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新歌《七重人格》發布,闡述華晨宇關於「愛」的理念的歌

小理音樂 發佈 2020-01-01T07:07:42+00:00

這其實和我們平時大哭一場之後會感到有些疲憊是一樣的道理,在過度的情緒消耗之後,我們往往需要時間來平復自己,比如華晨宇在歌手節目上演唱完《我》之後,還是一副沉浸在歌里的狀態。所以我可以說,在《七重人格》這首歌里,華晨宇終於發揮了他真正的天賦,不是我上面誇讚、已經被說爛了的,他超人的


華晨宇曾說過一句話:
「當我的音樂能夠影響到你,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能引起你的思考,這就是藝術。」


《七重人格》是一首專屬於華晨宇的作品,具有華晨宇大多數或多或少具有藝術傾向的音樂作品的普遍特點——不能用好聽與否這樣帶有主觀性的狹隘觀點將這部作品限制住。又或者說,帶有華晨宇一貫的個人風格——「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
聲情融為一體是華晨宇慣常的演唱方式,又或者可以說是他不自覺的、已經被他刻在骨子裡的演唱方式——全身心的投入,將情感注入自己的音樂與演唱之中。
比如演唱會現場,他在演唱《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時就唱到幾乎哽咽,而在唱《異類》這種具有攻擊性的搖滾時,他又表現出很強的氣勢。這就是為什麼華晨宇的舞台非常具有感染力——除了有極佳的唱功作為基礎,還因為他擁有著超過一般人的共情力和表現力。


其實大多數人的共情基本停留在個人生活經驗讓他所感受到的層面,比如愛情、親情,這些社會裡較普遍的、大家都有感受過的感情(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苦情歌的市場這麼龐大,個人體感,大家共情最多的就是愛情,哪怕歌曲表達的不是愛情,他們都能歪到愛情里去)。就像你們看很多歌手的經典live為什麼那麼打動人,就是因為他們在演唱那首歌時動了真情,所以才能夠真正地感染到觀眾。而華晨宇的天賦就在於他多視角的共情力,在唱一首歌的時候他會想方設法地將自己融進歌曲需要的那種狀態里,所以在演唱《好想愛這個世界啊》時他就是一個脆弱的抑鬱症患者,而在演唱《異類》時他就是一個叛逆的號召者,甚至華晨宇在唱《卡西莫多的禮物》這樣表達孤獨自我的歌時,他都會為之落淚。(這裡插一句,共情力強的人一般都很善良)
但這次並非單純的共情,而是將童真、殘忍、理性、控制欲、浪漫、悲觀、癲狂融合在一首歌里,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首歌到底意味著什麼。

音樂風格、音色的轉換考驗的是歌手本人對各種風格的理解程度、駕馭能力和唱功,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
華晨宇將在六分半左右的時間內轉變七種或趨向極端或隱蔽不常見的情緒。


這就是為什麼華晨宇在演唱完《七重人格》之後,會說自己沒有完整的彩排過這首歌,因為完整的演繹,會讓他「元氣大傷」。
上一首讓華晨宇有如此評價的,就是他的人聲實驗《癌》,他說這樣的演繹是一種傷害自己的感覺,會讓他「很傷」。但像《癌》這樣挖掘自我的歌曲,往往只是挖掘一種類型的情緒,那就是華晨宇的黑暗面。但《七重人格》的精彩,又或者說可怕之處就在於,華晨宇幾乎沒有留任何用來平復心情的時間。
這其實和我們平時大哭一場之後會感到有些疲憊是一樣的道理,在過度的情緒消耗之後,我們往往需要時間來平復自己,比如華晨宇在歌手節目上演唱完《我》之後,還是一副沉浸在歌里的狀態。所以我可以說,在《七重人格》這首歌里,華晨宇終於發揮了他真正的天賦,不是我上面誇讚、已經被說爛了的,他超人的共情能力,而是他驚人的抽離能力。

上一秒還在似孩童般唱著兒歌的他,下一秒就可以暴躁地尖叫「shut up」
上一秒還沉浸在佛經誦讀的氛圍中,下一秒就可以充斥著「任我主宰」的氣勢
上一秒還是一個追逐浪漫的詩人,下一秒就可以展現失去自我的極度悲傷
哪怕是再沉浸在悲傷之中自怨自艾,但他下一秒就可以用重金屬來展現自己的癲狂。
當大家還沉浸在《七重人格》帶來的震撼中,他卻已經跳脫了出來,開始了他的氣泡音rap。
這就是華晨宇,一個集共情能力與抽離能力於一體的,具有驚人感知力的瘋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