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個有智有謀、有品有形的名士,他謙遜有禮

細數古往今來 發佈 2020-04-21T05:21:45+00:00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更是個有智有謀、有品有形的名士,他長歌自薦於新野,謙遜有禮,言曰:"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後來他得知母親被抓,百善孝為先,萬般無奈隻身一人前往曹營,但是他沒有簡單的一走了之,儘管從古至今,忠孝難兩全,他也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忠",做好了善後

三國:徐庶和龐統的悲情

性格氣量的差異直接導致同為自薦的不同待遇

徐庶和龐統都曾自薦於劉備,但結果卻是大相逕庭。同樣都是向人主自我推薦,一個即為重用,一個不受重視,為何有如此差異呢?最重要的原因是,兩人的性格和氣量差異。


史書中記載的有關徐庶的故事是他先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後,母親才被曹操脅迫,無奈進入曹營。並且還記載徐庶在推薦諸葛之後,還成為諸葛亮的下屬,諸葛亮對他也很是讚賞,稱徐庶忠君愛國,自己難以比得上。在此中徐庶的品格人性已是倍受稱讚。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更是個有智有謀、有品有形的名士,他長歌自薦於新野,謙遜有禮,言曰:"久聞使君納士招賢,欲來投托,未敢輒造;"後來他得知母親被抓,百善孝為先,萬般無奈隻身一人前往曹營,但是他沒有簡單的一走了之,儘管從古至今,忠孝難兩全,他也儘自己最大努力做好"忠",做好了善後工作,以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除此外,他舉賢薦能,大公無私的氣度也令人稱讚。舉賢薦能雖在歷史上不是少數,但是妒賢嫉能,急迫邀功也不是少數,徐庶不僅薦賢,且夸賢抑己,直言孔明十倍於己,這般謙虛敬能的品行讓後人敬佩。

反觀龐統,其性格氣量與徐庶大相逕庭。首先,龐統自恃才高,便有些許狂妄。在面見孫權時,孫權問其才能如何,龐統卻顯得有些恃才放曠,說他的才學"與公瑾大不相同。"他沒有從自身出發舉例自己的優勢謀略,卻通過壓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自然讓人不悅。導致孫權對其"狂士,用之何益"的評價,即使魯肅一再對龐統的才智進行解釋,甚至說出他獻連環計的事跡,孫權也不屑,"誓不用之"。

後來,龐統在面見劉備時, "長揖不拜",表現得高傲失禮,令劉備心中不高興,因此劉備只道:"荊楚稍定,苦無閒職",讓他去做耒陽縣宰。試想若龐統面見劉備時,態度謙和,彬彬有禮,"以才學動之",求賢若渴的劉備定然不會大材小用,他自己也就不會受那番波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單從龐統的"自薦"行為所反映出來的性格氣量差異都為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