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應該先理解,還是先背誦?名師坦言:學霸常用3個記憶小技巧

名師講學習方法 發佈 2020-04-21T11:34:41+00:00

作者| 名師講學習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辛辛苦苦背下來的知識點,記憶卻總是無法清晰地維持到考試前;考試時候,老是存在某一兩個關鍵信息死活想不起來,考後一翻書就恍然大悟……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懊悔,哪些背不下來的知識,沒有多讀、背上幾遍。但是,對於鞏固記

本文由@名師講學習方法原創首發,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全文大約1300字,閱讀僅需3分鐘。

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很多的同學都會有這樣的感受:辛辛苦苦背下來的知識點,記憶卻總是無法清晰地維持到考試前;考試時候,老是存在某一兩個關鍵信息死活想不起來,考後一翻書就恍然大悟……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懊悔,哪些背不下來的知識,沒有多讀、背上幾遍。但是,對於鞏固記憶來說,真的多讀多背就有效嗎?我們採訪過身邊的學霸的同學,他們往往都有著這樣幾個記憶的小技巧。

01 熟練記憶的最好辦法,首先是間隔重複

研究表明,短時間多重複幾次比一次長時間記憶效果更好。

舉例說明:在我們學習生活中,把一些短暫的信息記住的方法其實比較簡單,無非就是重複,一串沒有什麼規律的數字123894278,你一次性重複讀上個50來遍也就「記」住了。但比較難的是,這樣的記憶,你很可能過一天就忘了。

而你要將這樣的記憶轉化成長期的記憶,你不如一天分5次,每次對這個數字讀上10遍,早上一遍,中午一遍,下午兩遍,晚上一遍。第二天保證你忘不掉,這便是間隔性重複記憶的效果。

在平常的學習中,同學們也要學會,根據學習的情況不時地重複記憶或者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學校里老師布置作業、周考、月考的原因與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同學們進行這種檢測。

02 其次從容易記住的先開始,心情好效率才更高

如果是滿滿一堆材料放在你面前,讓你去背,你會不會想要「逃避」?

當我們面對背誦的材料,又長又複雜的時候,人本能地就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畏難情緒,進而導致你的情緒被一些「我不想背」、「我背不下來」這樣的思緒給占滿——然後這樣的情緒就會占用掉你的「認知資源」,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

所以,學會排解這樣的情緒,合理分配當前背誦內容的先後順序,也是提高記憶效率的有效手段。比如:背一大段古詩詞,不要想著一下子背完全文,而是分成上、中、下三部分來背;背英語單詞、數理化公式,從之前熟悉、較短、相似的內容開始背起,之後順勢去再去突破其他的障礙。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當你逐漸把一些簡單的內容背下來後,你會發現自己:哇,已經完成這麼多了……那麼完成後續的背誦任務,心態上也就會變得輕鬆許多。

03 最後比起「死記硬背」,增強理解才是提高記憶的捷徑

曾有國外心理學家做過實驗,他們以「本質層面的理解可以強固記憶」為主題,對歷史課的學生們進行了一項關乎記憶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充分理解歷史事實與意義的學生,比起理解程度較低、只知背誦史實的學生,其記憶情況是明顯地更為優秀。

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常常告訴我們要注意去理解。

比如:語文的古詩詞,在理解了大意和上下文關係之後,你的背誦就會變得高效很多;而像數理化的公式之類,死記硬背還不如「多推導幾遍」——這樣推導出來的知識,就會像是你自己得出來的經驗一樣,穩定的存儲在你的腦海中。

很多的時候,我們的同學面對著大量的要背誦的信息,而去忽略了這些信息與信息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很好地去注重理解,也是知識記不住、記住了又容易忘記的原因。

很多的時候,去推導幾遍這樣的知識,看起來比死記硬背要花時間,但是從長遠的記憶的效果的角度上來說,增強理解才是提高記憶的捷徑。

後記

其實,看過很多學霸的學習經驗後,我們發現,學霸和普通同學的最顯著區別就在於——學霸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

這套學習方法,正是他們超過其他同學、遙遙領先的關鍵所在。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自己孩子學習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嗎?這套學習方法是否可以讓孩子擁有等同於學霸的學習效率?

如果答案是「沒有」,你那不妨看下這個視頻:

這裡您可以免費幫孩子了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


有如何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的學習方法,還有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復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

學習學習方法課時,會使用的相關教材,請點擊「了解更多」免費查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