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婚姻里,真正高情商的女人,都在這3個方面「不強勢」

心之助盧悅 發佈 2020-03-07T18:57:31+00:00

盧悅,心之助情感心理平台創始人,心理學學者,資深媒體人,15年婚戀情感專家;央視、鳳凰衛視、北京台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遊戲》、《親密關係的重建》,各大平台均有售。

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決婚戀難題

文 | 心之助



老師好。


我叫小玉,今年24歲,老公是我的初戀。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才剛結婚半年,我已經快對愛情失去信心了…


我倆是大學同學,一畢業就結了婚。


但真正生活在一起才發現,愛情沒那麼簡單。


他是獨生子,結婚前從沒做過家務,所以我們結婚後,他也沒有做家務的習慣。


——東西找不到了,自己不多找找,就會喊「老婆」。


——洗臉時總是弄得洗手台滿地的水,從來不順手擦掉。


——打開衣櫃,隨時能看到他穿過但沒洗的髒襪子。


為這些瑣碎的事情我發過很多次牢騷。



他總是超級理直氣壯的說:男人在外面賺錢養家就可以了,做家務就是女人該做的,我氣得啞口無言。


吵歸吵,生活要繼續,家務總得有人做,髒亂差的環境我看不下去,所以每次都是我妥協,覺得自己心好累,又當保姆又當媽。


不說吧,我確實不甘心,憑什麼他不能夠按照我想要的方式來愛我。


說吧,說了多次,他還那樣,每次都以吵架告終。


而且,我們的確因為愛情在一起,不可能因為他不做家務就和他離婚。


難道我們的婚姻真的只能這樣了?


他不願意做出改變,我就只能換人嗎?


真的感覺心累,過不下去了……要怎樣才可以把他改造成我想要的樣子呢?



小玉的問題是婚姻中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我相信許多家庭都有類似的困擾。


譬如,你早起加班時,他在睡懶覺。


你追求自律,他無所謂拖延。


你在那累死累活做家務,他卻在刷抖音刷得不亦樂乎。


彼此總不在同一個頻率,漸漸離對方的心越來越遠。


其實,並不是對方不愛你,或者婚姻出現其他問題,而是你跟他相處的方式不對。


誤區一:自私型——爭強好勝,只顧自己


認真想想看,每次你想讓老公去做點事,是不是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說話做事,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我希望你能多為我付出一點。」


「反正你要是不這麼做就是不夠愛我。」


「我做什麼還不都是為了這個家好。」


聽聽,是不是除了自己,全無他人。


一出口,就是打著愛的名義去綁架對方。



誤區二:打壓型——頤指氣使,狂轟亂炸


還有一些妻子因為覺得自己付出的多,不自覺就會強勢起來,把自己當作家庭的主宰。


對男人沒有足夠的尊重,甚至對於男人頤指氣使,看他們這也不順眼那也不順眼。


動不動就出口指責,處處打擊,讓男人找不到尊嚴,窩窩囊囊的活著。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任何人都對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人感到親近和喜歡。


相反,控制、打擊、抱怨、指責等負面的情緒反饋會讓人的內心豎起心防。


你抱怨的越多,吵架會越多。


誤區三:忍讓型——逃避問題,忍氣吞聲


有些妻子脾氣比較好,或者單純只想著逃避問題,從而拒絕溝通。


她在婚姻里,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忍,大部分對老公的不滿,她都隱忍了,沒有說出來。


老公不洗碗,她默默地去洗;

老公不帶孩子,她手忙腳亂的去帶;

老公東西亂丟,她一次又一次收拾整齊。


但是,時間一長,不說出來不代表事情就這樣過了,反而越積越多,最後就是集中爆發。



不僅壓垮了婚姻,也壓垮了自己。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女人,是男人的一座偉大學校。」


其實男人很多時候,就像一個孩子,需要妻子耐心的去教他學會如何跟自己相處。


真正的調教並不是讓男人乖乖聽話,或是讓男人認慫,繳械投降放棄自我和自由。


而是能讓男人真正把伴侶的需要放在心上,不僅懂得這些需要,更知道如何滿足這些需要,彼此對對方都有一種牽掛、默契與親近。


調教的本質,並不是讓他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而是——他能積極地回應我的需求。


所以我們要避免調教成為表面化的強制改變。


只有充滿感情的引導才會是真正走心的成長。



1.好好說話——言語上溝通。


根據蓋瑞·查普曼博士對數千對情侶長達30年的觀察:


不幸的婚姻中,往往是一個想說,一個卻不想聽。


幸福婚姻的秘訣就是,他們每件事都懂得如何好好地溝通。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避免直接下指令。


比如,妻子常常會說:


你不要玩遊戲了,陪我聊會兒天。

你吃完飯趕快去把碗洗了。

你把髒衣服丟進洗衣機,乾淨衣服掛起來。

你下班後去趟超市,買點菜回來。


一聽到這些冷冰冰的指令,是不是人下意識的就想反抗?


你想讓老公幹點活的目的達不到,還可能再次引發矛盾。


其實,你完全可以嘗試把所有祈使句換成問句,多使用「可不可以」或「願不願意」。


比如把前面的話換成:


老公你可不可以陪我聊會兒天?等會兒把碗洗了好不好?

你能不能回家的時候順便買一點菜回來?


乍聽上去你好像覺得意思差不多,但是不得不說,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同一個意思,表達出來的效果截然不同。



你品,你細品。


直接下命令,就是發出指令,容不得對方半點選擇的空間。


很多人並不情願直接聽從指令行事,這會讓人覺得沒有自由。


而可不可以,更像是一種商量,貌似給了對方自我選擇的空間。


你再配上無辜的眼神,撒嬌的語氣,看起來好像在問對方,實際上男人沒有理由拒絕?


所以女人,一定要記住,在請求男人幹活的時候,千萬別直接下命令,換個說法,效果立刻不一樣。


2.以身作則——行動上引領


當然,僅僅只有好好說話,那肯定是不夠的,你還得有行動上的引領。


想要對方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要樹立典範。



  • 第一步,自身要夠積極。


自己脾氣暴躁,卻要求伴侶溫文爾雅,這當然不好意思。


自己不上進,卻要求對方要自律,要頑強,要胸懷大志,這自然也不太可能。


如果想要對方有所改變,那你自己得動起來。


比如,對方很懶,你想讓他減肥,你可以自己換上運動衣去跑個步。


跑步之前,你可以傳遞下你的正能量:


「親愛的,我要跑步啦,你願意一起嗎?有你陪我會更開心。」


讓他陪你一起跑步,比口頭上說讓他減肥,更容易成功。


  • 第二步,潛移默化中影響他。


男人的天性是懶、不愛乾淨。


或許他回到家把臭襪子亂丟,沒有換好好拖鞋就坐到沙發上,不喜歡洗澡,甚至早上起晚了臉都不洗……


是的,這些你可能都無法容忍。


但光說沒用,你要學會用你的行為去影響他。


你先把家裡整理得非常乾淨溫馨 ,讓他不好意思去那麼做。


然後進一步對他提出要求。


告訴老公,自己做了什麼,需要他為你做什麼,結果是什麼。


總結一下公式:闡述你的付出+表達你的需求+他這麼做的結果。



你可以說:


老公,我今天打掃了家裡的衛生,累的腰酸背痛,


下次我們一起好嗎,這樣我就會特別開心,也不會太累。


先以身作則,再提出要求,詢問對方可不可以,循序漸進。


不要傳遞給對方被強制改變的感覺。


強制是反人性的,即使迫於你的強勢,對方依了你,那也肯定無法長久。


相反,你就要給對方自由,但這自由又被某種正能量包裹著——一種沒有焦慮、沒有壓力的積極。


3.剛柔並濟——效果上反饋


當對方有了進一步行動以後,你就要及時建立反饋。


讚美你想要的品質,適時打擊你不想要的品質。


持續、不間斷、有目的地給老公洗腦,最後牢牢掌握主動權。


說白了,就是獎罰分明,恩威並施。



如果他做錯了事情或者你希望他在哪件事情上有所改變,你當然可以適當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或者是態度不冷不熱,讓他覺得被冷落,也讓他知道你們相處過程中低氣壓的點在哪裡。


他就會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並且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加以改正。


但很多女人常犯的錯誤就是,在跟男人的相處中只會負面強化,只會通過貶低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意,而不懂得正面強化。


「這個不是這樣搞的! 我跟你說過多少遍了? 「你怎麼這個都不知道啊! 算了算了,還是我自己來吧! 」

「這個你都不會弄嗎?現在你知道我做這個多難了吧? 」


日積月累,對方當然有情緒。


別忘了,每次打完巴掌後要給一個甜棗。


當男人進步後做出了改變,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改變,也要最大程度上的去稱讚誇獎。


比如對方好不容易下廚一次,你可以盡情讚美這種行為:


老公你今天這個菜炒的真好吃,能吃到你親手做的菜,我太幸福了。



在他得到肯定之後才可以激發更多的進取心,產生更多的動力,激發他下一次想做的更好的慾望。


你的誇獎並不是因為男人真的做的有多好,而是因為,你需要通過誇獎去『正面強化』他的行為。


因為你激勵在哪裡,哪裡就是他持續發力的方向。


這就是一種潛意識的引導和控制。


而且,調教男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你一點點灌輸和引導。


妻子在試圖改變老公的某些行為時往往太急於求成。


期待一個人能通過一兩個小技巧就立馬有所改變是一種奢望。


所以,不要過分期待對方能短時間地在一件事上徹底改變,而是學著引導對方每次多一點點的投入。



每個女人都期待遇到自己的白馬王子。


然而婚後卻發現當初甜蜜浪漫的「王子」消失了。


婚姻對比戀愛,不僅僅是人數的增加,更多的是瑣碎細事的日常。


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說,愛就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一段能長久的關係,必定是讓雙方覺得安全、溫馨的,壞的關係會讓你覺得拘束,好的關係則讓你覺得舒服。



正如有首歌是這樣唱的:


你還是有一堆毛病改不掉,拗起來氣得仙女都跳腳,可是人生完美的事太少,我們不能什麼都想要。


婚姻中,比愛情更重要的,就是有一顆彼此包容的心。


如此,方能攜手共同走向幸福。


盧悅,心之助情感心理平台創始人,心理學學者,資深媒體人,15年婚戀情感專家;央視、鳳凰衛視、北京台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遊戲》 、《親密關係的重建》,各大平台均有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本文由心之助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