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秦始皇陵墓地宮有多少珍寶,機關暗器還有效嗎?

悟空在飛 發佈 2019-12-31T23:17:14+00:00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也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

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普通的男嬰在趙國邯鄲出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創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

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個統一的全國政權。

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其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也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很多神奇的傳說故事。

《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忽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隻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馬上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謎團一:地宮珍寶有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他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十分精準,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早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竟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就更加難以想像。

謎團二: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句「下銅而致槨」的模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推測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

《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估計只能是木質的了。要是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會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專享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他棺槨。

謎團三:自動發射器之謎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考慮好多。《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裝有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要是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可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估計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就會自動發射。2200前的秦代怎麼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四: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稀世罕見。所以,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儘管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可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要是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可以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當時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就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馬上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鹹魚,將鹹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九月,屍骨終於運回咸陽發喪。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相隔近兩個月。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要在死者死後馬上著手處理。要是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估計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估計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可以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極小。

以上謎團只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的一小部分。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會再次震驚全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