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東亞杯男足總結:四隊戰術打法成形,回歸傳統有待檢驗

韓國足球新聞 發佈 2019-12-19T12:09:24+00:00

隨著韓國男隊完成東亞杯歷史上的「三連冠」,2019年釜山東亞杯正式落下帷幕。縱觀本屆東亞杯,無論男子組四支球隊因何原因派的是否是正牌的國家隊來參賽,但至少依舊可以看出四支球隊的基本戰術理念。而六場比賽下來,四支球隊的戰術打法都已經基本成形,甚至回歸到了本來的傳統。

隨著韓國男隊完成東亞杯歷史上的「三連冠」,2019年釜山東亞杯正式落下帷幕。縱觀本屆東亞杯,無論男子組四支球隊因何原因派的是否是正牌的國家隊來參賽,但至少依舊可以看出四支球隊的基本戰術理念。而六場比賽下來,四支球隊的戰術打法都已經基本成形,甚至回歸到了本來的傳統。關於這屆東亞杯,有很多地方值得總結,從技戰術的角度來看,這屆東亞杯對於四支參賽隊確立未來自己堅持的風格到底應該是什麼,尤為重要。

韓國:Build-Up加高位逼搶,回歸傳統的斗魂精神

作為冠軍的韓國男足一路走來一直飽受詬病,關於保羅·本托教練戰術理念是否和韓國隊適合的問題,並不會因為東亞杯的奪冠而結束。在新聞發布會上,本托教練冷靜地表示:「東亞杯和世預賽是不同壓力的比賽,東亞杯打得好,不意味著世預賽一定會打好,我們必須有這樣的心理準備。」的確三個對手從實力上沒有一支可以給韓國隊帶來麻煩,不僅僅是實力上,在戰術上其實也是如此。那麼韓國隊在本屆東亞杯後,確立的戰術理念到底是什麼呢?

韓國隊的主打陣型是4231,當然如果金承大、金紋煥不受傷離開的話,也許陣型會被改到4141上。但無論如何變化,韓國隊主打控制性的壓迫足球理念是沒有變化的,三場比賽,韓國隊的控球率都完爆對手,尤其是後兩場比賽,中、日兩國居然零射正,這樣的結果下其實是韓國隊全場高位壓迫的結果。與中國隊和日本隊的比賽,韓國隊在中前場的反搶強度和後場快速出球能力讓人嘆為觀止,這正是本托一直追求的理念。逼搶,一直是韓國早期「斗魂精神」的實核,但在趙廣來2011年接手後,韓國隊開始學西班牙的技術流,利用傳控打出空間。但相比於傳控能力最強的日本,韓國反倒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隨後的幾任教練也沒有改變這樣的問題。而在施蒂利克和申台龍時期,防守反擊成為了主流,但這並不是屬於韓國隊的足球。而在本托執教之後,不斷向前傳導的快速進攻加上Build-Up的戰術改良,韓國隊才逐漸找回昔日的影子。我們在這裡不爭辯一些毫無意義的問題,只是說通過東亞杯,韓國隊終於找回了高位逼搶的感覺,回歸了2010年之前的風格,這就足以成功。至於進球不多,那不是教練員的問題,問題在於球員。

日本:摒棄穩守待攻的改良,重拾藍武士荷氏傳統

日本足球也走過彎路。那就是在2014年落敗後,日本選擇了穩守反擊的改良風格,集中的代表就是哈利霍季奇。事實上,日本足協通過世界盃的比賽認識到,日本的傳控已經爐火純青,但防守是最大的短板,而隨著第一獸腰長谷部誠逐漸老去,該位置無人可用後,他們感覺到了在世界大賽上的危機感。當年的扎切羅尼,率領日本在國際大賽和義大利的互攻大戰讓日本足協認識到,如果想要改造自身的短板,可以選擇防反的戰術,於是後來他們選擇了2014年阿爾及利亞隊的功勳主帥哈利霍季奇。但哈利對日本的改造是失敗的,日本不僅在防守層面越來越差,而且也失去了昔日的控制能力。在2017年東亞杯1-4慘敗韓國後,日本足協終於拿下了他,啟用日本名帥西野朗帶隊打世界盃。通過世界盃,人們看到了日本足球的驚艷,但面對身體對抗強的塞內加爾、波蘭和比利時難求一勝,特別是被比利時連打三球,日本足協又再考慮這樣的問題,到底日本想要稱霸世界舞台,要靠什麼呢?

日本在西野朗之後請來了森保一,這位廣島三箭「三中衛戰術」的冠軍教頭給日本足球帶來的是傳統的傳控戰術,客觀來說,日本在打對攻的球隊時,優勢明顯,但一旦面對身體強壯,擅長絞殺中場以及防守強硬的球隊往往沒有辦法。所以日本的成績起伏不定,以西野朗的戰術來看,日本還是稍稍回收的,而森保一則是依靠兩個邊翼重點做文章。亞洲杯和東亞杯後,我們可以看到,日本足球回歸到了哈利霍季奇此前的荷氏傳統風格,那就是全攻全守。這樣的戰術是日本面對弱旅甚至和強隊「掰手腕」最現實的策略,雖然森保一用三中衛的戰術完成了少丟球的目標,但在國際大賽面對更強以主打身體對抗為類型對手,日本還是難逃後防線被多次洞穿的命運。因此日本需要在前場將球控制在腳下,不斷地通過傳導將進攻壓力始終保持在已方腳下,從森保一三場東亞杯的戰略選擇來看,短範圍內快速傳導,每人一次觸球不停頓的進攻策略將是日本在他任期內最重要的戰術理念,而這,也是屬於『藍武士』庖丁解牛的傳統。

中國:回歸高舉高打,「中國頭之隊」再次重現

中國足球的傳統是什麼?既不是韓國隊的高位逼搶,也不是日本隊的細膩傳控,那麼是什麼?有人說,中國隊沒有風格,這個解釋我並不苟同。中國足球的傳統風格其實是兩個:防守反擊+高舉高打。從本屆東亞杯來看,中國隊目前回歸防守反擊的能力還不足,至少在後場Build-Up和邊後衛起速突破這兩個方面,中國隊目前無人可以做到。但有一點我們看到了,那就是中國足球的傳統「高舉高打」正在回歸。90年代初期,中國足球以郝海東、宿茂臻、黎兵這類的前鋒為主,45度傳中後轟炸,這是傳統的英式高舉高打打法,也是最適合中國隊的戰術。而在米盧時期,謝輝和楊晨更是將這樣的戰術玩到極致。但隨著職業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位置交給了高水平外援,導致國內關鍵的中鋒位置無人可用,甚至選材能力不足,也讓中國足球逐漸放棄了這樣的戰術。而日本足球的成功,也讓中國足球的管理者決心學習鄰國的傳控,一度導致中國足球摒棄了自己的風格。里皮時代,義大利人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但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令人欣慰的是,里皮離開後的東亞杯,李鐵重拾了這樣的風格,也讓人看到了昔日中國足球丟棄的傳統。

本屆東亞杯,中國隊多次利用兩個邊路往中路起球,雖然直接導致這樣進球的只有一個董學升,但至少敢於嘗試這樣的戰術,就值得肯定。事實上,最適合玩邊路下底傳中找高中鋒的國產教練當屬李霄鵬莫屬,在足協杯慘敗後,他個人的信心不足,足協也對他持觀望態度。而在聯賽中,李鐵所率領的武漢卓爾並不是這樣的球隊,但他敢在東亞杯上嘗試這樣的戰術,至少他明白什麼是對的。其實縱觀亞洲足壇,論防守硬度,中國足球現在已經毫無優勢可言;論中場技術,中國足球甚至不如東南亞的一些對手;但唯有一點,中國隊的高中鋒轟炸能力,還是令亞洲膽寒的。不信,可以問問馬爾地夫、關島甚至這屆東亞杯的日本。楊旭、董學升這些高中鋒,未來會是中國隊在世預賽突破菲律賓、敘利亞等球隊殺入12強賽的關鍵,通過東亞杯,我們看到了久違的「中國頭之隊」,真的是久違了。

香港: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回歸最現實的大巴防反

香港隊在本屆東亞杯三戰全敗,這是一個並不令人吃驚的結果,但令人吃驚的是,他們在第一場比賽輪換多名世預賽主力的情況下,居然一度讓韓國隊無力破門,雖然僅僅是0-2失利,但那場比賽,香港隊卻贏得了尊重。但遺憾的是,面對日本隊和中國隊,香港隊採取了相反的策略,最終迎來了失敗。主帥麥柏倫對於三場比賽全敗,其實不需要付出太多責任,賽前幻想1平甚至1勝,只能說他們是想太多了。事實上,香港隊一直是魚腩球隊,也是亞洲各隊取分的對象。但自從韓國教練金判坤執掌球隊後,球隊改為了較為務實的大巴防反戰術,這也讓他們非常受益。由於香港隊很多球員並不是本土球員,因此這批球員在防守層面的硬度是要在亞洲有一定優勢的,所以金判坤審時度勢,用最小的代價去打造這樣一支球隊。於是你可以看到,香港隊不再是「送分童子」,甚至很多比賽能夠讓對手無功而返,比如上屆世預賽連續0-0逼平中國。

金判坤離開後,繼任者也延續了這樣的戰術,這也導致香港隊在面對兩伊沒有輸的過慘,沒有讓海灣杯冠軍巴林進一個球。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這套戰術可以為球隊帶來平局,卻帶不來勝利。於是與日本隊和中國隊的比賽,麥柏倫選擇了有意壓出去的防反策略,雖然同樣是防反,但效果卻適得其反。通過這屆東亞杯,香港隊應該明白自己的實際定位,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重回大巴之路。贏不下比賽,至少不輸的太慘,這就足夠了。世界盃12強賽、亞洲杯正賽這些大賽以後就不要想了,如果有機會,還是繼續拼一個東亞運動會吧。

當然,從戰術的角度來看,四隊在東亞杯有回歸傳統的趨勢。但面對明年的世預賽以及亞洲杯等大賽,四隊是否還會堅持今日的戰術還有待繼續檢驗。至少從韓國隊和日本隊的層面來看,他們不會有顛覆性的變化,至於中國隊和香港隊,就要看發展的趨勢了。尤其是中國隊,下一任教練的確認,也是中國隊未來風格的正式確認,假如選了斯托伊科維奇這樣的教練,那麼一切可能又會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