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完全看不懂,是天書嗎

貓眼觀史 發佈 2020-04-20T20:10:33+00:00

導語:早已失傳3000多年的《易經》,貴州一老者稱在自己家中,相關易學專家前往,對這本疑是真品的易經進行鑑定後,卻稱看不懂此書,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導語:早已失傳3000多年的《易經》,貴州一老者稱在自己家中,相關易學專家前往,對這本疑是真品的易經進行鑑定後,卻稱看不懂此書,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易經》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更是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此話並無誇大,從國家的重視程度就能看出,這不,在前段時間有一老者稱家中發現遺失的《易經》,很快就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易經》一直被人奉為聖賢書,裡面蘊藏著許多人生哲理跟儒家學說,可運用在今時今日的社會,讓習者思想通達開明,且更懂得待人處事。

易經的成書時間大約在西周時代,距離至今幾千年歷史。

其在歷代的傳頌中充分把中華儒家文化跟各種哲學知識根植在人們心中,所以《易經》又被人稱之為大道之源、中國第一經書等。

其實《易經》總分為三冊,《周易》、《連山》、《歸藏》,包羅了天地星辰、五行八卦、世間萬物等哲理規律並且讓習者擁有「天人合一」的思想頓悟,使其在各個領域如魚得水,創造輝煌成就。

但目前傳散在社會的《易經》僅是翻本,且被修改過,此並非是原著真經。

據說,真本《周易》、《連山》、《歸藏》在2000多年前就失去了蹤跡。

易經三部原書失傳,無疑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失跟重大遺憾。

所以國人一直以來都在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直到2005年的有一天,中國貴州省有一位81歲老者說出了隱藏多年的秘密,他稱自己家裡收藏著一本《連山》,此消息傳出,很快就引來不少專家想一探究竟。

經過了解後,發現老者名字叫謝朝海

他說自己祖輩給他留下了一些珍貴書籍,大概有五冊,自古來這五冊書都是他們家的傳家寶,並且家族人一直精心的呵護著,一代傳一代後傳到謝老先生就已是第七代。

唯一遺憾的是,謝朝海老人口中所說的《連山》也是手抄本,這是他們祖輩抄上一代人的,抄寫完畢後,便把新抄本留著,舊抄本用來焚燒祭祖。

不過,老人堅持稱內容是真的,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東西。

對此高興過望的專家就產生了懷疑,畢竟《連山》失傳幾千年,如果再次顯世的話必定是一個舉世震驚的消息,其價值可想而知。

但通過老人的話,可看出此物並非易經真品,不過既然來了,專家們還是會認真對老人的《連山》進行鑑定一番,當翻閱之後,眾專家都看懵了,紛紛表示不認識上面的文字,他們建議還是上交博物院,後好進行後續研究。

那麼《連山》上面的文字不是漢字到底是什麼古代文字呢?

經過進一步了解,老者才解釋說,這本古書叫「水書」,上面寫也不是漢字,而是水族人的文字。

其大體形狀跟出土的甲骨文接近,是通過水書先生一類的人負責傳承下來。

而我國對於水族文化,確實有一些記載,其中記錄了他們的部分人文風俗、地理天文、哲學理論等。

可是真正懂水文的人卻很稀少,專家不灰心,很快通過老者幫忙,聯繫上幾個叫水書先生的高人過來協助解讀水書。

經過認真了解後,才發現,原來老者手中的這一本「水書」,主要記載著水族人的天文星相、哲學地理等知識。

而它的創作起源要追溯到遠古時代,當時水族的祖先研究出一套特殊的記錄方法,最終把他們的古老文化給傳承了下來。

水書雖然是用水文寫成,看似屬於文字體系,但要配合水族人口口相傳,以手抄的方法傳承。所以,一般只有水族人能看得懂,換做外人,基本看不出所以然,並且會覺得很晦澀難懂。

事實上水書跟易經有著很多相近的地方。

首先水書主要記錄了中華原始民族的宗教文化,因為水族人比較封建迷信,深信神靈鬼怪的存在,故此水書很濃重的記載了該民族很古老生活傳統。

而另外的內容跟易經也很相似,粗算一下時間,水書確實有可能跟三千年前失傳的易經掛鈎,所以有人說水書的部分內容應該源於《易經》。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研究一下水書的歷史跟文化。

專家通過謝朝海老人了解到,這種水書還有很多,具體都傳承在貴州各個水書先生手裡。

目前我國約有1000位水書先生在用口跟手抄保護著這部中國文化「水書」,但隨著他們的年齡漸漸老去,人數就越發減少,而在如何繼續保護「水書」的問題上就變得更加嚴峻跟迫切。

所以為了保護自己部族的水書,一些水書先生就只好打破門規,開始招納一些外界弟子,以便能更好的守護水書。

謝朝海老人手上的古書很難斷定是否是真的《連山》,但我國的研究學者們通過研究對比水族人的水書卻意外的找到了《連山》的真正涵義。

《連山》可以說的上是一本自古至今的百科寶典,總含蓋了中華幾千的地理天文、農耕文化、四時季節變化、民俗婚嫁喪葬等知識。

而易經研究者在按照《連山》里描述的知識進行卜卦之後,發現其中很多卦象跟《周易》很接近,可謂是異常玄乎。

水書的內容又跟失傳的易經中的《連山易》很相似,故此謝老先生在專家的建議下,爽快的把傳家寶「水書易」無私貢獻給了國家。

目前這本被稱為「連山」的水書,被安置在貴州省博物院。

書中內容雖然採用水文編寫,但很多人相信這可能就是失傳的《連山》。

從某種意義上看,消失近三千年的易經三部曲之一的《連山》終於顯世了,並且得到了國家的保護。

從以上事跡來看,足以看出國家對《易經》的重視程度,不讀易經自然覺得小題大做,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國家之所以如此重視也不無道理。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古代歷史上都有一個規律,但凡是那些集大成者,都曾研究過《周易》,如劉伯溫、袁天罡等,他們探索出生命的周期與奧秘,在有限的時間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讓人生不留遺憾。

孔子曾說「讀懂了《周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

就連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也坦言,研究科學一定要讀的三個經,一是《易經》、二是《墨經》、三是《山海經》。

甚至有西方學者稱《易經》是「一部奇妙的未來學著作」,但是我們又應該怎麼去解讀古老而又神秘的《易經》?

《易經》共64卦,對應了64個人生決策心法,其中包括婚姻、教育以及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發展規律

有人說「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面臨不同的困境時,都可以在易經裡面找到破解之法」,它會告訴你怎樣的抉擇才是最正確的。

有人說,《易經》如此深奧,我們學他幹什麼?這也算問到點子上,其實我們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固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洞悉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但是以前的《易經》確實很難看懂,畢竟沒有文言文功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廣大《易經》愛好者能夠深入了解,現如今推出一本《圖解易經》,還原了最真實的易經,裡面除了文言文,全部由白話文注釋。

有粉絲私信我,以前難以理解的,現在讀一次就能讀懂,真的不可思議。

確實,這本《易經》無論是字體、紙張還是顏色,都非常明朗,讀者一眼看上去很舒服,尤其是裡面的配圖,有的對照圖解,一下豁然開朗。

《易經》作為老少皆宜的古文化書籍,是諸多學者夢寐以求的。

下面是購買連結:書不貴,一次讀懂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讓成功多一次可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