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的孫子與鬼方部落大戰,竟然俘獲了一萬多人

海叔的歷史雜貨鋪 發佈 2020-04-21T11:40:31+00:00

周康王的身邊,除了幾朝、畢公外,還有包括魯國國君伯禽、衛國國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齊國國君丁公、楚國國君熊繹在內的五大封侯,除了熊繹外,其他都算是王室宗親,也是當時最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更是封國最早的建立者。

上古時代,部落混戰不斷,歸根結底搶的都是土地和人口。史書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周邊部落常常侵擾中原,那麼,也就是的孫子時期,這個生活在的部落,為什麼會常常被周康王所攻伐,其理由不言自明。

周康王的身邊,除了幾朝、畢公外,還有包括魯國國君伯禽、衛國國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齊國國君丁公、楚國國君熊繹在內的五大封侯,除了熊繹外,其他都算是王室宗親,也是當時最為舉足輕重的人物,更是封國最早的建立者。

周康王繼承了他爺爺武王和父親成王的國策,兢兢業業,勤於政務,百廢俱興,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五大封侯披荊斬棘,開拓疆土,為西周的穩定奠定基礎。可相比於武王成王,周康王似乎並沒有什麼驚世的功績,這便可能是常常困惑周康王的事情。

滅商建國的餘韻,在此時應該尚未散去。周康王登基的時候,本身就依託著武力奪取。駕崩之時,著畢公、召公、還有等,帶著百名勇士擁護著周康王登基繼位,才算是名正言順。對於周康王而言,心中嘹亮,文治雖是重要,武功也不可缺。眼見的各諸侯國都在建立武功,如果作為國君的自己,沒有一點兒建樹,似乎說不過去。

縱覽四鄰,周康王終於找到了倒霉的主,那便是。長期宗周西北活躍,武王滅商後曾將其放逐至涇、洛以北,令其按時入貢。後因周軍鎮壓三監叛亂,還有周公的東伐,放鬆了對鬼方的控制,就蠢蠢欲動,常常侵擾宗周。周康王決定,要好好教訓這個部落。

當時的將軍不知道是誰,這個人到底是什麼背景,已經很難確認,不過在考古中所發現的大盂鼎中,至少讓我們知道此戰中有個將領叫盂。在大盂鼎中寥寥百字銘文里,能夠證明的東西不多。但是考慮到當時齊丁公曾經擔任過虎賁氏,也就是說是王室部隊中的核心中樞,是最強戰隊。如果周康王想取得勝利,派出虎賁軍,是在情理之中的,也就是說盂這個將領很有可能是的嫡系,可能是曾經姜太公傳承下來的部隊,其戰力自然不可測。

鬼方遭遇如此部隊,自然不是對手。史書中說是經過兩次大規模作戰,斬殺4800度人,俘獲其4名首領及以下1.3萬多人,還繳獲了很多車馬和大量牛羊。在大盂鼎中提及,賜予盂一千多奴隸,雖算是比較豐厚的賞賜,但其大頭多半是被王室或者背後那位真正的主將所瓜分。那麼,這位真正的主將到是誰呢?值得我們期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