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端午節原來是這樣過的?

大潮汕灣視點 發佈 2020-01-02T08:11:54+00:00

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

風俗濃厚的潮汕小城裡

在訴說著一個獨具魅力的五月節

就像古詩詞里描繪的那樣

「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粽球興滿懷。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

端 午 話 民 俗

賽 龍 舟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

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布。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 競奪錦標, 萬人空巷, 潑水助威, 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爭。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端 午 話 民 俗

插艾花浴(吃)藥湯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或喝藥湯。這一天, 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

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由蓮子、玉米、 白果、黃豆、淮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習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端午話民俗

吃 端 午 粽

潮汕人俗稱「粽」為「粽球」潮汕話「粽」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粽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粽,是祭弔屈原遺風之一。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粽,破裘晤甘放」的氣象諺語。

潮人食粽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粽球(粽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為餡,有的一半為咸餡一半為甜豆沙,稱為雙粽球;還有山里人尤其喜愛製作「大糯粽」。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後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里,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粽」,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濕、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端午話民俗

吃 梔 粿

在潮汕地區,梔粿一年裡僅有在端午節時才有銷售。潮汕人家端午食梔粿,希望清熱祛疫助消化。

製作梔粿需將採摘下的梔子洗凈搗碎,浸泡濾渣成為黃色汁液,後與糯米漿搓勻,放入專用粿帕,裝入蒸籠蒸熟。蒸熟後的梔粿呈棕黃色。放涼後食用,食用時不用刀切,而用紗線牽拉切成小片,蘸著白砂糖吃。

端午話民俗

吃 真 珠 花 菜

潮汕人有時還乾脆將端午節稱為「漏屎(拉稀)節」。在這時節,除了要服食聖甘枳和朴籽粿,用涼粉草做成的草粿,還吃食真珠花菜(白花艾)。

還記得那一晚滾燙香濃的真珠花菜豬血湯嗎?那個記憶中熟悉的味道,只有潮汕人才懂。

端午話民俗

懸 插 「 五 瑞 」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檐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扎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舊俗傳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實,古代潮人先賢是針對「惡月」瘟疫猖獗而採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驅瘟辟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