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用「家」文化,引起歷史劇的古今共鳴

新劇觀察 發佈 2019-12-19T03:24:46+00:00

​作者 / 喬苗兒2019年的Q4,歷史劇進入播出高潮期,網絡平台是主陣地。昨天,《大明風華》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同時在優酷平台全網獨播,成為年度唯一一部台網同步的歷史劇。首播後,《大明風華》取得CSM59城1.92%、全國網0.


​作者 / 喬苗兒

2019年的Q4,歷史劇進入播出高潮期,網絡平台是主陣地。

昨天,《大明風華》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同時在優酷平台全網獨播,成為年度唯一一部台網同步的歷史劇。首播後,《大明風華》取得CSM59城1.92%、全國網0.75%的收視成績,同時在優酷達到7505熱度值,體現了歷史劇在台網不同渠道對全年齡層觀眾的吸引力。


回溯整個劇集市場,歷史劇長期占據一席之地,原因有二:恢弘構架複雜人物,在正史、稗史間遊走,飽含豐富的戲劇性,站在觀眾審美趣味的同側;長篇鉅制呈現古代文化景觀,用電視藝術串聯古今,承載傳播文明、傳承文化的意義。

網際網路興起後,歷史劇的品類在出新中豐富:基調變中有新,盪氣迴腸的史詩篇章與輕鬆閒適的生活小品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視角各異,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分列螢屏兩側,各有千秋。從今年播出的歷史劇來看,審美日常化、輕鬆化的生活流敘事成為歷史劇藝術表現手法的新趨勢。隨著時代變遷、媒介豐富而及時更新創作思路,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同時也將從源頭推進歷史劇的類型出新、升級。

《大明風華》以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為背景,以「家」為敘事單位,既表現出朱家在封建社會君臣禮制下複雜而微妙的關係,又兼顧了父子、兄弟間血脈相連的親情書寫,生動地詮釋了古人所言「家·天下」的深刻含義和雋永意味,也為歷史劇與現實達到同頻共振的效果找到了新思路。

切口:家庭新視角

「打開朱家三代的生活日常,收穫意想不到的快樂」,《大明風華》的家庭視角不但為歷史劇敘事視角找到了新的切口,同時令觀眾耳目一新。

一開場,朱棣(王學圻飾)、朱高熾(梁冠華飾)、朱瞻基(朱亞文飾)的日常互動成為亮點和笑點的源泉。拋開皇帝、太子、太孫的身份,這三人更讓人聯想到尋常人家祖孫三代的相處模式:身著飛魚服亮相的朱瞻基是家中備受偏愛、庇護的長孫,從裡到外透著憨厚、唯唯諾諾的朱高熾是敬上愛幼的長子,甚至還有些「懼內」,朱棣則是一家之主、大家庭的大家長,自帶威嚴。



朱棣命長孫朱瞻基以錦衣衛身份調查伏擊行動背後的真相,並將「如朕親臨」的金牌交付朱瞻基,對長孫的信任和偏愛溢於言表;朱高熾面對父親賜畫與題詩的考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朱高熙、朱高燧一個善戰,一個善謀,兩人聯手常常令溫厚寬仁的朱高熾難有招架之力。你來我往,寥寥數場戲,朱家三代,君臣、父子、兄弟多重關係已然明了,鮮活的人物形象隨之躍然螢屏。除了祖孫三代之間的親情關係,朱高熾和太子妃張妍(吳越飾)之間接地氣、充滿意趣的互動,也借鑑了現代夫妻之間的生活日常。


正如該劇導演張挺所言,《大明風華》雖為歷史劇,但也希望能在觀感上給予觀眾親切感。張挺解釋道:「朱家的倫理順序,長幼關係,是中國傳承千年的家庭代表。因此《大明風華》不著墨渲染權力更迭、後宮爭寵,而是將落點放在家庭關係上,探尋人在傳統家庭中的位置。」

以家庭視角為切入點,從而實現家國同構,突破了歷史劇的敘事視角,而這樣的視角同樣有據可循,有理可依。古人強調的「家天下」,與傳承千年的中國社會譜系密切相關,縱觀歷朝歷代的歷史演進,私人關係影響著歷史進程,封建社會以親情為紐帶,家事國事沒有明顯的界限,才為《大明風華》的切入點提供了紮實的依託。

巧思:細節里見歷史

多年來,就歷史劇的「史」與「實」之間的辯證關係,學界和業界有過多次的思辨交鋒,直到上世紀的80年代末,對歷史劇表現內容和創作手法的界定才逐漸明晰,回歸「劇」應有的本體地位,兼具哲思和意趣的創作手法,一定程度上為此後的歷史劇創作指明了方向。

從這一層面說,《大明風華》同樣找到了歷史劇在歷史和戲劇之間遊刃的平衡點。從目前播出的劇情來看,靖難之役、朱棣登基為帝等明朝歷史上大的事件節點已背景中得以緻密鋪排,勾勒出一幅極具質感的大明歷史圖卷,呈現出歷史的輪廓,令觀眾信服。


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大明風華》中涉及歷史人物的形象,在造型方面無一不追求形似、神似。朱棣是明朝歷代皇帝朝服像中唯一一位以側臉形象出現的皇帝,朱棣的扮演者王學圻側面形象與朝服像甚至有九成相似;朱棣一生戎馬倥傯,身上有征戰沙場的鐵血英武,恰巧王學圻有多年從軍經歷,軍營的錘鍊讓其角色和人物形神合一。朱高熾的扮演者梁冠華,不僅在外形上對歷史上的明仁宗「神還原」,還通過舉手投足的細節詮釋出仁宗寬厚、仁愛的性格特質。

除此之外,《大明風華》也為孫若微、胡善祥兩位歷史上真實存在,同時又僅有寥寥數言的傳奇女性搭建了新的人物關係。劇中,孫若微和胡善祥是一同經歷了靖難之役的骨肉血親,這一設定目的在於強調其和家庭之間的緊密關係,與全劇「家敘事」的表現手法呼應,同時也通過血親加深人物關係的縱深感,令戲劇景深得以呈現,同時展現複雜的人心糾葛和靈魂拷問。

《大明風華》以巧取勝,用真實的歷史背景和巧妙的戲劇設定帶領觀眾入戲。

關照:現實共鳴感如何實現

以劇為載體,建立起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聯繫,是歷史劇題中應有之意;而好的歷史劇,需要創作者具有進步的歷史觀念,能夠與時俱進,燭照當下。《大明風華》的超越之處,在於找准了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變與不變,讓全劇別具現實的風骨。

「我不認識朱棣、朱高熾或者朱瞻基、朱祁鎮,但我清楚千百年來中國家庭關係沒有發生變化,現在的父子關係是什麼樣,從前的父子關係也是什麼樣。」身兼《大明風華》編劇的張挺如此說道。

找准這個不變量,用儘量簡潔、明快的台詞為人物賦形,同時拉近與觀眾的距離,營造熟悉感,將觀眾代入到戲劇的情景當中形成自我情感的投射,重新審視家庭、情感、親情的關係,考驗著創作者對歷史、生活兩個維度的洞察與體悟。

劇中,作為女主人公的孫若微,成長蛻變的過程貫穿始終,她身上所承載的女性成長與現實勾連緊密。女性在社會歷史變遷當中所起到的推動作用,與當下女性對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呈現出的獨立意識遙相呼應,是《大明風華》關照當下的另一重表現。

隨著觀眾群體的愈發年輕化、圈層化,歷史劇面臨著受眾壁壘的問題,如何講好歷史故事,傳承民族精神成了擺在創作者面前的現實議題。「不能帶著觀眾搞創作,只能帶著人物搞創作。」對此,導演兼編劇的張挺有他自己的堅持,讓人物融入家庭,以家庭關係為紐帶進一步建立起與時代的關係,這是《大明風華》為歷史劇的表達新做出的探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