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於正:人好看,故事才能好看

華聲娛樂頻道 發佈 2019-12-19T13:15:05+00:00

光明網移動端快訊:「多數人以為於正寫女人很細膩,但他們不知道,私底下的於正既不討好也不跟隨,敢怒敢言,其實很有俠氣。」伊能靜在給於正新書《魔術師》的序言中寫道,在這個充滿著控制欲的世界裡,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活出自己的勇氣,於正卻敢於遵從自己的內心。

光明網移動端快訊:「多數人以為於正寫女人很細膩,但他們不知道,私底下的於正既不討好也不跟隨,敢怒敢言,其實很有俠氣。」伊能靜在給於正新書《魔術師》的序言中寫道,在這個充滿著控制欲的世界裡,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活出自己的勇氣,於正卻敢於遵從自己的內心。

一部《美人心計》,讓中國大多數女性都知道了編劇於正;接下來的《宮鎖心玉》《延禧攻略》更奠定了他在古裝劇市場中的「江湖地位」。只是比起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於正筆下的「廝殺」從不見血,卻刀刀斃命。

用故事抵達從未到過的遠方

採訪時,記者一直坐在他的右邊,因為他左耳聽力不好。這是遺憾,卻也阻隔了外界紛擾的聲音,讓他能更專注地做自己。

他筆下的男男女女讓所有人牽腸掛肚,他寫出了讓全世界喜歡的故事,因為他屏蔽了世間的喧囂,誠實地展現出一個有態度的人該有的真實。

於正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由北京一未文化策劃出品的《魔術師》,關注中國古彩戲法,刻畫了一個對魔術有著極致追求、不斷突破自我的男孩。而書中命運跌宕起伏的男主角,總會讓人聯想起這幾年處於風口浪尖的於正本人。

「人到中年回頭看,其實每一部作品寫的都是自己。」於正坦言,書中描寫的魔術只是一個載體,更多的是想表達與這個世界的相處。《魔術師》是他對自己某一個階段的反省,他將自己的缺點在書中放大,映射到男主角身上。

在工作中,於正是個十分忘我的人,加上聽力不好,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就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些交流我聽不到,一直不停用手機工作,會給人感覺很自我。」對此,於正反思是自己沒有給對方足夠的尊重,在這一次的訪談中,他的手機全程靜音,面對打來的電話,只說了一句「正在採訪,稍後回復,請您諒解」就匆匆掛斷。

「《魔術師》如果再寫一遍,我會把這一部分再擴大一點。」今天的於正對自己有了不同的認識和感悟,在經歷了低谷以後,他開始思考自己。「人都有一個維度,這是一個維護自己的角度,站在這個維度上,會覺得都是別人不好。而我不同,我是思考別人的維度,反思自己的不足。」

許多人站在人生頂峰時想的都是「保持現有高度」,但於正想的卻是「去一個從未抵達的地方」。所以於正在《魔術師》的腰封上寫到,「我要用故事到達一個我從未到達的地方」。不斷的反思與自我超越,塑造了今天的於正。他把對人生的反思寫進書中,他的故事總會讓讀者在過程中陷入絕望與無奈,但最後一定會給出一個更大格局的信心與溫暖,正如他自己,在尖刺中隱藏著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雖然我們無法擁有上帝視角洞察一切,卻可以做個旁觀者,拾起於正創作生涯中的碎片,拼湊出他的某一個側面。

捕捉到真正觸及人心的東西

「人好看,故事才能好看。」積累了多年的創作經驗後,於正對於好故事有著更深的思考。」

對於很多90後、95後而言,於正的古裝劇貫穿了整個青春。回首他塑造的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著不凡經歷。「觀眾希望看到一個特殊的人。」於正筆下人物的「特殊」往往體現在對某一件事情的態度上,如《延禧攻略》中的富察容音,她的溫柔與公正就體現在處事的公平上。「歷史上所有的經典電影都有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物,他對待世界的態度一定與眾不同。」於正認為好故事的前提就是要把人寫好,要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

於正一直很關注作品中的「人」,尤其是IP改編,他認為「橋段不重要、人物最重要。」在《美人心計》中,於正只保留了四集左右的原著橋段,百分之百還原了原著人物,在保證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大大降低了跨媒介傳播中出現的「水土不服」。他更贊同原著作者自己擔綱編劇,即使不做編劇,也一定要對改編成果認同。「觀眾是喜歡這個人物,不是喜歡他身上發生的事情。人物走樣了,戲肯定就沒人看了。」

當下知名IP改編市場毀譽參半,經常「一手好牌打個稀爛」,就是因為對原著人物保留的不足。「很多人的改編是保留經典橋段,卻替換了原著人物的靈魂。」於正眼裡的好IP是「先有人再有事」,要先在作品中塑造一個獨特的人物,並且把這個人物的職業特徵及心理狀態交待清楚,然後再刻畫出讓人產生共鳴的事件。

關注作品中的「人」,讓於正創作出竇漪房、季晴川、魏瓔珞等一系列標新立異的角色,強化了影視劇中的「她」力量,在影視圈中颳起了一股「女人」風。對於女性劇熱潮,於正笑言是由於電視受眾都是女性,因此更容易引起共鳴,「還有一點,女人戲的服化道更好看。」

對於正來說,無論市場風向怎麼變化,好內容永遠是排在首位。於正在參加前幾日的「好故事·向未來」一未文化2020年度內容大會上,談及與北京一未文化的合作時,於正表示:「我覺得,無論在哪個時代,人類對故事的渴求是一直存在的。」塑造好故事,讓故事成為經典流傳,是每一個內容創作者的使命。

這些年影視市場見過了太多複製跟風的失敗。但同時,我們也拒絕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希望行業同仁能沉下心來,真正對內容創作有敬畏之心。

「內容為王」回歸國內文娛市場,讓當下的市場對好內容的渴求越來越強烈,誰能夠掌握好內容,在未來開發中就能搶占更多先機。

傳承是一道必答題

從《延禧攻略》開始,於正就帶著徒弟一起創作。「我不想打壓新人。」於正在早期出道時吃過很多苦,這些人生經歷讓他成長。「年輕人不會被打死,他們一樣會成長起來。作為前輩,我為什麼不在這個過程中去擁抱他,讓他更好。」對新一代的培養,也讓於正自己收穫良多。與徒弟一起完成的《延禧攻略》獲得了大量好評,收視率屢創新高,從劇情到畫面,每一處細節都被讚揚「製作精良」。在創作時,於正自己寫一集劇本只需要6—7小時,但是改新人的劇本需要十幾小時。「如果有一天他們寫得比我好,而我被淘汰的時候,我希望自己是德高望重的。」

很少有人會如此清醒地認清傳承的意義,對於新人如此,對於傳統文化更是如此。於正熱衷於拍古裝劇,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里有很多好東西。」從《鳳囚凰》開始,他就在古畫里找靈感,試圖打造中國風質感,而非偶像劇質感。「我當時去了一趟蘇州,發現了蘇州的緙絲,這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東西,最能體現文化的質感,所以當時就決定放棄進口材料,重新做劇組的服裝。」從緙絲開始延伸,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地。

而在最近熱播的綜藝《演技派》中,於正作為國內首檔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真人秀的發起人,繼續發揮著追求東方美學的創作理念,衍生劇《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不僅融入刺繡、緙絲、絨花、點翠等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劇情中涉及傳統文化的部分力求貼近歷史,通過於正的創作加工向世人展現獨特雋永的中國味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取之不竭,我以前覺得能寫的已經寫光了,但是現在我覺得窮盡一生也寫不完。」於正通過與匠人、歷史學家交流,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接觸,開拓出很多新的題材。最近他就正在創作跟故宮題材有關的作品。「如果一個文物寫一部戲,我這一生也寫不完。」今年4月,於正在哈佛中國論壇上提出,傳承傳統文化是這一代影視人的重要使命。「我是由衷地熱愛傳統文化,老祖宗的東西不能消失,能做多少我都會竭盡全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