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的雲計算意欲何為?

標哥標姐 發佈 2020-05-13T18:09:49+00:00

為什麼蘋果公司在雲計算方面似乎落後了? 這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但現在很明顯,雲計算在IT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或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不僅如此,雲正在影響著應用開發。 對於蘋果來說,可以說無視雲計算將變得越來越難,那麼它可能會怎麼做呢?

為什麼蘋果公司在雲計算方面似乎落後了? 這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但現在很明顯,雲計算在IT領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或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不僅如此,雲正在影響著應用開發。 對於蘋果來說,可以說無視雲計算將變得越來越難,那麼它可能會怎麼做呢?


Protocol曾做過一篇文章問,為什麼蘋果似乎在招聘雲計算類型的人,尤其是擁有容器/Kubernetes技能的人。 很顯然,iPad、iPhone、手錶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甚至Mac幾乎都不可能是容器託管。 這些舉動提供了幾種可能性,讓我們來探討一下,看看是否有任何一個是有意義的。

我們可以很快否定的一個是,蘋果打算涉足伺服器或託管平台業務。 這些領域都很成熟,它們幾乎完全基於開源軟體,很難看到蘋果如何策劃一個成功的晚期進入戰略。 或者說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考慮到競爭,以及整個空間已經面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開放模式壓力。 蘋果幾乎不是一家開放模式的公司。

這種說法也可以應用到另一種可能,那就是蘋果可能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家工具的開源軟體上。 但問題是不能收費,這又與蘋果的策略相衝突。 Mac已經有了開源產品,很難相信蘋果認為缺乏開源產品會在某種程度上傷害到Mac的銷量。 這個也就不提了。

這就剩下了一些雲戰略。 回到關於蘋果希望建立並依靠封閉的生態系統來獲取利潤的觀點,公有雲服務似乎和構建伺服器或銷售平台軟體(如Kubernetes生態系統)一樣,幾乎不可能成為目標。 此外,從商業角度來看,跳入公有雲將是一場巨大的賭博,因為第一成本的挑戰。 雲計算的競爭者們擁有先發優勢,而且他們的基礎建設很好。 蘋果幾乎不可能從小做起,要想與競爭者的範圍相匹配,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

當然,我們也不能假設他們開始為步入老齡化的Kubernetes專家程式設計師們提供救濟。 必然要有一些雲端連接,我認為剩下的就是蘋果要為自己的服務任務部署雲基礎設施。 那麼問題就來了,"什麼服務?"

這很可能無非是希望提升他們的App Store模式。 許多蘋果內部人士表示,目前的App Store在架構上已經落後於時代,當然可以進行升級。 預計隨著智慧型手機等熱點的換新周期放緩,蘋果將更加依賴對現有客戶的經常性銷售。 不過,最近的一些關鍵人員招聘似乎更多來自於廣泛的雲平台背景。 這一點,在我看來,這表明蘋果正計劃使用通用化的工具來構建自己的雲基礎設施,這意味著他們有通用化的使命。除了他們很可能會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出發, 但不是服務。

也許,蘋果雲的出發點明顯的候選方案是流媒體視頻,蘋果已經以Apple TV的形式提供了流媒體視頻。 亞馬遜和谷歌已經有了自己的流媒體服務,而在大流行期間,這兩家公司僅僅是通過與客戶(是的,有時是在無奈之下)調入的內容相關聯,就獲得了大量的街拍。 但同樣的,這些關鍵的早期招聘員工似乎並沒有與流媒體相關,而是與更廣泛的雲計算相關。 流媒體視頻的差異化將不得不基於內容,而不是交付技術。 另外,如果從微軟和蘋果的廣義業務目標來看,而不是特別針對 "雲 "的話,微軟或許是雲計算供應商們中的老對手,而不是蘋果。 蘋果會用他們的宿敵所沒有的戰略在雲計算領域的競爭中橫掃對手嗎? 很可能不會,但也一直有傳言稱,微軟一直在低調地探索流媒體服務的想法。

我不認為視頻是蘋果公司會選擇的出發點。 他們的活動似乎太過專注於容器,所以我傾向於認為蘋果的想法是將新的設備或設備集連結到蘋果雲託管的服務集。 我也認為他們會把這個新東西連結到他們目前的產品上,尤其是iPhone,以創造出熟悉的蘋果拉通-你的朋友的共生關係。 這個新的東西可能是什麼?

也許是物聯網。 蘋果在2019年推出了HomeKit,這顯然是對亞馬遜和谷歌的舉措進行了反擊。 同年晚些時候,他們加入了ZigBee聯盟(與亞馬遜和谷歌一起)。 微軟有一個很大的Azure IoT計劃,當然亞馬遜和谷歌也有同樣的計劃。 到目前為止,蘋果似乎更多的是針對物聯網的 "智能",而不是設備。 亞馬遜和谷歌也有一些IoT設備。 蘋果的一套家庭IoT設備可能會有很多意義,如果能與一系列與設備相關的訂閱服務掛鈎,以及這些設備在蘋果整體生態系統(包括HomeKit和蘋果整體)中的作用,則更有意義。

Apple Watch已經是一款物聯網設備,提供健康監測、運動監測等服務。 既然亞馬遜和谷歌已經有了門鈴/攝像頭的東西,看來蘋果很有可能會考慮把這些東西當做桌面中心來做。 那麼他們可能也會打造自己的ZigBee設備,在雲端專注於蘋果生態圈的差異化? 他們甚至可能會努力把這個生態系統作為一種服務賣給非蘋果用戶?

在物聯網方面,雲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 安全性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控制照明、電視、音樂、電器等也是如此。 你能感知和控制的東西越多,提供策略和策略集來解讀傳感器數據和其他 "可讀 "的東西,比如時間、溫度等,然後激活一些東西,就越合理。 你的IoT網絡的範圍越長,裡面的東西就越多,你可以用它做的事情也就越廣泛。

亞馬遜顯然正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去年宣布的Sidewalk計劃是一種在900ghz範圍內運行的超級IoT協議。 Sidewalk計劃似乎是為了將 "環形鄰里 "的概念帶入更有意義的地方,讓你可以與附近的其他人分享一些數據。 再加上手機中的藍牙,你可以看到一個社區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一個比其成員的總和還要大的社區。 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蘋果公司可能會喜歡的東西?

這些社區生活在雲端,而不是在人行道上(不過在命名上要向亞馬遜點個頭!),蘋果也很喜歡AI,並希望利用AI,這將是一個將雲、AI和物聯網結合在一起的完美場所。 這對亞馬遜來說是一個優先事項(據傳言,谷歌也是如此),那麼就更好了。 小小的競爭爭奪戰正是蘋果希望看到的,建立買家的認知度。 然後,他們再依靠自己的品牌及其忠誠的基礎來做剩下的事情。

這可能實際上對5G物聯網的支持者有幫助。 這個概念從第一天起就陷入了假設的泥淖,此外,還面臨著一個典型的雞同鴨講的問題,那就是有人建立了服務而沒有設備使用服務,有人建立了設備而沒有服務。 如果說Sidewalk擴展了家庭物聯網,那麼5G物聯網能否擴展Sidewalk和類似的舉措? 將一個可行的概念延伸到更廣泛的領域,比起從零開始的寬廣領域更容易。

我認為,如果蘋果公司真的有雲計算的願望,我認為最有可能的方向是物聯網雲。 很難看到他們還能做什麼符合他們長期的、成功的營銷策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