛杉磯第三天,就險些被一名男子開火車撞到。

「安慰號」誤收了新冠患者,後在總統川普宣布批准接收新冠肺炎患者後,一名船員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隨後,「仁慈號」也有船員中招了。(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