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師生關係:學生送冊子,黃侃扔掉;學生要照片,辜鴻銘指責

靈楓歷史閣 發佈 2020-04-18T12:09:49+00:00

在治學裡,亘古不變的除了老師「教授」、學生「習得」以外,師生關係也是千古不變的話題。學生都喜歡平易近人、學識淵博的老師,老師又都喜歡聰明上進、勤學好問的學生。

教學制度從建立以來,隨著社會局勢的演變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

在治學裡,亘古不變的除了老師「教授」、學生「習得」以外,師生關係也是千古不變的話題。

學生都喜歡平易近人、學識淵博的老師,老師又都喜歡聰明上進、勤學好問的學生。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歷史的那一時刻都是一致的。

但總有一些「狂妄」、「自大」、「嚴苛」的老師,他們嚴謹治學,卻不吝於討學生、同事們的歡心。

黃侃在學生、同事眼裡,被稱為「特別教師」,那麼他到底特別在哪裡呢?

一、黃侃痛批大罵胡適,嘴上痛快了才開始授課

1886年4月3日,黃侃出生於四川成都。他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學家。

黃侃曾留學日本,拜學從師章太炎。如此他是章太炎的學生,在但後人眼裡,黃侃卻與師父同名,且與劉師培三人共稱為「國學大師」。

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等諸多方面頗有成就,有「傳統語言文字學的承前啟後人」之名。殊榮無數的他,在生活中為人狂妄一些是可以理解的。換句話說,黃侃的狂,底子硬!

胡適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舉足輕重的偉人,在黃侃嘴裡卻被罵了上千遍。

1919年,新文化運動的爆發使胡適這個名字遠播大江南北。胡適像是一夜之間蹦入大家的視野,而深得黃侃欣賞、給予厚望的門生傅斯年很快加入了「新文學」的陣營。

也許在專事研究傳統語言文字的黃侃眼裡,傅斯年這種追逐文學新潮流的行為略有背叛之意。所以,黃侃遷怒於胡適。

據當時北大的學生回憶,新文化運動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每次上課前黃侃都要當著眾人的面指名道姓的大罵胡適一通。心裡痛快了才開始上課。

二、學生送紀念冊,黃侃扔掉;學生要照片,辜鴻銘憤慨指責

按理說,身為老師,受同學們的喜愛和仰慕,應該十分高興才對。可學生們的追捧到了黃侃這裡,竟成了愚蠢和無聊。

北大有個學校慣例,就是每屆學生畢業前,都要印製精美同學錄。就是將所有老師、畢業班的同學的照片、祝福語、履歷一起編製成冊,印刷的費用都是由教授們自願捐錢印製。

畢業後留有一些紀念的物件無可厚非,其他教授們也樂意捐助,唯獨黃侃,對此事淡漠處之,既不捐錢也不照相。

等紀念冊印發出來,學校還是會給黃侃送去一份。那曾想,黃侃竟隨手將紀念冊扔進河裡,憤然罵道:「一群蠢貨,請喝臭水!」

同樣如此不近人情的,還有辜鴻銘。

辜鴻銘是出名的「民國怪才」,20歲時就已經獲得了13個不同領域的博士學位,且能熟練運用9門語言。

辜鴻銘的學生向他要照片時,卻被他嚴肅罵道:「我不是娼妓者流,何用照片?你們要是不吝惜經費,何不為我鑄一座銅像?」

黃侃的一生,在學生們眼裡或多或少是不近人情的;但他從不趨炎附勢,剛正不阿,由此品性實為可貴!

三、黃侃治學有道,臨死前還不忘為學生解惑

陸宗達是我國現代訓詁學界的泰山級人物,不為人知的是,陸宗達曾師從黃侃。

當年陸宗達登門拜訪黃侃,道明拜師來意後,黃侃從書桌上拿了一本全新的《說文解字》給他,讓他回去標上標點後再來找他,關於學識,隻字未提。

不久後,陸宗達拿著已經標註好的《說文解字》再次登門。這次黃侃依舊不談才學,遞給他一本全新的《說文解字》,讓他回去再次標註。

陸宗達雖心中不解,但還是按照黃侃的話做了。數月後,陸宗達給黃侃遞上一本已經被翻得褶皺的《說文解字》。黃侃這才對陸宗達講起學問來。

多年後,陸宗達回憶起師從黃侃那段時光不禁感慨道:「幸得當年翻爛了三本《說文解字》,如今做起學問來,才輕鬆得如庖丁解牛。」

由此可見,黃侃隨不善言表,但在治學上確實有一套。身為一名老師,他到死,都在履行著為人師表的職責。

據黃侃的學生回憶,在黃侃彌留之際,已經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

在臨走前幾分鐘,黃侃一直盯著書架上的一本書看,用顫抖的手指著,示意讓人取下來。

學生們將書遞給他,他顫巍巍的翻開某一頁,指著其中的一處點了幾下。只有,黃侃便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學生們在榻前痛哭不止,黃侃臨走前所指之處,正是前幾日同學們爭論的一個問題的答案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