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死前留下一道密詔:若他在就任時有一絲猶豫,就殺了他

歷史尋覓 發佈 2020-04-20T17:43:12+00:00

在這篇文章,筆者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李世民臨死前留下一道密詔:若他在就任時有一絲猶豫,就殺了他。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大家,他們殺的那些功臣是不是該殺,是不是該死。

在這篇文章,筆者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李世民臨死前留下一道密詔:若他在就任時有一絲猶豫,就殺了他。

提起李世民這個名字,相信每一位對中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他意味著什麼。曾幾何時,無數個光環加持在他的身上,我們稱為他千古一帝,中華民族的再造者,歷史上最仁慈、最勇敢的皇帝等等。但如果我們以研究歷史而非看歷史的心態去了解李世民,我們也會發現在這個名字的背後也隱藏了無數的黑暗與陰暗。

當然,我們今天主要不是說這些,筆者寫這篇文章是想證明一件事兒,那就是被稱為仁君的李世民或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就不提他晚年曾說過的一句話,「百姓無事則驕逸,勞役則易使」,懂的自然懂),就用一個最普通的例子來說,李世民究竟有沒有殺功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希望大家不要雙標,殺功臣就是殺功臣,沒有理由。筆者見過很多人網上抨擊劉邦與朱元璋這兩個草根皇帝大肆殺戮功臣,而且將這二人貶為暴君、劊子手等等。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告訴大家,他們殺的那些功臣是不是該殺,是不是該死(劉邦我不做評價,朱元璋我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

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17位,在貞觀年間侯君集官至兵部尚書,受封陳國公。而且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他就曾經和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並親自誅殺太子李建成及齊王李元吉家屬。貞觀九年(635年),侯君集帶領大軍長途奔襲吐谷()渾,斬獲頗豐,讓唐朝初期消除了北方的大部分邊患。

貞觀十三年,高昌王鞠文泰對唐朝不敬,侯君集奉命前往征討,在路上鞠文泰病死,他的兒子即位。但這個新君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想要和西突厥裡應外合殲滅侯君集。但西突厥畏懼唐朝不敢動手,因此高昌王只能投降,於是高昌國被侯君集滅國。值得一提的是,高昌國當時距離唐朝有7000餘里,所以侯君集的這次交戰算得上長途跋涉。

從史料來看,侯君集為唐朝絕對是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對李世民本人來說更是如此。但結果呢?侯君集僅僅因為涉嫌太子李承乾謀反,就被李世民殺死,這難道不算是殺害開國功臣?筆者承認侯君集有不對之處,但還是那句話,不要雙標,殺害了就是殺害了,難道朱元璋殺害藍玉(參考洪武四大案之藍玉案),藍玉沒罪嗎?

李績,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23位,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徐茂公(他本名叫徐世績,後被賜姓李,避李世民名諱)。李績在貞觀年間官至兵部尚書,受封英國公。李績本人最早是跟隨李密,但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後,他就與李密一同投降唐朝。後來李密叛亂,李績並未參與,反而為他披麻戴孝。早在李淵時期,李績就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先後平定河北、河南和江南等地。

貞觀年間,李績出兵與突厥交戰,最終打敗突厥頡利可汗,俘獲5萬人。後來李世民知道突厥害怕李績的名聲,就讓他在邊境守邊長達10年以上。貞觀十五年,李績受封兵部尚書,剛準備赴任就聽聞薛延陀叛亂,李績立刻被任命為前線總管,僅僅半月多,李績就率領3000人打敗了薛延陀,幾乎使其滅國,俘獲超過5萬人。

貞觀十八年,李績又奉命和李世民一起前往高麗,李績在此戰中身先士卒,又為唐朝立下大功。貞觀二十年,薛延陀內亂,李績奉命前往討伐,薛延陀大首領投降,薛延陀滅亡。

但就是這麼一位唐朝的肱骨之臣(李世民死後李績還輔佐李治了數年)卻差點被李世民害死,而且理由十分奇葩。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病危,根據《隋唐嘉話》記載,李世民將太子李治叫到床前說道,我已經將李績外貶,但他能力超群可能不受你的控制。你記好了,如果他在就任的時候有一絲猶豫,就殺了他,如果沒有猶豫,就可以任命他。但必須等他去赴任之後,這樣他才會感激你。

但幸運的是,李績與李世民征戰多年,非常了解自己的這位上司,於是在受到外放的命令後,非常自覺地離開了,沒有一絲猶豫。因此,李績從李世民的猜疑下倖存了下來,直到唐高宗總章二年才病逝,享年76歲。

由此可見,李世民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善良,不說別的,就說對李績和侯君集的所作所為,他就稱不上仁君。最後提一句,筆者所以這麼寫,是看不慣網上很多人有雙標的嫌疑,他們只會看到君王的殺戮,卻沒有看到殺戮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另外,筆者本人並不是抹黑李世民,只是用他來舉一個例子,不過這個例子,是真實存在的。

參考資料:《大唐新語》《正說唐朝二十一帝》《細說唐朝》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