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12.5億人!全球「失業潮」來襲,如何自救?

宜人財富 發佈 2020-04-13T20:30:36+00:00

4月12日是復活節,美國此前曾提出,希望看到美國經濟在復活節後開始復甦,然而如今看,似乎希望渺茫。網友講述親身遭遇據工信部消息,「截至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98.6%,中小企業復工率已達76%。」

4月12日是復活節,美國此前曾提出,希望看到美國經濟在復活節後開始復甦,然而如今看,似乎希望渺茫。最直觀的就是,整整兩周前的3月27日,美國出台了史無前例的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如今兩周過去了,2萬億美元的效應並不顯著,相反,美國倒新增了將近1700萬的失業大軍。

這種情況如果繼續,救助金將很快見底。

不僅僅是美國,裁員潮正在世界各國蔓延……

全球性「失業潮」洶湧來襲

3月19日,有「加拿大國寶」之稱的太陽馬戲團繼全球演出停擺之後宣布裁員4679人,超該公司全部員工數量的95%。

3月27日,外媒稱特斯拉美國內華達電池工廠計劃裁員約75%。

3月30日(當地時間),被稱為「世界最大商店」的美國上市公司梅西百貨發布公告表示,將臨時解僱大約13萬名零售終端業務人員。

4月3日,英超聯賽宣布「20家英超俱樂部一致同意就有條件降低球員30%年薪並延期支付徵詢球員意見」

…………

近日,聯合國下設的國際勞工組織表示,新冠疫情會給工作時長和就業帶來重大損失。據預計,不同收入群體的工作時長都將面臨巨大損失,特別是中高收入國家,遠超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20年全球失業率的最終增長數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進展和政策措施,截至今年年底的失業人數極有可能大大高於勞工組織最初預測的2500萬人。

國際勞工組織還表示,當前有12.5億勞動者身處面臨大量裁員以及工資和工作時間大幅減少的高風險行業。許多人從事低薪、低技能的工作,對他們而言,收入驟降是重大的打擊。從地區角度看,這些「高風險」行業的勞動者比例,從美洲的43%到非洲地區的26%不等。

不難看出疫情給全球帶來了一系列「併發症」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尤其是其對於經濟的影響。

網友講述親身遭遇

據工信部消息,「截至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98.6%,中小企業復工率已達76%。」雖然國內復工已經在不斷推進當中,但依然有很多企業無法正常營業。為了渡過難關,很多企業甚至也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些「世界級企業」一樣,不得已選擇了降薪、裁員等自救措施。

在外貿公司工作的陳女士第一天復工就接到了人事部門的通知:因公司業務受疫情衝擊較大,不得已要進行人員的優化。就這樣,陳女士被「優化」了。雖然她可以理解公司裁員的決定,但誰也不希望被裁掉的人是自己。然而,銀行卡的餘額並沒有給她太多難過的時間,她必須儘快找到新的工作才行……

張先生復工已經有半個月了,這一天,老闆做出了「集體降薪50%」的決定。剛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恨不得當場就提出辭職。超負荷的工作量早已壓得他喘不過氣,可誰又能想到每天熬夜加班換來的竟然是工資減半,確實讓人難以接受。但當他轉念想起自己的房貸,想到當下的就業形勢,也只好暫且咬牙忍下,畢竟有一半的工資也比一分錢都沒有強……

寫給正在焦慮中的你

經濟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無處不在,在疫情的作用下,我們時常會覺得自己正被層層重壓所裹挾。古人常說「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其實說到目前的現實問題,不難發現我們和世界之間,是靠金錢聯繫著的,只有擁有足夠的錢,世界才會對你溫柔。

對於正在處於焦慮中的人,下面給到幾點建議,希望當風浪真正來臨時,可以平穩度過:

1) 不可報復性消費。危機還要持續很久?誰都不知道,所以理性消費,適當控制物慾,當風險來臨時才能有把錢用到關鍵的地方。

2)重視現金流。現金流可以看作是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應對意外突發的備用金,其規模不一定很大,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因為這些備用金既要保證使用靈活,又要有一定收益。

另外,對於一些現階段有買房需求的人,且可以全款買房的情況下,建議選擇貸款購房,這樣手中儲備足額的現金流,可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如果手中的現金只夠交首付,則最好要暫緩資產的購置,降低風險,務必保證手上還有相對充足的現金。

3)科學的進行資產配置。其實,無論是現金還是房產,他們都屬於資產配置中的一部分。

資產配置是一種投資組合技術,其目的是建立多樣化的資產類別,以達到平衡風險的目的。資產配置涉及的類別有很多,有比如國債、基金、銀行理財、房地產、黃金、股票、保險等。

資產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單一資產的風險,是投資組合管理的重要環節。每個資產類別有不同程度的收益和風險等級,從而在一段時間內各種資產表現會不同。

但要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要首先明確自己的資產配置目標,再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基礎上,考慮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綜合規劃自己的資產。資產配置是因人而異的,絕對不存在最佳標準,按需求配置資產才是最恰當的財富管理方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