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200年的文明衝突:羅馬教皇為什麼要發動十字軍東征?

環球情報員 發佈 2020-04-12T23:20:37+00:00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圖,地圖中褐色的是穆斯林分布區,其他部分是基督教分布區基督教徒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聖戰呢?

公元1世紀基督教從巴勒斯坦地區興起,500年後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半島走向世界。兩大宗教儘管都發源於西亞,但是他們影響的範圍卻不同。基督教在傳播過程中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伴隨著羅馬帝國征服的腳步影響到了歐洲的廣大地區;而伊斯蘭教則跟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遍布了西亞、中亞和北非。

兩大宗教的接壤面積越來越大,特別是西亞巴勒斯坦地區成為它們交匯的地帶。6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巴勒斯坦及聖城耶路撒冷就成為了他們爭奪的焦點。巴勒斯坦在幾個世紀裡不斷易主,到11世紀末,因穆斯林禁止基督教徒去耶路撒冷朝拜,導致雙方矛盾急劇激化。

11世紀末一直到13世紀末,這兩大宗教爆發了長達200年的戰爭。這次戰爭因為是佩戴十字架的基督教徒對伊斯蘭等其他所謂的異教徒發動的戰爭,所以稱之為「十字軍東征」。

▲1096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圖,地圖中褐色的是穆斯林分布區(Islam),其他部分(綠色和粉色)是基督教分布區

基督教徒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聖戰呢?這場漫長的戰爭又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一、基督教的興起與伊斯蘭教的挑戰

基督教的興起和羅馬帝國的對巴勒斯坦猶太人的統治分不開的。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通過對外戰爭將巴勒斯坦地區控制在手裡。壓迫下的猶太人不斷起來反抗羅馬帝國,但均遭鎮壓。屢戰屢敗,看不到出路的猶太人創立了具有反羅馬精神的基督教。

▲公元117年的羅馬帝國疆域圖

剛誕生的基督教和羅馬傳統的信仰差異極大,而且還不信羅馬諸神,遭到了羅馬皇帝的迫害,但它提倡的種族平等觀念深受羅馬下層民眾的擁護。基督教徒在羅馬統治者的壓迫下越來越多,在帝國東部的一些省能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

隨著基督教影響力的擴大,羅馬帝國的一些上層貴族開始信奉基督教。在這些上層貴族把持下,基督教逐漸放棄了它反羅馬的精神,而且在這些貴族的宣傳下,羅馬皇帝逐漸認可了基督教。為了籠絡基督教徒,392年正式成為羅馬的國教。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其中紅色為西羅馬帝國,紫色是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

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的第三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因龐大的帝國難以管理,也不利於集中力量抵抗來自北方蠻族的入侵,將帝國一分為二。隨著帝國分裂,基督教內部為了爭奪領導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君士坦丁的牧首覺得自己現在也是管轄帝國首都了,應該和羅馬教宗平起平坐。雙方相互爭論,最後分成了天主教和東正教兩部分。

在羅馬分裂後的80年後,西羅馬帝國被北方的日耳曼人滅亡,從此歐洲進入了割據混戰的局面。頻繁的戰爭給下層人民帶來了災難,基督教抓住機會隨著戰爭不斷擴散,積累了大量的信徒。

東羅馬帝國儘管沒有被蠻族滅亡,但是它卻碰到了一個新的強大的敵人——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半島是當時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但半島經濟發展落後,如此重要的位置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政權控制。

趁此機會,東羅馬帝國和波斯帝國都想控制阿拉伯半島。它們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不僅給半島居民帶來了災難,雙方也是損失慘重。在這種形勢下,默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並在631年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阿拉伯國家趁著東羅馬和波斯衰落的機會迅速擴張。東羅馬帝國不是新興阿拉伯國家的對手,連首都君士坦丁堡都差點被攻陷。幸運的是最後東羅馬雖然喪失了北非、巴勒斯坦包括聖城耶路撒冷在大片領土,但還是保住了自己的政權。

阿拉伯帝國占領耶路撒冷後,採取了寬容的宗教政策,保留了耶路撒冷城內的基督教建築,並允許基督教徒來朝聖。

▲阿拉伯帝國擴張圖,750年達到頂峰成為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

狂熱的伊斯蘭穆斯林不滿足自己的領土,711年阿拉伯帝國通過北非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阿拉伯帝國占領西班牙後開始強行推廣伊斯蘭教,要求當地居民拋棄之前的宗教信仰,引發了當地基督教徒的反抗。從8世紀開始,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進行了長達數個世紀的戰爭。

穆斯林勝利後,有時候做出來的可怕的事情,如會將死去的基督教徒的頭顱裝在馬車上運回阿拉伯帝國,這激發了西方基督教徒的復仇情緒。

▲摩爾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伊比利亞半島(750年地圖)

在戰爭中,越來越多的人信奉基督教。隨著西方基督教徒的增多,教皇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教皇想要繼續擴大自己的權利,但是遭到了一些世俗王權的阻礙。教皇和國王發生激烈的衝突,其中衝突最厲害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亨利四世,最後這次衝突是教權暫時壓倒了王權。

到教皇烏爾班二世的時候,藉助亨利四世妻子和兒子等貴族公開指責反對他的機會,教皇烏爾班二世召開了專門的宗教會議,迫使亨利四世低頭認罪,教權最終是取得了勝利。教權高於王權,這既為宗教的傳播提供條件,發展大量信徒,也對未來的十字軍東征鋪墊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收復運動的時間圖


二、朝聖之路被斷與東羅馬的求救

在西歐教權取勝的同時,基督教徒從東方耶路撒冷帶回來的消息,激怒了教皇。基督教興起後儘管主要在歐洲傳播,但在耶路撒冷還是留下了大量的宗教建築,像基督教堂、聖墓等。耶路撒冷被認為是耶穌升天的地方,它在基督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的傳播和西歐生產力的發展,從10世紀開始西方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人越來越多,到11世紀朝聖行為已經非常常見,規模也非常大,有時候一個朝拜團就有3000人。在朝聖的隊伍里不僅有普通民眾,也有一些貴族騎士。

▲聖城耶路撒冷

朝聖既是基督教強大影響力的體現,也是基督教徒集體意識的覺醒,但這種順利的朝聖行為隨著阿拉伯帝國分崩離析而受到了影響。阿拉伯帝國是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建立起來的,為了加強對邊遠地區的控制,帝國實行了分封的制度。10世紀阿拉伯帝國中央力量變弱,地方貴族紛紛自立為王,由此分裂成了十幾個小國。

▲圖中褐色的是塞爾柱突厥人建立的塞爾柱王朝(Seljuk Empire),粉色的是當時的拜占庭帝國

這個時候,發源於中亞的塞爾柱人在首領的領導下信奉了伊斯蘭教並強大起來。他們趁著阿拉伯帝國分裂的機會,逐漸從中亞擴展到兩河流域,建立了塞爾柱王朝。

1071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了耶路撒冷。塞爾柱突厥人在控制區內大肆劫掠迫害基督教徒,摧毀了耶路撒冷城內所有的基督教堂,還在路上設置關卡禁止基督徒朝聖。

▲曼齊刻爾特戰役

當時的東羅馬帝國國內貴族起義頻發,財政崩潰,因而面對塞爾柱突厥人迫害基督教徒的行為,陷入困境的東羅馬帝國只能眼睜睜看著而毫無辦法。

1071年東羅馬和塞爾柱在曼齊刻爾特發生大戰,結果是東羅馬皇帝被捕,喪失了東部大片領土。國力大損岌岌可危的東羅馬對領地的控制越來越弱,只能請求羅馬教皇派軍隊,幫助趕走塞爾柱突厥人。

▲教皇烏爾班二世

當東羅馬帝國的求援信送達羅馬時,在和王權爭鬥中占據上風的教皇烏爾班二世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出兵東征既能打擊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勢力以收復聖城,又會迫使東正教會臣服於己,重新統一基督教。

1095年,接到求救信的教皇烏爾班二世在克萊蒙會議上進行了演說。他提出了到東方去戰鬥,將基督教徒從穆斯林的殘暴統治下解救出來,去收復耶路撒冷就可以得到贖罪券。他還給參加遠征的士兵們分發基督教聖物真十字架的碎片,這些都刺激了天主教信徒們東征的狂熱情緒。

▲處於鼎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1092年)


三、貪慾與災難

在教皇打著如意算盤時候,西歐的世俗社會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積極支持教皇的決定。


▲十字軍東征過程中形成三大騎士團,分別是醫院騎士團(白十字)、聖殿騎士團(紅十字)和條頓騎士團(黑十字)

11世紀末期,西歐的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商業繁榮,各種奢侈品流入西歐,封建領主徵收重稅,修築城堡過著奢侈的生活。在東征之前各國的封建領主們通過擴張,擴大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但這些還不夠滿足他們的貪慾,他們十分渴望東方的土地和財富。

法蘭西的封建國王和貴族們勢力擴展到被伊斯蘭教控制的伊比利亞半島。英格蘭的領主們往北將管轄區擴張到了蘇格蘭,神聖羅馬帝國也在往東擴張,基督教隨著他們的擴張擴大了自己的影響範圍。

而且這個時候西歐貴族社會實行長子繼承制,使得其他子嗣得不到應有的封賞,這些年輕的騎士們只能去基督教的前線開闢土地,而且教會為了鼓勵這些騎士們擴張,宣布他們的行為是為上帝爭取財富,會得到上帝的賜福,這更刺激了他們迫切對外作戰的熱情。

西歐的農民在11世紀初由於糧食產量增加,生活得不錯,但是到了11世紀末由於西歐連年的大饑荒,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他們聽說了東方有財富,也渴望去尋求機會。

▲十字軍東征路線圖

1096年,在解救聖地的旗幟和掠奪財富的誘惑下,攜帶著十字架的基督信徒們開始了先後九次長達200年的東征。在1096年的第一次東征過程中,十字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1097年,擁有高20米,厚2米城牆的安條克成為了十字軍的攔路虎,十字軍付出了數千人的傷亡,憑藉著自己的勇敢和堅持最終攻陷了這座城。

1099年十字軍到達了這次戰爭的目的地耶路撒冷,面對著城牆高聳,防守嚴密,備戰了好幾個月的守軍,疲憊不堪的十字軍是一籌莫展。但是上天很眷顧十字軍,當時一個首領唐克雷德因病在郊區山洞裡休息,竟然發現了之前其他勢力遺留下來的建造攻城機械的物資。十字軍們覺著這是上帝的祝福,通過南北夾擊的出色戰略奪回了這座城市。

▲抗擊十字軍的穆斯林英雄薩拉丁劇照

從1096年開始到1291年被伊斯蘭穆斯林驅除,十字軍先後發動了九次東征。東征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長久的對抗埋下了禍端,對於伊斯蘭穆斯林來說既是一場災難,也是一場掠奪。

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後曾對城內的穆斯林實行了長達3天屠戮,死亡人數難以估量,僅在阿克清真寺就有7萬人被屠殺。他們為了搶奪金銀財寶甚至將死去的穆斯林開膛破肚。許多穆斯林城市在十字軍的劫掠下淪為廢墟,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

十字軍東征儘管充滿著血腥和殺戮,對歐洲來說十字軍東征改變了原來的混亂的秩序,但十字軍從東方帶回了大量先進的生產方式,極大地促進了西歐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也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十字軍東征示意圖,紫色為基督教地區,黃色為伊斯蘭教地區,粉色為十字軍建立的王國


作者:羊洋洋

編輯:Thomas (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