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國家的人為什麼這麼富裕

更新世界 發佈 2020-04-20T14:16:42+00:00

國家資本主義是後進國家常見的選擇,中日韓也是這樣的,但是除了經濟考量以外,北歐國家還要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北極圈太冷,政府不牽頭沒人願意去跑冰川里挖礦。



北歐諸國的發展模式乍看類似,但歷史路徑相差極大。

丹麥在歷史上曾是一個很大的帝國,占據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北海沿岸大部份地區,直到今天法羅島和格陵蘭還屬於丹麥託管,這就是歷史遺留的痕跡。丹麥發家早也是占了整塊地區不發達的便利,當時丹麥人的祖先,維京海盜來如影去如風,沿海地區落後的部落根本不能抵禦,但是丹麥真正發家不是靠掠奪,而是靠農牧技術。早在15世紀,丹麥人就點開了種豬培育的科技樹,接著是牛和奶製品,他們從周邊地區進口飼料,再把養出來的牲畜暢銷歐洲,靠農業賺了很多錢。因為當時的丹麥自己不能種植足夠的牧草,它的經濟模式就是從周邊進口飼料原材料,轉化成優質農產品出口創匯,類似今天的日本和韓國,所以丹麥是世界上最早提倡自由貿易的國家,開創了環北海和環波羅的海貿易圈,慢慢演變成了日後的漢薩同盟。現代丹麥由政府主導鼓勵創新,鼓勵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的制度,也是有歷史記憶遺傳的。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丹麥人通過壟斷豬肉養殖業來攢家業的模式在當時是難以複製的。封建時代的歐洲割據林立,從陸上進行貿易要通過小領主封地的重重盤剝,道路交通也不通常,流竄的綠林好漢更讓陸上貿易沒有安全可言,所以海運就有優勢了,這是天時。丹麥占據了地緣優勢,北海和波羅的海可以看作小一號的地中海,可以輻射今日的英國,德國,俄羅斯,北歐的大片沿海地區,而丹麥的位置處於這些航運線路的中樞,這是地利。還有一條,就是人和了,即丹麥人有制海權,控制了航路,這是祖上北歐海盜賜給他們的遺產。

不過,通過自由貿易很難建立起一個集權的政體,而是會走向貿易聯盟下的城邦政治,各城邦強調高度自治,類似古希臘,丹麥的發展路徑和依託地中海的古希臘是很像的。沒有一個強力的中央,各個「城邦」自己干自己的,慢慢走向了分崩離析,這是早期丹麥帝國解體的原因之一。集權和分權,貿易自由和稅收統一,這裡面的社會演變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就不多論述了,以免說得太多走火,被評論「不嚴肅」。


丹麥衰落之後,地區的商業和政治真空就由其他勢力補上,包括瑞典。

瑞典是北歐國家中歷史上第二個崛起的,它的時機沒有丹麥好,開始向外擴張時北海和波羅的海沿海其他國家也發展起來了,它向南和向東都受到了阻礙。瑞典的家底其實不多,北邊的北極圈地區和西邊的挪威在中世紀時就是不毛之地,只能滿足國王對領土面積的虛榮心,在經濟和人口的劣勢是瑞典擴張受阻的另一個原因,到了近代時期瑞典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至少和周邊國家相比它不是,因為它經濟和人口的基本盤太小,國土開發還很落後。

瑞典近代成規模工業化發展起來要等到19世紀中後期,也就是英國都已經徹底工業化完成的時期了。英國發展起來以後,開始向德意志地區輸出產能,德意志發展起來以後,也要向外輸出產能,而瑞典和英德兩國都有悠久的貿易史,自身又有礦業資源,於是以礦產和低價勞動力換技術的工業化開始了。瑞典這樣的北歐國家對礦產的國有化控制從一開始就很關注,礦產和林業的開採是國家牽頭,利潤也是掌控在國家手中,而不是和英國一樣全都是靠私人發展。國家資本主義是後進國家常見的選擇,中日韓也是這樣的,但是除了經濟考量以外,北歐國家還要面對嚴苛的自然環境:北極圈太冷,政府不牽頭沒人願意去跑冰川里挖礦。寒冷的氣候也是福利社會在北歐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因為在熱帶地區人凍不死餓不死,而在寒帶地區必須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和基建才能保證全體國民的存活,靠每家每戶自己去拾柴火過冬在倫敦可能行得通,但在嚴寒的瑞典北部地區是不可能的。但瑞典還是個資本主義國家,會周期性危機,隔一段時間清零一下,人民遇到經濟危機和自然環境的雙重挑戰時,又更強調福利和國家統籌建設,每一次危機的結果是推動一波社會改革,向更完善的福利和更國有化的方向發展。 當年的英法曾鄙視北歐模式,因為在英法看來發福利還是會有經濟危機,那還不如不發福利養大佬們去,不過英法自己兩戰崩盤然後也開始發福利,這是後話了。

瑞典靠承接英國和德國轉移來的資本和技術慢慢發展。到了20世紀初期,英法當時的社會文化進入高度華麗糜靡的工業洛可可,工業產品奢侈化,越做越精美,但也和人民大眾越來越遠,這其實是社會危機的體現,因為大眾的消費力越來越差,工業已經開始不為普通人生產了,只為一小部分最高貴的消費者定製。在英法看來,簡約風的北歐就是原始人水平,但二戰後歐洲玩不起洛可可了,還是要靠北歐風能迅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歐洲重建的重任要靠這些沒有被砸爛的北歐人,所以二戰後差點要危機的瑞典人突然收到訂單續命了。和其他西歐國家一樣,冷戰背景下有美國打氣,瑞典經歷了「黃金三十年」,90年代初時經濟危機又來了,但蘇聯恰到時機的解體了,東歐大片市場和資源向西方打開,再加上IT技術革命,瑞典和其他西歐國家得到了冷戰紅利,平穩發展進入21世紀。

芬蘭原來是沙俄一部分,獨立後想和俄國人鬧掰,倒霉是撞上了蘇聯。蘇聯就是俄羅斯帝國4.0版本,雖然冬季戰爭被芬蘭打得損失慘重,但二戰後芬蘭是被蘇聯徹底打啞火了。為了保證芬蘭的獨立,曼海姆背鍋,芬蘭實行全面親蘇的政策換取蘇聯的信任,成為了一個背靠蘇聯的民主國家。為什麼芬蘭沒有走上匈牙利,捷克等東歐國家的命運,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總之芬蘭在冷戰時代選領導人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看他和蘇聯的關係好不好。

芬蘭的地理位置很微妙,它是冷戰時蘇聯和西歐的北方橋樑,同時也是蘇聯和宿敵瑞典之間的緩衝。作為一個非華約非社會主義國家,芬蘭冷戰時堅持採購全套蘇式軍備,可見和蘇聯的聯繫密切。接下來,芬蘭做好中間商,做大號的香港,路線走對財富積累很快的。和其他北歐國家一樣,芬蘭有錢後多用於改善民生,而不是中東狗大戶那樣給大佬養豹子,這就是要點讚文化和政治體制的地方了。

挪威曾是巨窮的半島,南邊有幾個城鎮搞貿易有點積累,但全國大部份沿海人民靠打魚做罐頭為生。和瑞典一樣,挪威慢慢承接了英國和德國轉來的工業技術,特別是造船技術。這造船是苦逼行業,八分靠勞動密集兩分才靠技術,挪威就是靠這個苦逼行業點航運和海洋科技樹。然後蒼天眷顧,北海油田發現了,而此時恰逢英國去工業化,油輪和平台還要靠挪威造!挪威一邊挖油,一邊還幫英國造船運油,兩手賺錢兩手不誤。此外,原先閉塞的北部地區,在技術到位後建立起無數水壩,發用不完的電,一部分用來發展高耗能的冶金業,多餘的電賣給英法德,所以德國才能取締核電呀!

挪威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主權基金之一。

而冰島在二戰前就是半原始社會,這不是諷刺它,真的很原始。先是英國海軍為了監視德國潛艇,然後美國海軍為了監視蘇聯潛艇,在冰島上修基地蓋房子,雷克雅未克的機場就是美國修得,以前是軍民兩用機場。冰島大躍進現代社會了。很例外的,美國人在冰島駐軍就沒搞出花姑娘事件,所以冰島人很親美。

有了科技以後,災難變資源,翻著硫磺臭氣的地熱就是無盡的財富

地熱發電搞鋁業,發。

和英國人搶魚,發。

有錢後搞金融,發。

然後破產了。

金融破滅後,一些歐洲背包族突然發現有個叫冰島的地方,來回機票加食宿只要998!前幾個吃螃蟹的上島後,立刻被島上的風景震出驚了!大炮筒架起來,一排排冰火交融大片拍出來,冰島旅遊就火了。

北歐制度和文化影響大不大?還是挺大的,有錢後繼續刷題而不是買豹子要點讚。不過制度決定論還是算了,各國家有各自的資源和機遇,不加思索複製粘貼要粗大事。

至於開放什麼的話題,冰島,芬蘭和挪威的社會文化其實挺保守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