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憑什麼獨吞南斯拉夫幾乎所有海岸線?

跟着地圖看世界 發佈 2019-12-19T06:45:11+00:00

歐洲地形歐洲有最霸氣的兩條邊界線,一個是希臘占有愛琴海里幾乎全部島嶼,國境線貼著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海岸線。從土耳其游泳就能到達的小島,跟希臘本土相隔整個愛琴海,可是人家就是屬於希臘,不屬於土耳其。

歐洲有最霸氣的兩條邊界線,一個是希臘占有愛琴海里幾乎全部島嶼,國境線貼著土耳其的小亞細亞半島海岸線。從土耳其游泳就能到達的小島,跟希臘本土相隔整個愛琴海,可是人家就是屬於希臘,不屬於土耳其。還有一個就是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細細長長的一條,占去幾乎所有亞德里亞海岸,生生把波赫變成了內陸國家,只有一個點作港口。

前南斯拉夫海岸線里總長是6101公里;克羅埃西亞的海岸線總長約為5835公里,其中陸地1777公里和島嶼4058公里。從數據上來看,前南斯拉夫88%的海岸線都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境內。克羅埃西亞人非常的「霸道」。事實上,真的是克羅埃西亞「霸道」嗎?

如此奇葩的海岸線跟一個地區的歸屬有關。

達爾馬提亞在哪裡?

達爾馬提亞是一個位於克羅埃西亞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地區,東接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它和克羅埃西亞本部赫爾瓦特斯卡、斯拉沃尼亞和伊斯特拉半島一同被稱為克羅埃西亞的四個歷史地區。

達爾馬提亞是亞得里亞海東岸的一條狹窄帶,從西北部的拉布島一直延伸到南部的科托爾灣。腹地的寬度從北部的五十公里到南部的幾公里,大部分被崎嶇的迪納里克山脈所覆蓋。

克羅埃西亞海岸線及其島嶼是世界上最曲折的海岸線。自公元前13000年,亞得里亞海的海平面上漲之後,只有1244座島嶼、懸崖及暗礁保留下來,如今只有50座島嶼有人居住。亞得里亞海東岸的島嶼中共有79個島嶼與海岸平行,最大的島嶼是在達爾馬提亞的布拉克島,還有赫瓦爾島、維斯島、科爾丘拉島、布拉奇島、帕島和姆列特島等。最大的城市是斯普利特,其次是扎達爾,杜布羅夫尼克和希貝尼克。海岸線上的城市和村鎮大多起源於遠古時代,或者經過重建。許多城市的建築物還完好無損的保存了下來,可以通過教堂、鐘塔、宮殿、廣場和防禦工事很容易地將其辨認出來。

該地區的名稱來自一個叫達爾馬泰的伊利里亞部落,該部落古代曾居住在該地區。後來它成為羅馬的一個省,羅馬皇帝屋大維時期的羅馬帝國行省達爾馬提亞就以此命名。其結果是產生了浪漫主義文化,以及現已不復存在的達爾馬提亞語言,後來在很大程度上被相關的威尼斯語所取代。

在古代,作為羅馬帝國行省的達爾馬提亞比現在的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要大得多。它北至伊斯特拉半島,南至現在的阿爾巴尼亞,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在南斯拉夫被軸心國打敗瓜分時占領了達爾馬提亞。

在現代,達爾馬提亞只是一個歷史地區,在克羅埃西亞的任何法律中沒有正式的規定。因此,達爾馬提亞的具體範圍存在多種說法。

達爾馬提亞與現在的克羅埃西亞行政區劃大致對應的有4個縣:扎達爾縣,希貝尼克-克寧縣,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杜布羅夫尼克-內雷特瓦縣,面積12158 平方公里,人口85萬。

羅馬帝國時期的達爾馬提亞

希臘人將亞得里亞海沿岸沿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內陸延伸的區域稱作「伊利里亞」。羅馬人最初也這樣稱謂,後改為「伊利里庫姆」。在公元前229年、前219至218年及前168年,羅馬與地區南部的阿爾迪安王國爆發了三次伊利里亞戰爭,最終於公元前168年將其消滅,拆分為三個共和國。此地區遂納入到羅馬的保護之下。最開始叫伊利里庫姆行省,後來改為元首行省。

隨著羅馬征服了潘諾尼亞多瑙河中段更多的內陸領土,沿海地區改稱為「達爾馬提亞」。

公元8世紀以來,隨著克羅埃西亞人到達該地區,該地區占據了整個腹地,克羅埃西亞和浪漫主義元素開始在語言和文化中融合。在中世紀期間,其城市經常被該地區的王國所征服或轉為效忠。最長久的統治是威尼斯共和國之一,它在1420年至1797年之間控制了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地區,但南部小而穩定的拉古薩共和國(1358-1808)除外。在1815年至1918年之間,它是奧地利帝國的一個省,稱為達爾馬提亞王國。

克羅埃西亞受到西歐南歐的影響,信仰天主教。信仰天主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是克羅埃西亞的領土。

塞爾維亞受到拜占庭的影響,信仰東正教,所有信仰東正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是塞爾維亞的土地。

波士尼亞受到土耳其人的影響,信仰伊斯蘭教,所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眾居住的地方就是波士尼亞的土地。

至於為什麼亞得里亞海沿岸大部分海岸線都歸克羅埃西亞?這個也是歷史遺留問題,不過跟什麼斯拉夫民族、土耳其民族、德意志文化都沒有關係。那是義大利人,具體說是威尼斯人搞出來的。

這裡又有威尼斯什麼事兒?

因為這些地方以前是威尼斯共和國的殖民地。威尼斯人為了建立自己的海洋帝國,強占了亞得里亞海沿岸很多城鎮,並且將它們連成一片。在威尼斯人的影響下,當地的南斯拉夫人都是天主教徒。其宗教信仰跟內陸薩格勒布地區的克羅埃西亞人一樣。所以,當土耳其人後來費了老鼻子勁,終於把威尼斯人從這片海岸趕走之後,他們發現新征服的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是天主教徒。於是,就順手把這片海岸跟北面薩格勒布那群克羅埃西亞天主教徒劃在了一個省份。幾百年之後,土耳其帝國垮了,但是這片沿海土地就徹底跟克羅埃西亞在一起了。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都占領了這裡

達爾馬提亞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戰略地區,義大利和塞爾維亞都打算從奧匈帝國手中奪取該地。義大利於1915年加入《三國協約》盟國,當時該國同意倫敦條約,該條約保證義大利有權吞併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地區,以換取義大利在加入同盟國。據報導,從1918年11月5日至6日,義大利部隊到達了達爾馬提亞海岸的里薩、拉各斯塔、塞貝尼科、和其他地區。到1918年11月敵對行動結束時,義大利軍方已奪取了由《倫敦條約》保證向義大利提供的達爾馬提亞全部部分的控制權,並於11月17日也奪取了里耶卡。1918年,恩里科·米洛將軍宣布自己為義大利達爾馬提亞州州長。義大利著名民族主義者加布里埃萊·德·安嫩齊奧支持沒收達爾馬提亞,並於1918年12月乘坐義大利軍艦前往扎達爾。

然而,儘管倫敦條約承諾義大利對大部分達爾馬提亞領土的軍事占領,在1919年的和平協議談判,伍德羅·威爾遜鼓吹自我以國家決定為重,僅允許義大利從達爾馬提亞吞併扎達爾,而達爾馬提亞的其餘部分將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奧地利帝國解體,達爾馬提亞再度分裂,大部分領土被塞族,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後稱南斯拉夫王國)控制,北達爾馬提亞州扎達爾附近的部分地區以及克雷斯島,洛希尼島和拉斯托夫群島小部分地區由義大利控制。義大利以領土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為了獲得達爾馬提亞。但是義大利只占一小部分,所以達爾馬提亞大部分留在南斯拉夫,直到1941年墨索里尼入侵南斯拉夫並占領該地區。

1922年,前達爾馬提亞王國的領土被劃分為兩個省,斯普利特地區,斯普利特為首都;杜布羅夫尼克地區,其首都為杜布羅夫尼克。1929年,成立了南斯拉夫王國的濱海省。它的首都是斯普利特,它包括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地區和當今的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部分地區。達爾馬提亞南部地區屬於澤塔河省,從科托爾灣到包括杜布羅夫尼克的佩列沙克半島。1939年,濱海省與薩瓦河省以及其他省的較小部分組成一個名為克羅埃西亞的新省。同年,從科托爾灣到佩列沙克的澤塔河省克羅埃西亞族地區,包括杜布羅夫尼克,與新的克羅埃西亞省合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1年,德國,義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占領了南斯拉夫,重新劃定了邊界,將南斯拉夫國家的前部分包括在內。建立了一個新的傀儡國家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義大利被賦予了達爾馬提亞海岸的某些地區,特別是扎達爾和斯普利特附近以及該地區的許多島嶼。達爾馬提亞的其餘部分成為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一部分。許多克羅埃西亞人從義大利占領區遷出,避難於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成為軸心國與南斯拉夫游擊隊之間的游擊戰爭的戰場。

在1943年義大利投降後,多數由義大利控制的達爾馬提亞被德國軍隊接管,並由扶持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重新控制。扎達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盟軍夷為平地,開始了其義大利人口的遷出。

南斯拉夫解體後重新搶占地盤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達爾馬提亞成為克羅埃西亞的一部分,也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前達爾馬提亞王國的領土在南斯拉夫的兩個聯邦共和國之間劃分,大部分領土進入克羅埃西亞,僅科托爾灣留給黑山。

當南斯拉夫在1991年解散時,這些邊界被保留並仍然有效。在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期間,達爾馬提亞的大部分地區是克羅埃西亞政府與南斯拉夫人民軍之間的戰場,向當地的塞族叛軍提供了援助,該地區的北部大部分地區位於克寧附近和南部地區,但不包括,杜布羅夫尼克被置於塞族部隊的控制之下。克羅埃西亞在1992年重新占領了南部領土,但直到1995年才重新占領了北部。

今天,達爾馬提亞僅是一個歷史區域,克羅埃西亞法律並未正式規定該區域。因此,它的確切範圍尚不確定。

因此,通常認為「達爾馬提亞」延伸至奧地利達爾馬提亞王國的邊界。但是,由於上個世紀的領土和行政管理的變化,人們對某些地區的看法已經有所改變,並且由於它們在近代是該地區的一部分而發生了來源衝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