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經緯、高瓴等資本大佬解讀產業網際網路

壹點方圓 發佈 2019-12-19T08:01:43+00:00

最了解炮火聲的人,往往是最接近戰爭的人。01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是物理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是化學的。」張磊形象地指出了產業時代變革的鮮明區別。在他看來,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關鍵詞是連接,那麼產業網際網路的關鍵就是融合。

最了解炮火聲的人,往往是最接近戰爭的人。


01

高瓴資本創始人

張磊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是物理的,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是化學的。」張磊形象地指出了產業時代變革的鮮明區別。

在他看來,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關鍵詞是連接,那麼產業網際網路的關鍵就是融合。

也可以說,消費網際網路創新更多是物理變化,產業網際網路就像醫藥創新一樣,是一個不斷發生生物化學反應的過程,強調融合創新,激發新的能量出來。


要以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終端重構實體經濟產業鏈,提升效率、創造價值。價值投資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作為技術創新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催化劑,將在激發反應,釋放價值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高瓴一直秉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將相應進化。」張磊提出,「需要從發現價值到創造價值,從追求壟斷到擁抱變化,從構築靜態護城河到打造動態護城河,從機會主義到長期主義,從零和遊戲到正和遊戲的理念變化。」

02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

劉星

消費公司數字化改造的積極效應已經顯現。

經濟增速趨於穩定意味著未來的市場競爭會越來越聚焦於存量而非增量,結構性調整下,企業需要一個可長期保持競爭力的策略,數字化將是關鍵的一步。

據統計,世界前50家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中,非TMT類公司已經占到54%,其中消費公司占比達到20%,是僅次於TMT的第二大行業。

消費公司的積極數字化有著切實的理由:在收入端,數字化可為行業平均增收3%-10%;在利潤端,善用數字化的公司利潤增速是其他公司的2-3倍。


企業應當明確的是,數字化不是追趕潮流,它不僅是對科技工具的熟練運用,更是一種大變局下的新思維模式。

數字化轉型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企業應當從自身需求出發,制定最適合自身的路徑。

03

華興資本

包凡

產業網際網路光靠燒錢是燒不起的,每個產業都是獨立的戰場。

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在過了一個拐點以後,成長速度會加快,所以是先慢後快。網際網路的巨頭優勢,短期在產業網際網路裡面並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我認為產業網際網路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個是上游的生產環節,指的是智能工廠,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它解決的核心是生產環節的效率問題。

下游指的是當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後,可以按照需求向上游進行個性化定製。

中游指的是流通環節,實際上解決供應鏈企業的垂直交易B2B平台。

產業網際網路很大程度上不光取決於技術創新,對運營要求也相當高。運營、數據、業務三個方面相互驅動,缺一不可。

04

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

衛哲

存量經濟時代效率為王,產業網際網路的核心就是幫助企業甚至政府提高效率。

但產業網際網路一定不是靠錢燒出來的,消費網際網路確實燒出不少公司,2B不是資本越多機率越高。


網際網路很簡單,2C的消費網際網路,只要不是2C的消費網際網路都是2B的。

05

金沙江創投

朱嘯虎

產業網際網路將是未來十年周期性的機會。

網際網路上半場是以消費網際網路為中心,而網際網路下半場是消費網際網路和企業服務並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人口紅利終有結束的時候,技術紅利才是基業長青的基礎。未來十年,抓住技術紅利,用網際網路促進千行百業轉型升級,將是資本和創新創業的重大機遇。

06

紀源資本合伙人

符績勛

目前看來,2C領域已經很難打破寡頭壟斷局面,但5G技術的成熟可能在產業網際網路、終端智能化方面帶來一波新機遇。

產業網際網路會給各大行業帶來新一波的變化,我們說的所謂智慧城市、智慧樓宇、智慧倉儲、智慧物流,我覺得5G會帶來新一波的機會。

07

峰瑞資本

李豐

對於中國企業服務市場的 3 條建議:抓住融資窗口;儘量找到市場規模大、付費意願高的行業,努力拓展行業標杆客戶;相比努力解釋技術好在哪,更重要的是,做好服務本身,也就是技術能解決什麼問題。


08

源碼資本

王星石

借用王國維先生「立、守、得」的「人生三境界」,嘗試概括我們觀察到的產業網際網路創業認知的三重境界。

「立」:產業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下半場不能錯過的風口:產業經濟完全可以藉助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和人才,打造產業經濟特有的極致體驗。

「守」:創造價值——做正確的事 而不是容易的事。產業網際網路創業如果對這些客觀規律沒有充分的認知,就不可避免地要踩坑。要麼改變規律,要麼適應規律而創新。


「得」:產業進化——不可逆的歷史洪流。不同產業的進化階段不一樣,商業生態的結構也不盡相同,進化的方向卻是驚人的一致。

每一個行業有兩面,一面是2C,一面是2B,所有C的需求、產品和滿足來自於B端的供給。B端分很多的環節,包括生產、物流、商品匹配等,一直到次終端,整個鏈條我們把它定義為叫產業網際網路。

09

經緯中國

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已經走過了三個階段(信息、商品、服務),正準備邁向第四個(萬物互聯)。


我們認為如果要拆分產業網際網路這個概念,在2019年要格外注意的是它帶來的對兩個方向的提升,一個是交易端,一個是生產端。這方面提升效率顯著的公司尤其值得注意。

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參與到產業網際網路的大潮里來,才有可能極大地推動萬物互聯的進程。這種業態的豐富程度與靈活是必經之路。

10

光速中國助理合伙人

呂月梅

未來5年~10年,所有涉及商品流通的企業,都可以定義為供應鏈公司,並且可以分成三類:供應鏈+電商,供應鏈+連鎖,供應鏈公司+單體業態。

如果重新定義一下行業角色的縮寫,供應商是S,終端是C,門店、服務站、電商賣家是b。

S2C,就是淘寶、京東、拼多多;S2b2C,線上是雲集和愛庫存,線下是興盛優選、711、盒馬、永輝和錢大媽;S2b,就是美菜、易久批、藥幫忙等。

在這三種業態下面,供應鏈本身,也同時在發生有的幾個趨勢,包括規模化、標準化、扁平化,也包括品牌化、定製化和柔性化。


這樣一個劃分方法,重新定義了產業網際網路,是一種把供給和消費,生產和零售緊緊結合在一起的視角。

這是個動態和靜態兼備的世界。

它的動在於技術驅動,硬核實力成決定性因素;它的靜在於產業周期曠日持久,很多時候考驗的是入場人的耐心,而不是切入時機。

資本從某種角度更像是經濟的助燃劑,它們賦予個體去追逐趨勢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勇氣,它們是一個必需的群體,也更是一個距離真相最近的群體。(來源:產業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