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其真實面目究竟是什麼?

歷史趣聞與生活常態 發佈 2020-04-17T19:04:36+00:0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土地荒蕪,"白骨露於野,……"但是,在曹操的控制下,打擊貪官,採取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政策,在當時的社會經濟體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東漢末年,皇帝昏庸,漢朝在外界勢力強大。黃巾起義拉開了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戰場廝殺的三國時期序幕,再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情景。在這場大戰的歷史上,孫權、劉備、曹操、諸葛亮、郭嘉等都曾在這個偉大的舞台上演出。在三國爭霸的鬥爭中,其中一位就是一個不能繞開過去的主角。這個人就是曹操,他在東漢末年興盛起來,建立了三國中最強大的魏國。

與其說是三分天下,不如說是孫劉同盟和曹操。一個政權的崛起取決於領導人的能力,遠遠領先於孫權、劉備等人的曹操一步步走強,最終成為未來的知名領導人。對於曹操來說,後世爭議頗多。有人說他是個大人物,有人說他是個忠臣。在一百個人的眼裡,有一百個曹操。曹操的真面目是什麼?

一、能臣——終身不篡位

在曹操的一生中,他始終堅持自己仍然尊重漢代,即著名的"拜天子不為臣"。當然,在敵對勢力的口中,它已經成為"挾天子令諸侯"。即使曹操強大起來,他仍然沒有成為皇帝。這不禁讓人疑惑,曹操為什麼從來沒有篡位。但事實上,這是因為在曹操心目中,他更想做的是漢代的大臣,一個能夠統治世界的大臣。

首先,曹操出身官宦家庭,世世代代受盡漢恩。一開始,曹操對漢人是絕對忠誠的。即使後來他成為了一名梟雄,他仍然說他的野心是招募像霍去病和魏青這樣的外國人。

曹操年輕的時候負責長安的穩定,所以他後來有了五色殺大棒的故事。董卓占領洛陽時,侮辱漢武帝,殘殺漢官。只有曹操一個人刺殺了董卓。暗殺失敗後,他繼續徵兵買馬。他與諸侯聯手抓了董卓。即使董卓退伍後,也只有他堅持追殺。所以在曹操的前半生,曹操的心肯定是向著漢朝的。

然而漢朝的政治實在是太昏暗了,天子昏庸無力,諸侯紛紛起了不臣之心,曹操已經看不到漢朝興起的希望了,天下諸侯紛紛叛亂,搶奪地盤,於是在曹操的有意無意之下,他自己也走上了諸侯之路.

然而,曹操即使最終占據了漢朝的半壁江山,他也沒有選擇當皇帝,而是仍然尊敬漢朝的皇帝。正是因為曹操的這一舉動,漢代的國位名存實亡了好幾年。死神不肯篡位,說明曹操心中有漢朝。也許在曹操心目中,他想做的是統治世界。

二、梟雄——群雄逐鹿

曹操雖然一輩子沒有篡位,但他成了一個偉人的大臣。但他的身份更恰當地說,他是一個主要人物。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了長輩呂伯奢來招待他。當他看到有人在磨刀的時候,我以為他是鑰匙,於是就殺了呂伯希的家人。後來,我發現這是一個誤會,我還傷害了呂伯希。華佗開竅治病的理論太過驚世駭俗。他擔心華佗會殺了他,就傷害了華佗,殺了他。他擔心別人會刺殺他,於是殺了一個侍從來掩護自己。這些東西將顯示曹操的技巧和能力。

然而,讓曹操成功的不僅僅是那些猜疑。更重要的是,曹操獨特的魅力。曹操甚至寫詩來證明他對美德的渴望。正是因為曹操對人才的渴求,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他的基礎不斷發展。在人們眼裡,奸詐的曹操是個無賴,卑鄙。然而,只有真正了解曹操,才能了解曹操的精神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土地荒蕪,"白骨露於野,……"但是,在曹操的控制下,打擊貪官,採取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政策,在當時的社會經濟體系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事實上,曹操是一個矛盾的個體,無論他是能夠統治世界的人,還是動盪時代的叛徒。他從漢代的黑暗政治中掙扎出來,在戰場上戰鬥,成為真正的附庸。他占據大漢半壁江山,有著一統天下的實力,已經有足夠的實力稱帝,成為那高高在上的帝皇但曹操是矛盾的。連他的將軍也多次拒絕當皇帝。在曹操心目中,可能有一個他想像中的漢朝,他嚮往並臣服於這個漢朝。幾千年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誤會了曹操,但他不怕別人誤會。他不僅是治理世界的能人,而且是亂世的叛徒。幾千年來,他一直是他,沒有人能找到他真正的曹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