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解析,捋清楚就明白不可能光復漢室了,要拉開三國序幕了

東海尋人 發佈 2019-12-19T19:27:31+00:00

大家都知道要說三國歷史,則必須從黃巾之亂說起,但是真正揭開三國序幕的人是董卓,從董卓進京開始的。本文將通過對董卓進京的前因後果的分析,幫您捋清楚這段複雜的歷史,看明白當時的歷史潮流是什麼。  董卓其人  要說這個問題之前,就不得不說一說董卓這個人了。

  大家都知道要說三國歷史,則必須從黃巾之亂說起,但是真正揭開三國序幕的人是董卓,從董卓進京開始的。本文將通過對董卓進京的前因後果的分析,幫您捋清楚這段複雜的歷史,看明白當時的歷史潮流是什麼。

  董卓其人

  要說這個問題之前,就不得不說一說董卓這個人了。我看網上很多為他翻案的文章,說董卓是被誤解的一個忠臣,實在有點離譜。他們之所以持這種觀點,第一個理由是董卓在西涼期間,年少的時候做過俠勇的事情,便以此判斷他的人品。但是這種觀念,往往是忽略了人性的特點,這些都是可變的,早年仁義俠勇,並不代表以後會一直保持著這種作風。他們第二個理由,說的是董卓進京之時,善待儒生,即便是冒犯董卓的大儒盧植等人,都沒有被他殺掉,以此來推斷董卓其實是很愛惜自己名聲的,進而推斷出對漢室的忠誠。這種觀點也是很武斷的,完全忽略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殺那些大臣的後果,後面會詳細說明一下其中的理由。

  誠然古代收集整理史料的人,往往會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董卓的某些行為,可能是有被誇大的成分,但基本的史實,是不容辯駁的,因而評價董卓這個人,可以從最可靠而且基礎的史料進行判斷。我們可以很放心大膽地下結論,董卓這個人其實是很雞賊的。為什麼說董卓很雞賊呢?我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你馬上就明白了。

  第一,在剿滅黃巾之亂中的表現。稍微熟悉一點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在黃巾之亂中,董卓被從西涼調來,跟張角亂打一通,但是是寸功未立!史料里的記載,應該不會把戰功之類的事情亂記,所以這點是可信的。董卓可以說是十分狼狽,而且明明盧植以很少的兵力,就把張角困住了。等盧植被宦官陷害,囚車裝走了,董卓只需要按照盧植的思路繼續打就行了,結果是一敗塗地。在這裡你不得不懷疑,董卓這個人是不是帶兵打戰的料?但是很莫名其妙的是,黃巾之亂被皇甫嵩與朱儁剿滅後,董卓不僅沒有被處罰,還竟然升官了,跟皇甫嵩差不多的待遇!這裡就不得不懷疑,這個雞賊的董卓,是不是買通了那幾個中常侍(宦官)?反正我是高度懷疑的。

  第二,在平定邊章、韓遂的叛亂中的表現。在黃巾之亂之後,這是第二波叛亂,雖然規模不及黃巾之亂,但是畢竟威脅的是「三輔」之地,對京城的安全影響很大,朝廷自然是很重視。所以朝廷就派了皇甫嵩跟董卓去平定,這段暫且不詳述,你們可以參考一下《後漢書*皇甫嵩傳》。皇甫嵩在此期間,兩次巧妙運用兵法,打敗敵人,直接就把董卓比下去了。其實這也是董卓軍事能力不足的第二個有力證據,他在此次平叛的過程中,並沒有立什麼大功,但是之後董卓依舊升官,要風得風。相反倒是正直皇甫嵩,又被宦官陷害了,不肯接受宦官的索賄,被誣陷取消了車騎將軍印(相當於奪了兵權),封地封爵全部都削減了。這裡我又不得不懷疑,董卓是不是又買通了宦官?

  第三,在漢靈帝駕崩期間的表現。在之前漢靈帝就差不多要死了,沒錯,要死了。這個時候,這個親小人遠賢臣的昏君,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開竅了一樣,預感到董卓有問題,下旨讓董卓的兵還給皇甫嵩,並且讓董卓去并州上任。但是董卓很雞賊,而是按兵不動,等漢靈帝駕崩了,既沒去上任,也沒把兵權交出去,這也為之後董卓進京埋下了伏筆。你看董卓這是不是事實上的抗命?光光這條,就足以治他死罪。但是董卓看清了朝廷已經很虛弱了,沒辦法去剿滅他。而且他還算準了,皇甫嵩不敢拿他怎麼樣。能有這樣底氣,很容易讓人高度懷疑董卓朝中有人。

  除了宦官,可能還有我外戚勢力的支持,理由下面會接著說。但從這三件事,不難看出,董卓雞賊的特性,雖然是一方軍閥,但不會打仗,但玩弄權術卻挺有一套的。所以要說董卓是好人,我是一萬個不相信。

  董卓進京的前因後果

  董卓被召喚來,是在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內鬥廝殺期間,也就是十常侍與何進之間的決鬥期間,被何進召來了。何進召他來幫忙,這說明董卓跟他之間早就暗通有無了,早早就眉來眼去了。所以何進叫他來,第一個理由肯定是之前他們有合作過。

  至於第二個理由,就是何進的私心,其實也不是他腦子瓦特了,是他真的顧忌東面的各地諸侯勢力。因為不管宦官集團還是外戚集團都是依附在劉家王權身上的,經過黃巾之亂、西涼羌亂與其他各地各種叛亂,漢室已經嚴重衰弱了,朝廷頻臨名存實亡的地步,雖然何進是大將軍,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兵,跟十常侍不相上下應該。何進要引外部勢力進來幫他,肯定不能讓東部的諸侯來,不然會跟他搶勝利的果實。所以何進首先想到了離得比較近且帶的兵主要是羌兵跟胡兵的董卓。

  第三個理由,何進覺得自己能控制董卓。前面也分析過,董卓不是打戰的料,何進想當然引董卓來,只是真的是借他的兵來消滅十常侍。

  但是何進是失算了,一來低估了十常侍的實力,兩邊一打兩敗俱傷;二來何進不曾了解董卓雞賊的本性,結果董卓一來就把已經兩敗俱傷的宦官與外戚的勢力打趴了,還順便收下了兩邊的兵。董卓進京的時候,只帶著三千兵,結果一下就增加到數萬,馬上就有足夠的實力把控朝政了。

  可憐的何進,不僅失算了把自己搞死了,還讓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跟弟弟何苗一起跟他陪葬了,同時還有他的外甥少帝。

  董卓進京後的大動作

  董卓進京後,做的第一件大事,直接就把少帝廢了,立陳留王劉協為新帝,也就是漢獻帝。然後不知道怎麼的腦子瓦特了,又把少帝與何太后給毒死了。其實他本來是沒必要一廢一立的,也必要殺少帝,為各地諸侯組成反董聯盟提供了藉口。可能吧,這個糊塗蛋覺得,少帝年紀大,不好把控,立更小的劉協會更容易控制一點。但是這種行為,是真的蠢,直接為他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當然了董卓當時還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遷都,將首都從洛陽遷到長安去。這麼做的目的也很簡單,離他的地盤近一點,好管理。

  接著就是打擊異己勢力,該貶的貶,該殺的殺,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大臣都活得好好的,並不是像《三國演義》里說的那樣,亂殺一通。不過他也不能亂殺,因為這裡的大臣,很多是大儒,名望很高,如果殺了就會招致儒生的忌恨,那樣的話會給別人反對自己留下口實。而且董卓的仇人皇甫嵩,也沒被董卓殺掉,這也說明了問題。

  但是通過比較,你會發現,董卓敢殺少帝,卻不敢殺大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漢室的衰弱,已經到這這麼不值錢的地步了。

  本來董卓如果謀劃得好一點,是可以做到後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效果,但是偏偏他做了蠢事,殺少帝,已經是不可原諒的了,失了人心,所以實在沒辦法「令」諸侯。從這裡你也可以看出為什麼曹操對漢獻帝那麼好,不殺不廢,還把好幾個女兒嫁給他,其實為的是爭取到天下人的心。凡是不能做絕,董卓在對待反對他的儒生上做對了,卻在廢立少帝的大問題上做錯了,實在是一步臭棋。

  漢室僅存的忠臣的表現

  這裡又不得不說董卓進京期間,漢室僅存的忠臣的表現了。從他們身上,你會發現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兵權,這些老糊塗,是真的老糊塗,幾乎全部都在東漢末年這一系列戰亂與內鬥中,一一把兵權給放棄了。比如皇甫嵩,屢次被奪了兵權,等到董卓進京的時候,已經沒有兵權了;盧植也是,雖然在黃巾之亂中被陷害,後來皇甫嵩、朱儁上奏恢復了他的官職,但董卓來的時候,還是沒兵權,只是一介儒生而已,根本沒法跟董卓斗,只能罵罵他了事,然後灰溜溜跑去隱居了;另外朱儁也是,手上本來也沒多少兵,不得不屈服與董卓,等董卓去長安了,就跟反董的各地軍閥串通一氣。在董卓敗亡後,他們撥給朱儁充足的兵馬、糧草的情況下,朱儁卻經不住董卓的下屬郭汜、李傕的慫恿,放棄這些實在的東西,只身前往長安,企圖保漢獻帝的安全。皇甫嵩、盧植、朱儁這三位是漢末三大名將,可以說東漢末年漢室的頂樑柱,他們都這樣不重視兵權的掌控,更不用說其他忠臣了。所以沒有軍事實力,也就沒有了話語權,漢室光復的可能性非常小。

  其次一點,這些可愛的忠臣,對大小軍閥頭子,始終抱著幻想。是忠是奸,一眼就可以看出,但是他們往往迫於現實,屈服於他們。這說明他們是有對這些篡權分子,抱有幻想的。比如皇甫嵩的兒子就曾跟皇甫嵩說過,說穩定局勢的,就只有皇甫嵩跟董卓兩人,對董卓竟然這麼肯定。而皇甫嵩竟然還信了,同時持有這種觀念的大臣也有很多。等董卓進京,做了這麼多惡,才發現自己看錯人了。再後來,在郭汜、李傕後面,他們選來選去,最後選了曹操,這個比董卓要好一些的軍閥頭子。

  董卓進京評價

  從董卓進京前後的林林種種,我們不難看出董卓雞賊的本性。但是雞賊的人,往往目光短淺,這也是為什麼他做不成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從董卓進京忠奸各方的表現來看,不難發現漢室的人心已經散了,淪落成被挾持、被利用的傀儡,名存實亡。而那些忠臣,卻沒有把握住實實在在的能挽救漢室的最重要的因素,一直處於被動地位,使得漢室光復僅存的可靠力量都發揮不出作用了。從這裡不難看出,東漢滅亡的必然,漢室光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不過董卓的失敗,倒是給曹操提了個醒,之後的曹操吸取了董卓失敗的經驗教訓,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自傷的威力,為他在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董卓進京,拉開了三國的序幕,局勢從北方開始逐漸變得勢力分明,同時也進入了最精彩的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