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雞肉生產將增加210萬噸——全球雞肉市場分析

雞病專業網 發佈 2019-12-24T04:00:27+00:00

2019年,中國雞肉生產將增加210萬噸,同比增加17.95%;雞肉消費將增加240萬噸,同比增加20.69%;將雙雙超過巴西和歐盟,躍居全球雞肉生產和消費第二位。

2019年,中國雞肉生產將增加210萬噸,同比增加17.95%;雞肉消費將增加240萬噸,同比增加20.69%;將雙雙超過巴西和歐盟,躍居全球雞肉生產和消費第二位。

中國雞肉產業40年的發展,在取得全球矚目成果的同時,亦看到中國市場發展與歐美市場的不同之處,結合國內餐飲市場、消費者市場的特色及發展現狀,中國雞肉產業面臨著更多機遇與挑戰。

雞肉成第一大類動物蛋白

2019年以來,非洲豬瘟疫情持續重挫豬肉生產和消費大洲的亞洲,越南和中國受到的損失尤為嚴重,中國生豬存欄降至近10年來的最低點。根據《國際家禽》發布的《後非瘟時代白羽肉雞產業發展趨勢》(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中國各地設立數據監測機構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美國農業部(USDA),均調高了中國市場豬肉缺口以及禽肉與雞肉的產量。

報告還顯示,2019年,全球禽肉產量將超出豬肉產量2000萬噸。事實上,禽肉已穩居全球第一大類動物蛋白,產量與用量已連續4年超過豬肉。此前FAO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禽肉產量(即烹食品)1.155億噸,全球豬肉產量(胴體重)1.163億噸。

此外,根據USDA在今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雞肉產量將增長400萬噸,逼近1億噸關口,出口量將增加70萬噸。2020年10月,全球雞肉產量將超過1億噸,高出同期全球豬肉產量逾800萬噸。

中國雞肉產量全球第二

在國內,30年來快餐業及農貿市場、超市以及生鮮等業態變化,民營企業變革和企業家成長;20餘年來的禽流感疫情衝擊;10餘年的食品安全的考驗,中國肉雞產業鏈和雞肉供應鏈的發展被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雖然中國雞肉在改變民眾飲食結構方面的貢獻比不上美國、日本及歐盟國家,但已成為民眾第二大肉類蛋白消費來源。

在USDA10月發布的報告中,再次調高了中國雞肉生產與消費:預測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雞肉生產將達到1380萬噸,同比增加210萬噸,增長17.95%(創下自1993年以來的近27年來的最高點,亦創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新高點:1988年25.65%;1991年22.73%;1993年30.52%);2019年,中國雞肉消費將達到1400萬噸,同比增加240萬噸,增長20.69%(2020年前10月,中國雞肉產量將增加到1580萬噸,消費量將達到1611萬噸,進口同比增加12.5萬噸)。

而美國2019年雞肉生產與消費均將增加40萬噸,分別達到1980萬噸、1640萬噸(2020年前10月,美國雞肉生產與消費將分別達到2017萬噸、1691萬噸)。

按照USDA預測數據,2019年,中國雞肉生產和消費將雙雙超過歐盟和巴西,從此前的第四位躍居全球第二位,與全球雞肉生產第一大國的美國的差距越來越小。

雞肉替代豬肉空間增大

白羽肉雞自身的優勢和當下對豬肉的替代性需求使消費市場不斷擴容,白羽肉雞企業將面臨量價齊升的歷史機遇。一方面,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碳排放,全程料肉比1.6,資源友好的白羽雞贏得了世界的青睞,扮演著全球第一大肉類蛋白供應者的重要角色。白羽肉雞憑藉其優良的品質贏得世界的青睞,已開發國家的白羽肉雞消費占比均在30%~50%之間。

另一方面,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覺醒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低脂健康且適合快餐烹飪的雞肉將會逐步取代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豬肉。白羽肉雞是工業化、標準化程度最高的肉類,這突出表現為養殖和屠宰的深度融合,食品安全高度可控。

對此,據USDA新發布的報告預測:2020年前10月,中國豬肉產量將達到3475萬噸。若按照2020年全年3600萬噸計算,比2018年豬肉產量5400萬噸減少1800萬噸,高出2019年中國豬肉產量減少754萬噸近50萬噸;2020年全年,國內豬肉產量缺口進一步加大,雞肉替代豬肉的空間或將增大超過310萬噸,所需肉雞產能超過21億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