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經濟學思想解決婆媳關係

柒月暖陽 發佈 2020-01-15T11:22:02+00:00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一晚宿舍的使用權的價值用數字來量化,讓要複習的同學和要辦Party的同學來標價,他們認為宿舍的一晚使用權值多少錢,一方拿錢,買下宿舍使用權,另一方則收下錢,另尋其他地方複習或者辦Party。

記得之前聽過薛兆豐的一段話,大意如下:

面對生活中的諸多問題,我們不要只會講道理,要講「數」,就是運用經濟學的思想來理解問題,運動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

講道理誰都有道理,講不清楚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多方利益之間尋找合作解,找到一個平衡點。

比方說:大學宿舍當中有兩位同學馬上要考試,需要安靜複習;另外幾個同學想辦一個Party。那麼這天晚上的宿舍使用權是留給複習功課的同學呢?還是留給需要辦Party的同學?

這就是一個衝突點,那些不會處理問題的人可能會因此爭吵起來,需要複習的嫌要辦Party的人太吵鬧,要辦Party的又覺得「憑什麼你要複習,就得所有人都配合你」,於是不僅解決不了問題,甚至還得結下仇怨。

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理解,這個問題就不再是誰傷害誰的問題,而是有限的資源如何使用或者分配的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這一晚宿舍的使用權的價值用數字來量化,讓要複習的同學和要辦Party的同學來標價,他們認為宿舍的一晚使用權值多少錢,一方拿錢,買下宿舍使用權,另一方則收下錢,另尋其他地方複習或者辦Party。

比如兩個同學認為宿舍的使用權值50塊錢,那麼加起來就是100塊錢。但辦Party的同學會說,如果咱們不在宿舍裡面辦,要跑到外面去辦,至少得花上300塊錢。這時候要辦Party的同學,說最多願意出300塊錢買下使用權。

要辦Party的同學願意出的300塊錢,跟希望能夠安靜複習的同學願意出100塊錢,之間有200塊價差,這200塊錢就是這個兩種同學之間的交易剩餘。

他們在當中找任何一個數字達成交易,都會皆大歡喜。如,最後辦Party的同學只給260塊錢,就能把安靜買下來,還省了40塊錢;同時超出了要複習的同學的預期,他們拿這個錢在外面可以找到一個很好的咖啡廳,有吃有喝好好複習。

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矛盾和衝突都可以用這樣的思想來解決。

比如,有的人抱怨婆婆不給自己帶孩子,或者帶孩子的時候不用心,那也可以把「帶孩子」的價值量化,如果請一個保姆帶孩子可能每月要支付3000塊的工資,還要擔心保姆會不會虐待孩子。


那如果把這個錢給到婆婆呢,如果婆婆給帶孩子,可以每月給她2000塊,再給她買些衣服和禮物,或許不僅可以讓婆婆盡心盡力帶孩子,還哄得了婆婆開心,減少了家庭矛盾,自己和老公的生活都會省去很多麻煩。

比如,當你忙了一天的工作,想回家打會兒遊戲,老婆卻粘著你要你陪她看肥皂劇,你也可以把這一晚上的獨處權量化,給老婆發個520的紅包,說你用錢給自己這一晚上贖身了,或者把信用卡丟給老婆讓她喊著小姐妹去購物,卡刷不爆不准回家……

再比如,眼下年關,很多夫妻都面臨一個問題「去誰家過年」,這同樣可以量化,兩個人對「去誰家過年」標個價,比如標價是5000塊,那麼如果選擇了去老公家過年,老公就要給老婆5000塊錢讓她給到自己爸媽或者任她支配。

如果不想用錢來衡量,那也可以換算成其他生活中彼此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家務活、比如心心念念的一套化妝品等等。

總之,我們遇到的問題之所以難解決,是因為大家都太自我中心,都希望能夠得到對自己有利的結果,但是這樣就會損害到另一方的利益,不管最後結果是什麼,衝突都沒有解決,反而成了日後傷害感情的一個隱患。

而如果把這些衝突量化,彼此都有損失也有收穫,就會在衝突中取得平衡,而把衝突對兩個人的傷害降到最低,得到一個大家都還算滿意的結果。

所以,這個解決問題的小智慧,你get到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