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中國市場的支持,日本動畫將「不景氣」?

三文娛 發佈 2019-12-19T10:56:31+00:00

2018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1814億日元(139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0.9%。這個增長幅度過小,並不是個好成績。作者:Wind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十分依賴海外市場,在之前的《動畫產業報告》就有提到過。

2018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1814億日元(139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0.9%。這個增長幅度過小,並不是個好成績。

作者:Wind

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十分依賴海外市場,在之前的《動畫產業報告》就有提到過。但在2018年,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趨於停滯,日本動畫產業或將迎來又一個「不景氣的時代」。

(由於統計與分析耗時較大,《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9》寫的是2018年的數據。訪問「連結」三文娛官網,搜索關鍵詞「日本動畫產業」,即可查看往年報告)

說海外市場、商品和游技是支撐日本動畫產業的三大支柱並不為過。

2018年,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44億日元(9.2億元人民幣),這與前幾年的增長相比,就像是個急剎車。而日本國內市場,不僅碟片和商品化在明顯下滑,電視節目、電影、網絡視頻、音樂等其他項目的增長也不大。

所以 ,我們看到,2018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廣義動畫市場/最終顧客)的規模達到了21814億日元(1393.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0.9%。雖然實現了9年連續增長,但同比增幅只有0.9%,市場規模和2017年幾乎趨於持平。

那麼,日本動畫產業到底有哪些變化?日本動畫協會發布的《動畫產業報告2019》,釋出了這些信息。

【 插播通知 】

中國ACG如何更好的商業化?如何做出更棒的作品/產品?

12月20日的三文娛第四屆行業峰會上,嘉賓們就要聊聊這些話題。我們再次邀請了百餘位嘉賓,包括BAT等巨頭和諸多動畫、漫畫、少兒、衍生品等業內頭部公司的負責人。

海外受挫,核心原因是進中國更難了?

自1985年日本第一部長篇彩色動畫電影《白蛇傳》問世,日本動畫產業開始步入高速發展期。經過幾十年的沉澱,日本動畫從電影進入到電視,人群從兒童擴展到青年群體,商業模式也從電視廣告發展到影像軟體和關聯商品。

進入21世紀以後,日本動畫產業不斷在成長,由於網絡和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日本動畫產業也面臨著需要改革創新的處境。

近年來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動畫片網絡化的興起。網絡視頻的發展必定會讓碟片媒介受到巨大衝擊。尤其是因海外違法網站的影響,成人動畫片的碟片銷售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由於網絡媒體的興起,日本動畫作品也能更容易地向海外輸出。近年來,日本向海外售出動畫節目的網絡播放權產生了巨大的交易額。由網絡視頻銷售為中心的海外市場也是十分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點。

「海外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低谷2408億日元(153.79億元人民幣)到2017年的9948億日元(635.33億元人民幣),整整翻了4倍。並且,其產值已經接近日本國內市場規模。

不過我們也能發現,2018年海外市場規模僅比17年多出144億日元(9.2億元人民幣),這與前幾年的增長相比,就像是個急剎車。《報告》提到,這個現象正如許多業界人士所證實的那樣,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市場的減速是主要原因。

2018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起草了《境外視聽節目引進、傳播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回顧:《廣電總局發布境外節目規定,網絡平台引進動畫數量等或將受管理》),裡面針對「引進境外節目」提到了「許可制度」、「境外作品不得超過該類別總量的30%」、「內容審核規定」、「管理責任、法律責任規定」等。

儘管規則的實施在2019年4月以後,但2018年中期以後就開始對日本動畫內容觀望,謹慎引進和購買。此外,中國動畫產業快速發展,本土原創內容也在各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扶持。比如,中國大型視頻網站加大力度扶持本土優質原創動畫。

《報告》認為,在規則的實際運用情況明了之前,這種內容控制購買的狀態還會一直持續下去。預計2019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的海外市場會處於比較嚴峻的處境。

而2018年,日本動畫產業市場裡,電視節目、電影、網絡視頻、音樂(數字音樂增長,實體碟片下降)、海外市場、游技、演出娛樂方面有所增長。影像、商品化這兩個領域有所下降,海外增長幅度小。

要知道,在整個日本動畫產業中,海外、商品化和影像的占比位列前三,在2018年也分別拿下了46.3%、22.9%和13%的占比。

海外收入為何增速下降?這和中國市場有關。

《報告》稱,近3-4年來,日本動畫產業市場的海外銷售額基本上靠中國市場支撐,但在2018年9月後,來自這個市場的引進數量、交易總量不會超過以前。來自中國的收入減少,日本國內市場有縮小傾向的動畫產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並且即便統計中加上手游市場,數字上可能會增加,但由於還原於動畫業界的收益是相當有限的,所以在未來2到3年,伴隨著10年前發生的影像市場衰退,業界不景氣再現的可能性十分大。

對此,日本方面也想到了和中國共同製作的對策。2018年5月,雙方簽訂了《中日電影聯合製作協議》,日方只要在兩國間按照規定進行製作,可在中國市場享受與日本作品同等的利益待遇。並且,現在該協議已經擴展到了電視範圍。

但是,該協議已經簽訂了一年,如今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動向。或許背後有一些項目正在進行,不過至少在新聞上並沒有相關報導。並且,中國現在能獨自創作出空前的大熱作品,如果不是有特別需求的話,中日兩國之間的聯合製作亦顯得沒有必要。

特別是到了2019年,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為之一變——《哪吒之魔童降世》(49.7億元)、《白蛇:緣起》(4.5億元)、《羅小黑戰記》(3.1億元)這些成人向動畫電影力作大受歡迎。這與2018年中國國內的本土作品成績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電影的出現不僅可以刺激資本的湧入,還能提高中國本土動畫產業的地位,並加速中國動畫產業的發展。

動畫製作公司營業額170億元,但占比僅為12.2%

說完動畫產業市場,接下來看日本的動畫業界市場(狹義動畫市場/製作公司營業額)。動畫業界市場是指,動畫的製作(produce)、創作(create)直接相關的企業、工作室的營業額,即「動畫業界」的市場規模。

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獨自統計,2018年日本動畫業界市場規模達2671億日元(170.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9%,並實現了9年連續刷新最高值。

算出這個業界的營業額,旨在得出創造出動畫作品的企業和工作室,在動畫產業全體中的比率。進一步地說,是為了更直觀展示出動畫產業的附加價值到了何種地步。通常來說,其比率(狹義動畫市場÷廣義動畫市場)在過去平均為12.7%,而2018年的比率為12.2%,可以看出業界市場是有多小。

這也表明了,實際上動畫產業的附加價值並不在於製作方面,而是在於流通方面

不過,日本的少子高齡化正在加劇,想要擴大產業,開拓海外市場顯得尤為重要。不過要進入海外市場,光靠製作公司和工作室是很難進行的。

要打造海外銷售網絡(電影發行、電視節目發行,網絡發行、授權等),除了現在的製作和創作,再到媒體流通一體化(垂直整合)的好萊塢模式以外,還有什麼東西是沒有實現的,這一點是日本動畫業界有必要去研究和實踐的。

而這點和「日本為何沒有誕生出迪士尼」的問題是相通的,不過要主張「酷日本」的話,必須得從媒體的政策放寬的層面上來考慮。

在日本動畫業界市場中,電視、海外市場、商品化、電影的市場份額最大,也是其市場支柱。它們的份額總和達到了79.9%。除了影像和其他項目外,基本都有增長。

動畫製作時長接近頂峰,成人動畫片成為主流

之前的《日本動畫產業報告》就有提到,在電視動畫片大國日本,其動畫製作時長的多少左右著業界實質性的景氣動向。而2018年的動畫製作時長達到了130,808分鐘,同比增長了12.9%,是史上第二位動畫製作時長最長的年份

增長的14968分鐘,相當於在電視播出10部每集30分鐘的50集(播1年)長篇系列動畫片。這其中並沒有包含在Netflix等網站獨占播放的動畫片,如果把那些網絡原創動畫系列作品也算上的話,或許有可能超過2006年的巔峰 136407分鐘。

那麼,為什麼製作時長會增加呢?

2005年影像軟體(碟片)的銷售額迎來了巔峰,隨後開始逐年減少,而電視動畫片的製作時長也從2007年開始減少,直到2010年到了谷底90445分鐘。之後,影像以外的窗口(如視頻網站)也有了活性化,製作時長逐漸增加,2013年回到了11萬分鐘的大關,隨後的年份都保持在11萬分鐘以上。

《報告》中表示,2018年製作時長有大幅增長的直接原因是新作的製作時長增加了。不過再深入地看,或許是動畫片的需求增大了,亦或是CG動畫的增加等所對應的數字化生產效率的提升,又或是兩方面皆有。

雖然18年是最接近最高紀錄的年份,但是,2006年的電視動畫片並沒有發生明顯質量下滑的狀況,並且當年也沒有出現把全部工程扔向海外的事態。在這種情況下能維持著原有的質量,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不過也因此,出現播出延期等現象是確有此事。

以2018年為起點,今後製作時長會繼續增長,還是說這個水平是界限數值,還得關注往後的發展。

眾所周知,日本的電視動畫片分為兒童家庭(全日帶)動畫片和成人(深夜帶)動畫片。「全日帶」指的是6點至24點的時間段,而「深夜帶」指的是22點以後的深夜時間段。

在2015年以前,全日帶的動畫片時長是一直都大於深夜帶動畫片的,但自2015年開始,深夜帶動畫片時長開始超越全日帶,並且兩者的差距在逐年拉大。這也在進一步說明,日本的動畫片不僅僅屬於孩子

在1955年以後出生的日本人,是屬於能費時間和金錢在自己的興趣上的人。在他們之中,至今還在沉迷動畫片的人(所謂的阿宅群體)相繼迎來花甲之年。一般來說,他們即便上了70歲以上、80歲以上都還會繼續看動畫片。也就是說, 20至30年後成人動畫片依然會不斷增加,並且會迎來動畫片收看人口的頂峰。

另外,令人擔憂的是,兒童家庭動畫片有著減少傾向,17年這類動畫片的時長到了谷底43868分鐘。雖說成人動畫片在逐漸增加並超越了兒童家庭動畫片,但從產業角度來看,類似《寶可夢》這樣的動畫片取得了世界性的突破,其經濟波及效果也是成人動畫片的數百倍、數千倍。

所以,今後日本動畫業界應該要摸索取得兩者平衡的道路。

動畫行業雖景氣,但經營難度越來越大

日本動畫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在做該報告之前,每年都會發放調查問卷以計算調查結果。

最近一期,對「動畫作品的製作費用的變化」的問題發放了調查問卷。從近2到3年的問卷回答來看,動畫製作的費用有著明確的上升傾向。有人回答,「與10年前相比,以成人動畫片為中心的製作費用平均上漲了20%以上」。

也有人回答:

  • 「平均1話的製作單價上漲了」
  • 「3DCG作品等有在增加,全體製作預算有增加的傾向」
  • 「製作費增多」、「製作費漲價」
  • 「電影的製作費在逐漸增高」
  • 「商業訂單變得有從業界外和海外過來,製作費也變高了」
  • 「預計有高單價訂單的遊戲案件在變多,收益也在改善」
  • 「單價在上漲」

另一方面,也有人關於人才和用人費用問題進行回答:

  • 「越來越難確保有足夠的創作者,用人經費也在變高」
  • 「由於人才不足,訂單單價增加」
  • 「本期,有超出能力的訂單,並且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動畫師的確保拘束費增加了,由於工作方式改革人員開支的增大跟不上預算的微增。感覺收益惡化不可避免」
  • 「隨著應對工作方式改革等以及製作現場、動畫師等的勞動環境改善措施和增員,費用在增加」
  • 「由於製作、動畫工作人員的雇用形態要適應工作方式改革,人員開支和管理費增高,動畫製作費比以往更加壓迫」
  • 「要求提高質量但預算跟不上」
  • 「軟體環境漲價」

雖說製作費用提升了,但「人才不足」、「工作方式改革」、「質量提高」這些應該解決的問題也還殘留著,所以說如果認為製作費用的提高會直接關係到利益,未免有點草率。

此外,協會還就「動畫產業的景氣感」問題發放了調查問卷,該調查從2011年就開始實施。如下表所示,我們可以發現自2011年開始景氣感是在逐漸地提升。

為了更明顯地反映數據,日本動畫協會還製作了「景氣感水平趨勢表」。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看到,「好/稍好」的比例在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而「差/稍差」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外,「好/稍好」加上「沒有變化」的數字,也就是維持現狀以上的比率。

該比率從當初的50%,到2018年的82.6%,呈現出上升趨勢。

總的來說,就是日本動畫行業還算景氣,但經營難度卻越來越大。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