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都怪你讓我當皇帝,導致北宋滅亡!

讀史十二年 發佈 2020-04-13T09:26:56+00:00

文:陳德軍如果投胎可以選擇,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當皇上吧。趙桓心裡真苦啊,心說這老爹不厚道啊,年景好的時候不傳位,金人打到了家門口,你讓我抗雷,真是親爹呀。


文:陳德軍(讀史專欄作者)


如果投胎可以選擇,相信很多人會選擇當皇上吧。


畢竟江山美人、為所欲為,令萬人欣羨。


造化就是如此弄人。想做皇帝的人求不來,不想當的人硬被推了上去,好不淒涼。


趙佶是其中一個,他是宋神宗的第11個兒子,排位並不靠前,按說這皇位應該與他無緣。不過大宋的這場悲劇還是發生了,趙佶的哥哥宋哲宗英年早逝。


一代明主棄國而去,這對王朝的打擊是巨大的,而徽宗登基則完成了對北宋的致命一擊。


說哲宗是明君是有依據的。執掌政權之後,哲宗皇帝恢復推行王安石變法,國運昌隆。軍事上連續擊敗西夏,不斷收復失地。一邊打著仗,一邊還能發著財。國家經濟實力日益增強,黎民富庶,國泰民安。


哲宗去世時,國力達到北宋的巔峰。照這麼發展下去,扭轉對遼國的頹勢也只是時間問題。


歷史沒有給哲宗時間,1100年,哲宗病哲。


哲宗留下一個強大而富庶的帝國,卻沒有培養起同樣神武的繼承人。哲宗無子,於是新皇帝就要在哲宗的弟弟裡面選。這時候趙佶仍然不是首選。因為父親神宗有14個兒子,除了已經去世的,趙佶還有5個兄弟。


事情的決定權,在向太后身上。


向太后是神宗的皇后。此時神宗與哲宗已經不在,向太后執掌國家最高權力。向太后召集文武開會,討論由誰當皇帝。


宰相章惇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他說應立簡王趙似。向太后不同意,趙似第一輪就被淘汰出局。


章惇又說當立申王趙佖。向太后又說申王有病,意思還是不同意。


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因為向太后心裡想的是端王趙佶。趙佶和向太后的關係一直很好,他對太后非常孝順,但這也非決定因素。向太后真正思量的是:端王的母親陳氏地位很低,最重要的是已經去世。這對向太后的威脅最小,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最大。


所以向太后說:「先帝有言,端王有福壽,有仁孝。」這話是真是假,就只有向太后自己知道了。反正沒有人敢向她要證據。


但章惇還是堅持了原則,他厲聲反對:「端王輕挑,不可君臨天下。」


後面的歷史證明,章惇的話是正確的,只是此時反對無效。在向太后的支持下,趙佶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的當上了皇帝,是為宋徽宗。


他接管的大宋,是哥哥哲宗留下的國庫充足、兵強馬壯的強盛帝國。


靠這個家底,宋徽宗還是做出了一些功績的。宋徽宗派遣將領王厚消滅了青唐羌政權,收復了自中唐就陷於吐蕃人之手的青唐地區,還派遣童貫遠征青唐殘部,一路遠征至新疆且末縣附近。


不過,當皇帝只是副業,宋徽宗的第一張名片是書畫家。

中國畫家地位最高的時代,恐怕就是徽宗朝。當時成立了翰林書畫院,即宮廷畫院。而且在科舉考試中也加入了繪畫這種考試方式。


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個時代的出產物。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歷史長卷後,首先將它獻給了皇上。於是宋徽宗成了《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位收藏者,就連「清明上河圖」這幾個字,也是徽宗親自提上去的。


宋徽宗還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瘦金體,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在中國的書法史和藝術上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宋徽宗愛好廣泛,詩、畫、書法、足球(蹴鞠)、逛青樓都很擅長,就是不大會經營國家。一番操作,大奸臣蔡京、童貫、楊戩等權傾朝野,南方的方臘揭杆而起。


經過了歌舞聲平的前半生,宋徽宗的好日子終於到了頭。本來還不至於那麼快,雖說老百姓受些苦,但是因為哥哥給留的家底太厚,皇家還是有吃有喝的,國內叛亂也成不了大氣候,最牛的方臘很快也給擼了下去。


然而,宋徽宗不知道見好就收,他決定繼續自討苦吃。當然,他的這次自討苦吃雖然不理智,但在其荒謬的一生中,卻算得上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壯舉,這件事就是——聯金征遼。


北宋一直受遼人的欺負,就算澶淵之盟以後的和平,也是在每年付出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代價之下的換來的暫時安寧。


居太平盛世,思國家憂患,這是值得讚頌的。成敗是一回事,氣節是另一回事。雖然行動可笑,結局可悲,但這位國君的志向可敬。


當時,宋在南,遼在北,金在更北。女真族建立大金國,先後攻占了遼的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上京臨潢府,遼國勢衰。正巧童貫出使遼國,帶回來一個「人才」——馬植。


「聯金滅遼」就是馬植獻的妙計。


宋徽宗和大臣們經過一番辯論,還是決定從諫如流。馬植也由此升官發財,改名趙良嗣,官拜秘書丞。徽宗則派出使者,經海路繞過遼國,聯絡金國,幾番折騰,終於訂立「海上之盟」,相約攻遼。


然而,結果卻是,金國揮師南下,勢如破竹;宋軍橫戈北上,稀里嘩啦。


勝利不是只靠骨氣就能取得的。在敗光了最後的家底之後,宋被遼軍打得潰不成軍。要知道,此時的宋軍,堪稱北宋最強。在富庶國力支持下,軍隊得到了很好的裝備和訓練,並且在征青唐羌的戰爭中歷經淬鍊,可謂精銳之師。


之所以會失敗,得益於君主和童貫的「英明指揮」。所謂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戰爭,一位無名小卒漸露頭角,這就是後來的南宋大英雄岳飛。

宋軍沒能按計劃收復失地,金國卻三下五除二把遼給滅了。宋雖然向金支付了許多錢,但畢竟收回了一部分領土。全國對宋徽宗一片歌功頌德。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那這會是一次成功的遠交近攻。但當年秦國用遠交近攻計,是基於自己強大的實力,不會被反噬。宋就不一樣了,宋的這一招,更應叫做引虎驅狼。遼滅亡,擋在宋前面的防火牆也就沒了,更為彪悍的金國在宋人面前虎視眈眈。


金沒有給宋留多少時間,準確的說是五年。在宋徽宗享受滅遼榮耀的第五年,他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當上皇帝,絕對是因為投錯了胎。


金兵大舉南侵,徽宗做出少有的準確判斷:自己的皇帝,當到頭了。


宋徽宗和兒子趙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逃避當皇帝命運的競賽。兩人用的方式,都是裝病。徽宗在御前會議上直接昏了過去,還從床上摔了下去。御醫一通忙乎,徽宗才甦醒過來,此時半邊身子不聽使喚,正式半身不遂。書法家趙佶用左手寫下一行字,「我已無半邊也,如何了得大事。」


於是招兒子來給自己探病,趙桓是不得不去。進屋就趴在徽宗的床前哭,徽宗也不理他。趙桓被太監強行披上龍袍,駕到福寧殿。


趙桓見勢不好,及時的昏了過去,等太醫把他弄醒過來,他就理所當然的裝傻,誰也不認識了。


趙桓心裡真苦啊,心說這老爹不厚道啊,年景好的時候不傳位,金人打到了家門口,你讓我抗雷,真是親爹呀。


不過,主動權還是在老子手裡的,雖然很叛逆、很抗拒,趙桓還是當上了宋欽宗。


趙桓的命運比徽宗差多了,徽宗畢竟享受了多年的太平盛世,欽宗只當了一年皇帝。就和徽宗一起被金國俘虜,開始了他們的囚徒生涯。


如果能自主擇業,相信宋徽宗可以成為一位了不起的書法家,或者主管藝術的官員。只可惜身在皇家,身不由已,非要去他做一件自己不擅長的工作——皇帝——悲莫大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