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很小的管理工具,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用

職場 發佈 2020-04-27T07:00:34+00:00

在個人成長工具篇,給大家分享了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今天我們繼續分享3個自我管理的小工具,幫助大家更好完成目標分解、行動閉環、復盤總結,讓大家在精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也高。

在個人成長工具篇,給大家分享了1個決策工具、2個思考工具,今天我們繼續分享3個自我管理的小工具,幫助大家更好完成目標分解、行動閉環、復盤總結,讓大家在精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也高。



工具1:OKR:把模糊的人生目標具體化,給人生定方向


OKR是目標與關鍵成果法,這個方法其實比較適用於團隊工作。

比如說,公司今年年度目標是:賺1個億。

那在公司總目標的前提下,公司各部門要設置什麼部門目標,以及衡量這些部門目標完成的關鍵結果。

銷售部要完成多少銷售任務,才能達到公司總目標;宣傳部門要如何提高宣傳率,才能讓銷售部完成任務,行政部門要如何提高效率,為公司其他部門做好服務工作等等,看似毫不相干,其實都是在總目標的統領下,設定本部門的工作任務。

那我們如何利用OKR完成自我管理和成長呢?

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你最後想要去的地方,想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公司的主要任務。

比如,你想成為一個在會計行業"混"得比較好的人。那什麼叫做混得好呢?有錢、有閒、有人脈。

那再細細分解下,我們是不是需要完成這樣的關鍵任務:

要有經驗:能處理很多複雜的會計、審計業務、制定公司項目計劃,有豐富的會計審計經驗;

要有技能資格:是註冊會計師或者其他會計職稱;

要有人脈:有一群對自己職業和成長有幫助的朋友;

為了完成這樣的關鍵任務,我們是不是需要在工作經驗、技能考試、有效社交這三塊上再下苦功夫。



通過OKR這樣分解,我們就能把一個比較籠統模糊的目標,分解到一個個具體可實行的模塊,表面上這些模塊互不牽扯,其實背後都是為了過上有錢有閒的人生目標而努力奮鬥。

OKR就像指南針,是給我們定大方向的。

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問問自己: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錢的人?——多有錢?——或者像誰有錢?——那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你覺得你能做那些事情比較有希望完成這個人生目標?——成為一個很厲害的會計師——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會計師?——需要從經驗、技能、人脈等三、四個方面下功夫.......

把一個很模糊的人生目標,具體化,讓自己知道從哪幾方面入手。



工具2:SMART:統一目標和方向下,層層分解任務,將大目標分解成小行動

有了大方向還不行,還要有切實可行的行動,實現各個目標。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用到SMART法則,分解目標和任務,設立行動路徑。

SMART法則:要讓你的目標是S(具體的)M(可衡量的)A(可實現的)R(相關的)T(有時間限制的)。



那具體用到如何利用呢?比如我們上面說到的通過會計這份職業實現有錢有閒的人生中,有一個板塊是技能考試,也就是說我們要考取相應的資格考試,才有可能讓自己的會計職業穩步提升。

比如,你的終極目標是註冊會計師,但是一上來就考,不大現實,我想先從考初級開始。那我們就可以用SMART法則把這技能考試目標上的關鍵環節,考初級,落地實行。

S(具體的):考過會計初級考試,考過兩門《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

M(可衡量的):每一門都要過60分以上,才能通過考試;

A(可實現的):考試準備分三輪:第一輪學習基礎,第二輪複習關鍵難點,第三輪複習考試,根據章節和自己基礎情況為每一輪設定時間範圍,並細化到每天的學習時間;

R(相關的):在這期間砍掉和初級考試無關的學習,只專注這一類考試;

T(有時間限制的):從現在開始準備,明年5月份考試,一年的時間;

這樣細分每一個目標,把目標具體到每一天的行動,才會讓我們每天的計劃和安排是可控的,行動是有效的,即使目標看起來很遠,但因為每天都在按照計劃的路徑在行動,我們就是積極的有動力的。



工具三:復盤:讓我們走的每一步,即使掉了坑,也算數

很多人每天也很努力工作學習,很多人也列很多計劃和任務,但似乎很長的時間裡,都收效甚微,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從不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復盤總結,導致他一直在錯誤的道路上裸奔。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我們就得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每件事情復盤,大目標和計劃也要定時復盤,才會及時調整進度和計劃,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一部分加強。

比如,我們說的考初級會計資格證,雖然這只是一年的目標和任務,但是我們如果在考後再做復盤,意義就不大了,因為沒有考過,就意味著這一年的辛苦浪費了。這種事情,我們就需要階段性復盤。



具體如何做呢?

復盤有四個步驟:回顧目標、評估結果、分析原因、總結規律。

一年內的考試,一般一周復盤一次比較合理,這樣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

比如,一周過去了,

回顧目標是看完這一章節,但實際結果只看了三分之一。

分析原因:這一環節是你在對比結果和目標後,找出產生差距的原因。你發現每天2小時的學習計劃,你只完成了一半,但並不是因為偷懶了,而是這一章對你而言比較難,你產生了畏難情緒。

總結規律:你發現在遇到比較難的問題的時候,你會比較沮喪,學習積極性會受很大影響,但是在遇到簡單的時候,你往往會超過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這是你學習的一個"規律",是你的一大障礙。

那找出這個障礙以後,你就要對症下藥了,遇到難題的時候可以怎麼辦?可以請教別人,去網上提問,還可以問培訓班的老師;還可以越過去,先不用管,等著再複習第二遍的時候把它當成疑難問題處理,等等,把想到的解決措施提煉出來,再去驗證,哪一條對你比較合適,然後合適的經驗在總結出對你可行的規律。



彼得·聖吉說:

從本質上來看,人類只能通過"試錯法"進行學習。

所以,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用好我們的復盤,讓我們每一次的錯都成為日後成功的基礎,讓我們真的實現"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