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普漲一去不復返

滬房理 發佈 2019-12-19T10:09:59+00:00

2016年,我國房價結束了同漲同落的時代,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開始走向分化。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一直到2013年,我國大中小城市房價的增速差不多,呈現「同漲同落」的局面。可以說買哪裡都是漲,到2013年之後,房價「大城市大漲,中城市中漲,小城市基本不漲」。



2016年,我國房價結束了同漲同落的時代,大中小城市的房價開始走向分化。


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一直到2013年,我國大中小城市房價的增速差不多,呈現「同漲同落」的局面。可以說買哪裡都是漲,到2013年之後,房價「大城市大漲,中城市中漲,小城市基本不漲」。到了2016年「十一黃金周」以後,出台了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大中城市房價漲幅被嚴厲控制,有區位價值的小城市的房價才開始補漲,但是幅度依然非常有限。所以,2013年,被稱為「房地產分化元年」。


這一分化背後的含義,不可低估。房價是城市發展潛力的集中體現,是萬千居民用自己的鈔票在投票,從以前的同漲同落,到現在的大中小城市分化,說明人口流動的方式已經變化。數據上看,2013年以前大中小城市都有人口流入,2013年以後只有大城市還有顯著的人口流入。人口流動的背後,是就業機會。這說明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發生變化,大中城市成為經濟增長的主發動機,城市化已經代替工業化,成為經濟增長的基本驅動力。


從數據上看,出現了經濟增速的「三個反超」:大城市反超中小城市,服務型城市反超工業型城市,消費主導城市反超投資主導城市。這三個反超,說明工業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城市主導的時代已經到來。這一點,到了2016年已經清楚。


2013年這個關鍵節點的出現,其實是和經濟政策密切相光。新一屆政府上台以後,可以繼續刺激經濟,也可以減緩刺激力度,現實中選擇的是後者,這樣經濟增速就持續下行。「潮水退去,水落石出」。靠刺激的經濟增長下去了,不靠刺激的經濟增長就會顯現出來。大城市裡的服務業、消費行業,在經濟下行中也會穩健增長,在下行中就慢慢顯現出來,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看清了這一點,結合對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研究,判斷大城市的房價還有很大的空間。


中國經濟就像快速前進的列車,一個個大中城市就像是一節節車廂,買房就像是買票上車,買不起豪華臥鋪,不妨先買張站票,免得被列車拋下。


這個比方背後,是對中國經濟的一個相對樂觀的判斷。儘管經濟從2010年已經開始減速,現在的經濟增速依然是很快的。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保持3%以上的增速就已經很快了,何況現在還有6%以上,其實是很快了。一年增加一個澳大利亞,想想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加上地域之間的不平等,人口從農村、小城鎮、中西部向城市特別是大中城市的轉移,加上過去20年間積累的技術儲備,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很多人認為買房子這麼大的事情,要避免折騰,要力爭一步到位。這想法固然美好,但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不現實,容易錯失良機。買不起心儀的大房子,不妨買一個小一點、便宜一點的,否則會越來越買不起。先上車,才能與城市的列車一起前進。


爭議雖然很多,但是房子的問題其實真的很簡單,簡單到幾乎不可能錯。古希臘有句話,叫做唯有簡單,才有可能正確。


中國城市的房價增長,真的沒有超出常識的部分。之所以人們對房價有那麼多誤解和抱怨,更多是不適應房價的過快增速。政府對於房價的調控,也更多是從增速的角度,而不是房價水平的角度。


房價增速快,是有簡單而又堅實的經濟學基礎的。資產價格是對未來收入的提前反應,這個反應的速度遠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快於人們意識的調整速度。當更多的人慢慢明白這一點,對於房價的爭論就會慢慢平息。這世界不曾為任何人而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快看清形勢,適應形勢。


說完了簡單的部分,說一點稍微困難的部分。房產價格,和所有資產價格一樣,是對未來資產能夠帶來的收入流的反應。對於這個收入流的判斷,是有點難度的,需要一個靠譜的分析框架,以及對現實情況的大致準確的把握。看多還是看空,取決於你眼中的未來。


終究,倘若你對中國的前景樂觀,就該買。倘若對中國的前景不樂觀,就不該買。房子的事情,就這麼簡單。


現實中的很多分歧,其實來自於對未來的判斷。因為未來還沒有來,大家的觀點差異會很大,也沒有辦法統一。


我的看法是,儘管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中存在很多問題,中國經濟的大河,依然會蜿蜒前行。中國經濟已經基本完成了初步的工業化,又恰逢信息技術的基本成熟和落地應用,技術進步的步伐不可阻擋。中國已經形成的大市場,和依然存在的巨大潛在市場,是技術進一步進步的溫床。這一點,決定未來中國和世界的基本格局。


我們學習歷史,是為了知道歷史沒有常形。



據說關注了這個公眾號的人從此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