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宋朝人文弱?搞起體育也「硬核」

央視科教 發佈 2019-12-19T13:08:59+00:00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說起宋朝,很多人會想到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年代。其實宋朝百姓倒是並不孱弱,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鍊。除了之前提到的,鼎鼎大名的蹴鞠之外,他們還有很多體育活動。科教授這就給大家講一講。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說起宋朝,很多人會想到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年代。


其實宋朝百姓倒是並不孱弱,而且非常重視體育鍛鍊。


除了之前提到的,鼎鼎大名的蹴鞠之外,他們還有很多體育活動。


科教授這就給大家講一講。


圖片來源自網絡


相撲

皇帝親自主持「升段」考試


相撲在宋代也叫角力、爭交。


北宋《角力記》中說,相撲讓人「遠怯懦」「成壯夫」「能斗敵」。因此在北宋初年,相撲就進入了軍隊之中,成為重要的訓練項目。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軍頭司每旬休,按閱內等子、相撲手、劍捧手格鬥。」軍隊每十天就要組織一場大規模的相撲格鬥訓練,足以見得相撲運動在北宋極受歡迎。


除了軍事訓練,相撲還作為一種表演項目,進入了宋朝的宮廷宴會中。


圖片來源自網絡


《夢梁錄》記載:「第九盞進御酒。左右軍即內等子相撲。……宴罷,群臣入殿,謝恩退。」


作為宋朝宴會的壓軸大戲,相撲的出場選手是經過專門培養的「內等子」,他們都是從士兵中選拔出來,並經過培訓的專業相撲選手


每隔三年,皇帝會親自主持一次嚴格的考核。通過考核的「內等子」就可以晉升一級,有點像今天跆拳道的段位制度。


有了皇帝的帶頭提倡,相撲運動自然在平民中也流行起來。


圖片來源自網絡


不僅在各種節慶和廟會上,相撲表演必不可少,在平日裡,勾欄瓦肆中也是常有,而且總能吸引一大群人,圍在一起欣賞。


據說,皇帝也曾在宣德門廣場上,和百姓一起觀賞過相撲。


競渡爭標

不光船劃得快,還要露兩手絕技


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汴京的皇家池苑——金明池,都會向百姓開放,市民和官員們可以在金明池縱情玩賞


而且北宋政府還會組織各種水上活動,供人觀賞。


圖片來源自網絡


其中,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節目,就是競渡爭標了。《東京夢華錄》就記載了一次皇帝親自前來的爭標活動:


「須臾,水殿前水棚上,一軍校以紅旗招之,龍船各鳴鑼鼓出陣,劃棹旋轉,共為圓陣,謂之『旋羅』。

水殿前又以旗招之,其船分而為二,各圓陣謂之『海眼』。

又以旗招之,兩隊船相交互,謂之『交頭』。

又以旗招之,則諸船皆列五殿之東,而對水殿,排成行列,則有一舟,一軍校執一竿,上掛以錦彩銀碗之類,謂之『標竿』,插在近殿水中。

又見旗招之,則兩行舟鳴鼓並進。捷者得標,則山呼拜舞。並虎頭船之類,各三次爭標而止。」


圖片來源自網絡


看來,競渡爭標不僅僅是一場比賽,在爭標之前,還有「旋羅」「海眼」「交頭」等等水上表演。就像現代人喜歡開車炫技,宋代人應該是喜歡划船比浪……


這個「兩行舟鳴鼓並進」的爭標活動,和今天的賽龍舟倒是挺像的,只不過不是在端午節才有。


這些參與爭標的選手,並不全都是皇帝指派的,其中有不少「百姓御在行人」,也就是平民中的划船高手。可見,這場盛大的「競渡爭標」,百姓也是能直接參與進來的。


圖片來源自網絡


百家講壇

《國史通鑑·宋遼金元篇》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於毅 邱萌萌(實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