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如果不早亡,東吳能不能占領四川與曹操二分天下?

人淡然如菊 發佈 2019-12-19T03:06:51+00:00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無疑是一個被「黑」得很慘的人物。小說里說他氣量狹窄,最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歷史上周瑜其實非常大氣,氣度恢弘,絕不是小說里的小心眼、醋罈子。周瑜英俊瀟洒,足智多謀,是真正文武雙全的儒將。比如周瑜的音樂素養非常高,當時民間有諺語說「曲有誤,周郎顧。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無疑是一個被「黑」得很慘的人物。小說里說他氣量狹窄,最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歷史上周瑜其實非常大氣,氣度恢弘,絕不是小說里的小心眼、醋罈子。周瑜英俊瀟洒,足智多謀,是真正文武雙全的儒將。比如周瑜的音樂素養非常高,當時民間有諺語說「曲有誤,周郎顧。」時人對周瑜的評價非常高。

周瑜確實為東吳立下了汗馬功勞,最早跟著孫策創建江東基業,又後輔佐孫策之弟孫權坐穩「江東六郡八十一州」。東漢建安十三年(206年),統一北方的曹操率大軍南下,欲滅東吳而一統天下,東吳到了危急存亡之秋也。周瑜聯合劉備在赤壁打了一場,一舉粉碎了曹操企圖一戰平定江南的野心。當然也有人說赤壁之戰的首功是周瑜,而不是一無所有的劉備、諸葛亮。

只可惜周瑜死得太早,公元210年,36歲的周瑜就英年早逝了。很多人為周瑜扼腕嘆惜,如果周瑜不是死那麼早的話,三國歷史的走向可能會是另一個模樣。周瑜在生前曾向孫權提出伐蜀,以與曹操南北對峙。如果東吳按照周瑜的戰略運作的話,會不會吃掉劉備,然後東吳與曹魏南北對峙、二分天下呢?

周瑜的戰略構想基本上分為四步。第一步奪取益州,第二步吞併張魯,第三步則是聯合馬超,最後和曹操逐鹿中原。這個戰略實現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的,周瑜所要面對的問題是兩方面。從外部來說,赤壁之戰後,曹魏實力大損,只能暫時偃旗息鼓,休養生息。劉備此時已經有了立足之地,開始圖謀向益州擴張。周瑜同時也向孫權提出了攻取益州的意圖,歷史上記載的是「孫權許之」,只是周瑜在西征路上暴病而亡,這裡面其實有很多的疑團。但咱們今天不來探究這樁疑案,即使周瑜不死,他就能順利奪取益州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當時劉備已經占據了荊州的長沙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以及其他一些地方。荊州是四戰之地,三家勢力交界之處,並不適合成為大本營或大後方。如果周瑜奪取益州,則三方勢力的相對平衡被打破。這時夾在孫、曹兩大勢力之間的劉備集團會更加弱小,東吳將不再需要聯合劉備,自己就有足夠的力量抗衡曹操。這麼一來,劉備就成了東吳眼中的一塊肥肉,吃下是早晚的事。同樣,曹操只要拿下劉備,也可以切斷江東和益州的聯。但不管是被曹操還是孫權吃掉,劉備的結局都將是死路一條,這對胸懷大志的劉備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

可以這麼講,益州是劉備集團的核心利益,劉備絕不會坐視周瑜攻取益州。如果形勢逼得劉備走投無路,不能排除劉備和孫權翻臉甚至與曹操結盟的可能性。劉備手下有文有武,文有諸葛亮、龐統等人,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陳到、魏延等人,具有一定的實力。孫權雖然實力強於劉備,但雙方真打起來,很可能是持久戰,這樣只能便宜曹操。周瑜的計劃在表面上不錯,實際上操作難度非常大。

退一萬步講,就算孫權拿下劉備,然後進攻益州的劉璋。劉璋為人比較懦弱,但他手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川兵實力強勁,非遠道而來的吳兵一朝一夕可以拿下。北方的曹操不可能坐視孫權滅掉荊州劉備、益州劉璋,勢必會在背後捅孫權一刀。魏兵或西出襄陽,或東出合肥,牽制吳兵,不能讓吳兵順利西進。

對於這個問題,孫權就比周瑜更清醒。孫權內心更傾向魯肅「聯劉抗曹」的戰略,這個選擇在當時確實最符合江東利益。從這一點來說,孫權不負孫策死前的評價「舉賢任能,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周瑜的戰略謀劃已經和孫權的選擇有衝突了,再說周瑜本是孫策的心腹,赤壁之戰後名震天下,孫權從內心深處未必願意周瑜再立大戰功,將來不好駕馭。周瑜死後,他的後代被孫權整得很慘,這就很能說明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周瑜二分天下的戰略目標,除了本身操作難度大之外,內部也不支持他,根本沒有辦法集中精力西征。所謂的二分天下,更像是水中月、鏡中花,看上去很美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