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布級輔助巡洋艦:義大利海外擴張的結局縮影

冷炮歷史 發佈 2020-05-14T07:48:21+00:00

然而, 迫於慘澹的地緣政治現實,他們只能在列強勢力範圍的邊緣做點文章。此外,4艘蘭布級貨輪還在設計階段就預留了額外空間,以便在戰時改造為輔助巡洋艦。

20世紀30年代,處於納粹墨索里尼治下的義大利王國,正努力重建古羅馬式的環地中海強權。然而, 迫於慘澹的地緣政治現實,他們只能在列強勢力範圍的邊緣做點文章。通過對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和部分索馬利亞的軍事占領,做到與北非利比亞領地的遙相呼應。後來的蘭布級四兄弟,就是這輪偉大復興的特定產物。

在1936-38年間,義大利王國的殖民地管理部下達訂單,為本土與意屬東非之間的航線採購4艘蘭布級貨輪。雖然只有毫不起眼的3667噸排水量,卻可以單次運輸2400噸貨物。除了為船員配備寬敞而舒適的起居空間,還有適合保險的冷藏設備,並且能不經停靠的直接從摩加迪沙航行到那不勒斯。

此外,4艘蘭布級貨輪還在設計階段就預留了額外空間,以便在戰時改造為輔助巡洋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至少可以安裝4門120mm火炮,並且不影響貨倉繼續儲存戰備物資。這種源自英國的特殊船型,主要會用於時戰爭中的海外護航或破交任務。考慮到意屬東非的航運必須經過蘇伊士運河,完全處在皇家海軍的監視範圍內,這種未雨綢繆也就不難理解。也是出於保險起見,義大利人也將全部的4艘船都分開部署。其中有2艘常駐厄利垂亞的海港城市馬薩瓦,另外2艘則以本土的那不勒斯作為母港。這些輔助艦艇的日後命運,也因此被基本定下了大方向。

1940年6月,鑒於法蘭西戰役的迅猛發展,墨索里尼決心提前加入新一輪瓜分世界大潮。當時正停靠在馬薩瓦港的蘭布1、2號貨船,立刻被海軍徵用並進行武裝改造。她們全部在4門額定的120mm加農炮外,還增設了2門13.2mm高射炮。唯有留在地中海的蘭布3號,只加裝了2門120mm加農炮,卻擁有多達8門的13.2mm高射炮。隨著義大利王國在該月11日正式對英法宣戰,殘酷而多舛的命運之輪即將碾在這些輔助巡洋艦身上。

不過,在義大利參加二戰的初期,相隔兩片海區的4艘蘭布級都沒有太多發揮空間。譬如留在地中海的3號船,就不需要為排名世界前5的主力艦隊操心。哪怕皇家海軍已經在靠近本國海岸而卡拉布里亞海戰中獲得小勝,也輪不到火力貧弱的她出來貢獻綿薄之力。而被迫呆在紅海的1號、2號和4號船,也無力鬧出什麼值得一提的大新聞。當幾十萬義大利陸軍在蘇丹和索馬利亞境內遭至慘敗,她們的任務也不過是替港口充當浮動的防空炮台。其中的後者,更是被臨時徵用為醫療船,卻根本沒可能將傷員送回本土。

到1940年12月,義大利的東非駐軍敗相畢露。幾乎沒有像樣艦艇的紅海艦隊,也預計手裡的燃料無法堅持到來年6月。為此,具備長距航行能力的3艘蘭布級輔助巡洋艦,獲准疏散到維希法國或日本的港口避難。考慮到皇家海軍在肯亞的蒙巴薩設有基地,最後就不得不將目的地設到遙遠的日本。當然,這也意味著他們需要首先躲過亞丁灣的皇家空軍巡邏,然後再避開那些在印度洋各頭巡弋的英國戰艦。荷屬東印度當局的態度,也是慢慢征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再加上可供只配的人員數量不足,便只能忍痛割愛的丟下4號船。

1941年2月20日,攜帶額外補給品的蘭布1號與2號離開厄利垂亞,開始自己的千里亡命生涯。起初,他們順利的通過曼德海峽,避開了來自亞丁灣與肯亞的英軍偵查兵力。隨後就一路走印度洋中部航線,準備從航船數量較少的馬爾地夫水域通過。為了保險起見,她們也選擇了不同路線和抵達港口。前者將按照原計劃去往長崎,後者則要到附近的神戶尋求庇護。至於繼續留在馬薩瓦的4號船,則在當年2月的城市陷落後遭英軍占領。隨後被搖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作為英國地中海艦隊的輔助船隻使用。

由於已經有德國的偽裝襲擊船活動,皇家海軍也在逐步升級了印度洋海區的護航巡邏兵力。部分來自澳洲和紐西蘭的艦艇,在這一領域承擔了重要任務。其中,隸屬於皇家紐西蘭海軍的利拉德號輕型巡洋艦,就剛剛在孟買完成一次常規護航任務。得知大英國協軍隊攻陷索馬利亞首府摩加迪沙後,艦長羅伯特決定將航線從北面的阿拉伯海南移,尋找可能出逃的軸心國艦船。最後,果然在2月27日發現了孤零零的蘭布1號。後者當時正位於馬爾地夫以西320英里處,並將自己偽裝成1艘人畜無害的英國貨輪。

在隨後的簡單旗語盤問中,義大利船員顯然無法給出最新的暗號字母。利拉德號便準備派出1小隊水兵進行直接檢查。眼看自己無法繼續偽裝下去,蘭布1號便圖窮匕見的升起三色國旗,並用信號旗告誡對手不要接近。對此,紐西蘭人的最後答覆自然是乾脆利落:我們的船開火了!

此後的20分鐘內,蘭布1號就必須用自己的120mm火炮,對抗利拉德號上的155mm主炮和530mm的反艦魚雷。但他們還是搶先從2700米外射擊,並使巡洋艦為自己製造的彈片所擊傷。然而,對方很快在1分鐘內連續射擊5次,讓蘭布號迅速陷入火海。等到利拉德號用旗語詢問是否還要繼續對轟,義大利船員就只能降下旗幟,並開始自行棄船逃生。包括船長在內的123名乘員,只有1人因火災引起的燒傷斃命。其餘人都被利拉德號俘虜,暫時關押在馬爾地夫南部的阿杜環礁,那裡也是英國人正在加精建設的秘密基地。隨後,這批俘虜又被錫蘭島首府科倫坡的戰俘營收監,一直呆到了戰爭結束。

正是由於蘭布1號的意外犧牲,讓同樣忙於穿越印度洋的蘭布2號躲過了英軍搜捕。該船最終在1941年的3月22日抵達神戶,卻因為日本依然是中立國而被禁止入內。船員們只能在次日再次駛入公海,將所有武器卸載拋進大海,才以普通商船的身份獲得接納。她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大半年時間裡被駐日武官徵用,經常負責為義大利駐天津的士兵運輸補給。哪怕到珍珠港事件之後,依然以保留船員的方式為日本帝國政府僱傭。

相比之下,留在地中海的蘭布3號與4號,就只能在陰差陽錯中各為其主而戰。其中,3號船在1940年11月就與英國地中海艦隊遭遇。當時她正與1艘魚雷艇搭檔,為4艘前往阿爾巴尼亞的商船護航。由於航線是在相對封閉的亞得里亞海,所以當局認為這次行動不會有任何風險。但恰逢皇家海軍發動對塔蘭托港的突襲,並為此派遣輕巡洋艦與驅逐艦在周遭海域巡弋,並與這支船隊正面遭遇。混戰中,義大利魚雷艇首先遭澳大利亞的雪梨號巡洋艦摧毀。只有2門120mm炮的蘭布3號,則在發射了19枚炮彈後逃出生天。但作為護航對象的商船也被英國人悉數摧毀。

1941年5月,蘭布3號被派往利比亞的班加西港卸貨,卻被英軍的凱旋潛艇用魚雷擊中。義大利人努力將坐沉港內的輔助巡洋艦重新浮起,踉踉蹌蹌的開會本土修理。但隨著制海權逐步落入皇家海軍手中,這艘武備較弱的船也就失去了出海機會。

直到1943年,整個北義大利落入南下德軍與本國納粹死硬份子之手,蘭布3號才重新被改造為1艘專業的布雷艦。在軍旅生涯的末期,她在整個亞德里亞海投放了5000多枚水雷。最後卻被安科納島附近的1枚命中,不得不原地選擇拋錨。到1944年的11月,才被發現其蹤跡的盟軍飛機炸沉。

有意思的是,這艘船的殘骸還是在二戰後被南斯拉夫修復使用。首先是海軍的訓練船,繼而又成為總統狄托的私人遊艇。這份來之不易的幸運,也讓更名海鷗號的蘭布3得以保存至今。也是同級船中的最後倖存者。倒是很早落入盟軍手中的蘭布4號,在停泊的亞歷山大港遭德軍轟炸機摧毀,並且沒有被人打撈修復。

當歐洲戰場趨於消停,遠東的日本帝國還在為冒險參戰而做負隅頑抗。長期滯留在那裡的蘭布2號,也就不得已的被再次拖入烽火。在太平洋戰爭的前期,蘭布2號主要負責為東南亞的占領軍輸送給養。長期往返於神戶和印尼的泗水之間,避開了神出鬼沒的美軍潛艇襲擊。但到義大利宣布轉投同盟國的1943年,船員們在被俘前主動打開了通海閥,不然自己的座駕落入昔日盟友之手。

由於艦船數量嚴重不足,日本海軍很快又將蘭布2號打撈起來,正式編入自己的商船隊服役。但在形勢急轉直下的1944年,倉促上陣的海員們還是將該船擱淺在婆羅洲附近。隨後又因為數次遭遇攔截而無法撤回本土,只能暫時停泊在菲律賓的首府馬尼拉。當勢不可擋的美軍第38特混艦隊發起強勢空襲,這艘多災多難的輔助艦船也就被艦載機炸沉在呂宋島附近。

以上4艘蘭布級的悲慘命運,實際上就是義大利海外擴張運動的一個縮影。作為自詡為古文明繼承人的後發現代國家,不可能依靠模仿傳統列強的模式來充實自身。任何不惜成本的強行復刻,都很容易演變為不計後果的戰略冒險。僅此而言,那些活躍在巴爾幹、非洲、印度洋和天津的駐軍結局,就不值得後人為他們唏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