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募集口罩的中國人:為了多捐點回國,我墊了20多萬

杜紹斐 發佈 2020-02-27T06:59:15+00:00

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國內幾個重點地區物資缺乏時,他們就已經開始募集行動——期間,面臨著當地出口政策變化、物價哄抬、質量確認等困難,身在海外的他們仍無償捐獻口罩乃至各種物資回國,甚至自己墊付數十萬。

「我能申請不來公司辦公麼?家裡口罩只剩3個了」,2月17日正值北京復工,我的朋友跟主管如是申請。

時下,疫情延續整個2月,口罩已是名副其實的新年限量款奢侈品。普通醫用口罩北京地區已經賣到了7塊錢一個。

國內口罩持續緊俏同時,非洲、南美全球各處,海外華人正志願收集當地口罩,輾轉運回國內。早在疫情爆發初期,國內幾個重點地區物資缺乏時,他們就已經開始募集行動——

期間,面臨著當地出口政策變化、物價哄抬、質量確認等困難,身在海外的他們仍無償捐獻口罩乃至各種物資回國,甚至自己墊付數十萬。

他們不是聖人,也不是救世主,但每個平凡人的努力及奉獻值得被記錄珍視,他們是其中一部分。

註:本文內容來自特約作者:張依若。

姓名Muyi

職業南極旅遊

介紹每年2月常駐阿根廷烏斯懷亞

從事南極旅遊諮詢3年

「最近看新聞太壓抑,做這事兒讓我有了激情和幹勁兒。」Muyi說。

Muyi是南極旅遊諮詢師,每年年初的南極旅遊季常駐在阿根廷烏斯懷亞。今年2月,Muyi本來打算跟朋友一塊穿越南極圈。但疫情爆發後,他臨時改變計劃,飛去了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在這裡,Muyi和中國極地嚮導聯盟的同行們組成了一個線上物資捐贈小組,成員全部自發參與。有人搜索審核社會求助信息,有人整理帳目和發布捐贈公示,還有律師志願者幫忙擬定捐贈合同。在阿根廷的Muyi負責採購、運送南美物資,在國內的同伴Haining和Maggie負責對接物流和醫院。

購買口罩的資金全部由個人捐贈,Muyi第一條募捐朋友圈剛發,私聊小窗就炸了。有朋友還沒問清楚細節,直接微信轉帳上萬元,「沒事,相信你,不夠隨時叫我。」Muyi感動同時,也力圖謹小慎微,在物資到手之前不會接收捐款,往往是自己先墊上,最多時墊了20多萬物資款。

物資即是生命。「一點點都是好的,十個口罩就能救一個人。」Muyi每天醒來,要看對接群的上千條信息。「我們組八個人都在ICU,特別需要隔離服,現在穿的都是一次性手術衣,用完拿去消毒。」有醫生不知道物資是捐贈性質,聽說他們有貨就立馬聯繫,「能不能賣幾件防護服給我們?」

經考慮,Muyi和成員們認為應該把捐贈目標放在偏遠地區:眼下武漢已獲得足夠多的關注度,而那些同樣身處疫區的、偏遠的小城市小醫院,物資緊缺迫在眉睫,卻很容易被忽視遺忘。Muyi說,自己來自偏遠的農村,知道地方實實切切的需求。

第一批口罩來之不易。Muyi聯繫在布宜的華人導遊朋友,跑遍城內藥店廠商,也找遍朋友的朋友,終於搶購了幾千隻N95口罩。

但光拿到口罩還不算完。

南美路途遙遠,國際快遞需要一周時間才能到國內,綠色平台不支持阿根廷和智利線路,大使館也早已停止接收捐贈物資。且不計算幾百公斤國際快遞每公斤150塊錢的費用,關鍵是時間耗不起。Muyi認為物資隨人帶上飛機回國是眼下最快捷的方式——

「畢竟我們是在和死神賽跑啊!」

最終,第一批2000隻口罩,由南極郵輪春節團上的50多位客人自發人肉帶回。這些遊客們把口罩分散塞在隨身背包和行李箱中,每人帶不超過兩盒,「大家都特別熱情,全來主動幫忙。」

有客人為了給物資騰出空間,甚至扔掉自己的部分行李;還有人已有三個託運行李,也還是志願幫忙再帶兩箱子重重的防護服。

為了運物資,丟棄自己行李的中國遊客

跟隨著這幫中國遊客,這批N95口罩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分為兩批,經阿姆斯特丹和杜拜轉機飛到北京,歷時30多小時跨過整個地球,再從北京發往當地,中途路程兩萬公里,全程歷時四天。

第二批3600隻口罩和第三批1800件防護服也陸續購入,由同行極地嚮導、散客多次多批帶回,準備發往湖北、浙江、安徽、黑龍江、陝西等地的醫院。

「我們肯定要繼續做下去的。」Muyi說。但眼下,阿根廷和智利的物資也告急,南美地區本身庫存不多。最大的困難是春節過後,不再有那麼多的南極旅遊團,只能靠散客人肉帶回國。

「我們在聯繫工廠,也托其他南美國家的地接朋友持續找物資。」極地嚮導、商務訪客、旅行散客,能帶一批是一批。Muyi自己也帶著幾箱子物資,頻繁往返阿根廷和智利,交給從智利回程的旅客幫忙帶回去。

這些天,Muyi把全部精力放在捐贈物資的採購和運輸上,這是他此刻最想做的事,他的夥伴也這麼想。

「也多虧了大家的相助,不然這件事是做不成,盡力就好。」

姓名陳蘇三

常駐地奈及利亞

職業電商

在當地時間7年

陳蘇三在奈及利亞住了多年,是個本地通。

從一月底不斷有人找到她,問能不能找到口罩。蘇三對當地很熟,幫忙也是順手的事。

開始她只是幫忙拉群,之後來自南美、歐洲、非洲、天南地北信息大爆炸。無法分辨信息可信度,蘇三對當地比較熟悉,索性自己去跑。

即便這樣,要對接的信息也一點沒少。非洲本地物資群、國際口罩群、全球物流轉運群、捐贈信息群、醫院對接群、航空公司信息群…每天大量繁雜的信息令人眼花繚亂。

開始誰也不懂哪裡能買到幾十萬隻口罩、怎樣以最短時間將它們運送回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聽到什麼消息就去嘗試,在踩坑中踩出條路。

短短兩周,蘇三就變成了口罩採購及物流專家。

研究相關材料、搞清楚十幾個捐贈清關表單、好幾種質保證書,各地海關和運輸一天一個狀況、時刻在變化,打過無數個電話,忙前忙後跑了太多趟,蘇三說他們不辛苦,辛苦的是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雜七雜八的市場貨源不敢用」,通過本地熟人,蘇三聯繫到了3M公司在奈及利亞的官方代理、一級經銷商。即便如此,自己也還是四處學習如何分辨真假口罩。群里之前不認識的、熟悉質檢的中國朋友,特地開車單程兩個小時幫忙去看貨,用蘇三的話說,「深藏功與名」。

趕在奈及利亞口罩被搶光前,蘇三和朋友龍亮以5-7元的單價,預定下當地最後一批、幾萬隻正規渠道的N95口罩。來不及等到捐贈方的打款到帳,自己先墊付了幾十萬。

太多人盯著貨了,也有經銷商坐地漲價的,甚至有人大量收購口罩然後高價倒賣,N95甚至賣到了8美元一隻。朋友龍亮說,「錢總能募到的,貨沒了就麻煩了。」

提起物流,蘇三深嘆一口氣,「大家找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先是聽說有航司、快遞能免費運輸,於是找了使館的人幫忙聯繫航司,託人詢問快遞物流,結果航司辦事處回復「對此事不知情」、快遞表示「奈及利亞搞不定」。

由於國際航班減少,當地小的物流公司壓貨好幾天出不去,大的物流公司航班每班都滿倉,只能先放在物流公司的貨倉「排隊等著」。本來想走包機線路,但有新聞報導:最近奈及利亞大量私自出口口罩行為泛濫,蘇三預感當地即將管制,大家都覺得:

「先出去再說。」

將口罩運出去是一場分秒必爭的賽跑,某一步稍微猶豫幾小時,貨就會積壓在奈及利亞出不來。有的要從非洲飛到歐洲或中東,再中轉回國。

蘇三也算幸運,三萬多隻口罩排上了「末班車」飛抵上海。隔日果然下來出口「禁令」,再想進貨倉的都被堵在奈及利亞了。

蘇三跟我說,最感動的是同胞都在幫忙。在非洲做物流的多數是中國人,很多公司願意以接近成本價幫忙運送物資。自己沒辦法搞定,大家分享訊息、尋找資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第一批口罩送出去7天後,蘇三興奮地說,「口罩已到達XX醫院」。

目前,非洲生產商訂單已經排到幾個月後。有了出口禁令,後續再想運送貨源,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財力打通各方關係——

這兩天,蘇三打聽到三周後可能還會有一批N95到貨,她又有的忙了。

當我寫下以上文字時,自己正在越南的胡志明市。

前不久,第一天看到超市進了幾十大箱口罩,沒急著去買,第二天再去就全賣光了。附近的藥房、超市,一夜之間全沒貨,當地人自己也買不到。在社交網絡上遇到賣口罩的人就立刻問詳情,詢價問題剛發出去,對方就回復賣光了。即便已確認的訂單,臨配送前半小時通知我,不好意思貨沒了。

原價十幾塊錢一盒的普通口罩,在本地翻了六七倍,中國遊客多的地方甚至賣到150元一盒。「怎麼著也比國內便宜」,高價口罩仍被一搶而空。再後來,越南政府幹脆斷了中國直航,一刀切,禁止口罩出口,自己帶上飛機也不行。

最終我也沒搶到幾盒口罩,只得在微信上同這些朋友們聊起上述從世界各地運送口罩的橋段,記錄下他們的努力。願疫情早點過去,就像蘇三說的:

「希望那時已不再需要運送口罩。」

註:本文特別鳴謝:陳蘇三、「企鵝環遊」及「極地嚮導」公眾號提供的幫助。

策劃 Editor|韓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郵件聯繫jianyu@yichuan.rocks。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