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編劇調研報告:收入下降,百萬薪酬鳳毛麟角

綜藝報 發佈 2020-04-13T05:56:13+00:00

2019年末,華語國際編劇節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凡影·畫外hoWide於2019年末共同發起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共調研了208位青年編劇。

2019年末,華語國際編劇節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凡影·畫外hoWide於2019年末共同發起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共調研了208位青年編劇。其中,超過六成入行一兩年就有了自己第一部署名(包括已簽約的、已製作完成或正在製作的)作品(含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和網劇等);超過七成的受訪編劇表示,最近兩年受到市場收縮、資本退潮的影響,項目數和收入都有所下降;超過七成編劇上一年年收入稅後在20萬元以下;75%編劇稱曾被騙稿。

以下為調研報告節選。

受訪編劇群像——誰在從事編劇行業

  • 多在25-36歲之間

  • 近八成人從事編劇工作六年以內

  • 84%的受訪編劇都接受過高等教育

  • 13%有海外留學經歷

此次受訪的208位青年編劇多在1995年(25歲)-1984年(36歲)之間,平均年齡30歲,且男女比例基本相當。

此次受訪編劇中近八成人,專職從事劇本撰寫工作都在六年以內,資歷尚淺。

但超過六成入行一兩年就有了自己第一部署名(包括已簽約的、已製作完成或正在製作的)作品(含電影、電視劇、網絡電影和網劇等),這和我們上次調研的分布趨勢基本一致。可以說,這批青年編劇的整體能力和素質都處於較高的水平。

編劇作為說故事的人,不僅要具備高超的劇作能力,深諳視聽語言,還要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強大的學習能力。

84%的受訪編劇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時近半數受訪者曾在全日制高等院校接受過相關專業教育(戲劇影視文學),其他受訪者的最高學歷也多為文科類專業。

受訪編劇的最高學歷所學專業中,以戲劇影視文學(27%)為主的文科類學科占絕大多數,超過80%。同時,我們也發現,還有不少諸如建築學、醫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等背景的人走進這一行。編劇學科背景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多類型、多題材行業劇的開拓。

僅就受訪者的最高學歷畢業院校來看,北京電影學院是編劇的最大輸出地,其次是中央戲劇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此前兩次青年創作者生態調查(點擊查閱:【2017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存狀態調查報告】【2018中國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中,北京電影學院亦是編劇、導演等影視文創行業創作者輸出最多的院校,無愧為中國影視人才的搖籃。

當問及這些受訪者什麼時候決定成為職業編劇時,選擇「23歲以後」的人占了54%。基本可以認為,超過一半的人在大學畢業以後,確定了目前的職業方向。

在成為職業編劇之前,約七成受訪編劇都是影視或文學相關的從業者或學生,大多是「圈內」發展,專業相關性和工作領域相對聚焦。

青年的編劇的從業狀態如何

  • 58%的受訪編劇依舊是獨立編劇

  • 71%的受訪編劇通過老師或朋友介紹來接觸項目

  • 50%的受訪編劇未來考慮轉嚮導演或製片人

  • 43%的受訪編劇處於持續焦慮狀態

  • 成功的編劇必須擁有行業的認可和對應的人脈

作為行業資歷不深的青年編劇,有七成受訪者都是經由老師或朋友的介紹來獲得項目機會的。要想只靠作品說話,難度似乎高了一些。除了主動投稿、自我展示,行業內的「關係」和「人脈」是極為重要的接觸項目的渠道。

或許也是因為年輕,近六成的受訪編劇還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沒有加入經紀公司、製片公司或是編劇工作室。

大多數人平均每年接一到兩個劇本項目,能夠同時推進的項目數也大體在兩個左右,而且一般是一個項目快收尾時才接入新項目,很難同時應付多個項目。

意料之中,能同時推進四個及四個以上項目的受訪編劇基本上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團隊。在有效的分工協作下,同時操作多個項目成為可能。

「被認可」是多數受訪編劇心中「成功編劇」的衡量標準。同時也有不少受訪編劇表示,「寫出有價值、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編劇。

在兩次編劇調研中,「收入」在衡量編劇成功標準中都被排在了後位。對於青年編劇來說,獲得業內外的認可才是他們目前最為迫切需求。

和其他行業一樣,新入行的年輕人收入不會太高。受訪編劇上一年的稅後年收入普遍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下,這個比例超過七成。

同時,僅有7%受訪編劇對收入明確表示「滿意」。而在2018年的調研中,表示「滿意」的受訪編劇占17%,整體的收入滿意度有明顯下降。

很多受訪編劇表示,過去一年行業整體不太景氣,加上一個項目要做1-2年,到手的收入算下來並不多。

收入較高的多是入行多年的資深編劇。208位受訪者中,上年度收入過百萬的有11位,其中10位的從業年限超過7年,另一位也在編劇行業待了四年以上,這11位高收入編劇大多擁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

超過七成的受訪編劇表示,最近兩年受到市場收縮、資本退潮的影響,項目數和收入都有所下降。

通過交叉對比也可以發現,受到衝擊最大的還是獨立編劇們。獨立個體獲取收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都相對較弱。

沒有合適的項目自然是編劇們最擔心的事情。此外有受訪編劇稱,職業生涯中感到最困難的時候,是在遇到不靠譜的甲方並試圖維權時,自身能力不及,行業內也缺少相應的幫助,深感無助之餘又無力改變,不免對行業生出失望。

同時,項目遲遲不能落地或者爛尾、資金短缺、合作方專業度欠缺等,也會消磨掉一些青年編劇的信心,成為其職業生涯中的困難時期。

當被問及「未來是否會向製片人、導演等崗位發展」時,半數的受訪編劇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而這群人中,男性略多於女性。

對此有編劇表示,想轉行做導演其實是希望能對自己的作品多一些主導權。

焦慮已經成為當代都市人的普遍狀態之一,甚至多看兩眼微信朋友圈,都可能因為別人「看起來」全都過得很好而倍感壓力。

參與調研的青年編劇們除了為個人生計發愁,還有很多焦慮於沒有項目、沒有資金、創作瓶頸等。

很多時候,平台或製片方會優先考慮有代表作品的成熟編劇,初出茅廬的新人相對機會就少,這也成為一些年輕創作者的焦慮來源。

經過交叉對比,可以明顯看到單打獨鬥的編劇們往往存在著更大程度的焦慮,生存的壓力、維權的困難等都讓他們的生活頗為艱辛。

同時我們也發現,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的編劇也有著較為普遍的焦慮感。他們不但肩負項目壓力,還有維持團隊生存的壓力。

延續對於青年編劇個人狀態的關注,調研還收集了他們對於自身狀態的滿意度數據。受訪編劇對自己身體狀態的滿意程度普遍較低,對精神狀態的滿意程度相對較高。

青年編劇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 59%的受訪者認為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是「觀眾口碑」

  • 92%的受訪者認為編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講好故事

  • 獨立編劇最需要財務、法務問題的支持

  • 75%的受訪編劇稱曾被騙稿

談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時,超過半數的編劇把「觀眾口碑」「業內的肯定和榮譽」以及「自我藝術追求的實現」放在了前三位,「名利」反而不是他們特別在意的問題,這與他們在判斷「成功編劇」時的選擇非常一致。

有編劇明確表示,只要寫出一兩部受到觀眾和業界肯定的作品,自然能收得名利,但是「不能為了名利而創作,那就是本末倒置。」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投資方和項目方常常會對創作給出各類的意見,但他們的滿意程度卻是受訪編劇們相對較少考慮的因素。

開篇我們就強調,講好一個故事變得越來越重要。超過九成的受訪編劇認為,「講故事的能力」是編劇的核心技能。有編劇特彆強調了講故事的能力中「邏輯能力」的重要性,認為不少故事缺乏基本的邏輯。

也有受訪者提出,編劇更應該具備的是「保持身體健康、心情舒暢的能力」,對照受訪者們對身體狀態不甚滿意的回答,保持身心健康也逐漸成為編劇們應該重視的問題。

那麼青年編劇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和觀眾之間的關係?超過七成的受訪編劇表示,會努力平衡自我表達和大眾之間的需求。

不過,編劇交付的作品是劇本,而觸達觀眾的是經過再創作的影視作品。進入實際創作過程後,左右創作方向的往往是投資方意見,或者是技術實現難度。對此,有編劇也無奈的表示「甲方要求什麼,我就創作什麼。」

談及工作中最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時,超過四成的受訪編劇認為最需要資金方面的幫助。還有編劇稱,需要「更多的項目來源渠道」和「對創作的主導權」,更有人直呼「來個真正懂行的團隊吧!」

通過交叉對比可以發現,單打獨鬥的編劇對「財務、法務」方面的需求最為迫切,而已經擁有自己工作室或公司的編劇,更看重「團隊的高效協作」。

在法務方面提到最多的是被「騙稿」(如劇本被採用但無署名,被盜用創意大綱或核心情節等),受訪青年編劇中有過這一經歷的比例高達75%,且近半數是入行不到三年的新手編劇。

通過進一步比對,有「被騙稿」經歷的年輕人中,近七成是獨立編劇。當被問及被騙後怎麼辦時,大多數編劇表示很難維權,業內缺乏有效的保障手段和維權支持,要證明創意大綱或者相關內容的版權歸屬本就不易,還要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一般只能「認倒霉」。

對於合作的製片方,超過半數受訪編劇最看重雙方「對創作的理解和認識是否一致」的特質。而在合作過程中,受訪編劇最關心的問題集中在「項目是否能落地」以及「製片方是否專業」上。

在談及整個編劇行業面臨的主要困境的時候,大多數受訪編劇的意見集中在「製片方專業度參差不齊」以及「行業缺乏評判標準和定價體系」上。

有編劇認為,可供優秀的編劇和推動好作品問世的製片方之間溝通聯繫的渠道太少了,「千里馬找到伯樂,伯樂相中千里馬,全靠緣分。」

訪談中我們也發現,政策、市場等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同時缺乏相應的理解和解讀,也是受訪編劇們遇到的困境之一。

疫情對於編劇的影響


  • 71%的受訪者的項目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 19%的受訪者表示2020年的收入不會受影響

  • 29%的受訪者表示對2020年影視行業發展持樂觀態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後,我們又對參與調研的青年編劇,補充了對疫情相關影響情況的調查問卷。

在疫情暴發之前,參與補充答卷的109位青年編劇中的大部分都有正在創作開發中的項目,比例達到61%,22%的編劇處於暫時沒有項目的狀態。13%的編劇的項目在籌備階段。

(樣本量109)

其中85位受訪編劇表示正在進行的項目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但相對青年導演的調研,編劇們轉移到線上溝通的工作項目比例更高,占61%。

(樣本量109)

受到疫情的影響,有45%的受訪青年編劇明確表示2020年度收入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少,19%的人則表示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對於收入不高的青年編劇來說,未來生存壓力會更大一些。

(樣本量109)

當被問及是否考慮疫情相關題材的創作的時候,其中62%的受訪編劇表示會考慮,也有38%的編劇明確表示,不會進行相關創作。有編劇說「創作是需要沉澱的」,暫時還是聚焦在自己擅長的題材和內容上。

(樣本量109)

參與補充調研的109位編劇中,對2020年中國影視行業整體發展持樂觀態度的比例為29%(這一比例明顯低於上文中對整體行業發展趨勢持樂觀態度的比例),超過四成人覺得不好不壞。

(樣本量109)

有編劇表示,減產是肯定的,而且行業也會面臨一段時間的困難期。相比之下,編劇已經算是整個影視行業中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工種。雖然整個行業停擺,委託項目會減少,但是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停下來,好好思考和沉澱自己,或者把現有的作品打磨的更加成熟。整體看行業發展,還是很有信心。

下載完整版報告:

導演篇:https://dwz.cn/4FeeWUmT

編劇篇:https://dwz.cn/odlnuWjh

三部網絡影視「分帳」案例全解

「最全」藝術院校2020藝考政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