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15年、載入史冊的破尺度之作,竟然能在線看了?

奇遇電影 發佈 2020-04-20T18:56:35+00:00

4月10日,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通過俄網Polit.ru發布消息稱,他那部前後拍攝十餘年的曠世奇作,《列夫·朗道》將於四月中旬通過官網發布。


4月10日,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通過俄網Polit.ru發布消息稱,他那部前後拍攝十餘年的曠世奇作,《列夫·朗道》(DAU)將於四月中旬通過官網發布。

繞過影院、跳過流媒體,直上資源。


堪稱是這個晚春里的「核爆級發布」也毫不為過。


誰能想到,這部轟動全球的奇作,會在此時,用這種方式和觀眾見面。簡直措手不及。

4月16號,《DAU》如約而至。


首先放出的是《列夫·朗道:娜塔莎》(DAU. Natasha)和《列夫·朗道:退變》(DAU. Degeneratsia),每部只需付3美元便能在48小時內任看。

這也很「DAU」——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仍舊將自己的作品鎖定在他自己建造的系統內,也沒有坐地起價。

僅僅3美元,就能將一個導演15年的功夫、700小時素材、一座虛擬城市及其歷史,盡收硬碟里。


打從2006年從美版《GQ》知道這部電影和背後的離奇故事開始,迄今已經14年。

歷史就是這樣,往往在不經意中就畫上句號。

而圍繞這部電影,在公眾號、在豆瓣、在微博、在朋友圈,從藝術的、從政治的、從道德層面的撕裂,正在拉開序幕。


DAU是什麼?


是21世紀以來,最具有爭議性的社會實驗和影像藝術,是本世紀的《意志的勝利》。


21世紀初,俄羅斯導演伊利亞·赫爾扎諾夫斯基(Ilya Khrzhanovsky)準備拍一部關於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的傳記片。


但是在拍攝過程中,他發現現在的演員很難去想像曾經蘇聯時期的場景,以及那時人們的心理活動。

所以,導演就萌生出了「把他們置於一個真實的環境中」的想法。

在這個瘋狂的想法催使下,導演按1:1的比例在烏克蘭復刻了一座城,於是這個名叫「機構」的地方便誕生了。


在這個完全封閉的空間裡,共有超過35萬人參與。

被選中的400多人完全按照當時蘇聯的情景和生活方式來生活工作,不僅不要報酬,而且要切斷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所有與那個時代無關的東西全都成了違禁物品,連提都不能提。

儼然一個與外界絕緣的「平行世界」。


該項目前後準備跨度超過十年,積累了700多個小時的鏡頭素材、250萬張圖片、4萬件衣物、8000小時的聲音素材、4000份文件資料。

最後,導演從浩如煙海的素材中,依據不同年代的背景和順序,製作出了14部時長不一的電影。


在今年柏林電影節首映的兩部,分別是這個系列中的第12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和第13部《列夫·朗道:退變》。

毫無疑問,借著自身的話題度和背後動機,《DAU》瞬間「引爆」柏林。


關於影像倫理的問題,讓DAU迅速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大尺度的暴力鏡頭、真刀實槍的性愛場景、壓抑恐懼的時代氛圍,這些都讓這部影片充滿了紀錄片般的真實質感。

入圍主競賽單元的這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在片尾處有一場針對女性的嚴刑拷問戲,鏡頭直接展示了軍官對女性扒衣服、扇耳光等一系列侮辱性的動作。


這段駭人且直白的拷問段落,令觀眾感到生理不適,備受折磨。不少觀眾直接退場,對導演破口大罵。

而那些堅持到最後的「勇士」們,也給出了非常極端的評價。

大多數媒體還是給出了好評,儘管不得不承認它看起來的確有些詭異。


但也有一些媒體看得一臉懵逼,比如下面這位國際銀幕(Screen International)的哥們。


最終,這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在柏林電影節中斬獲傑出藝術貢獻銀熊(攝影)獎。

究竟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偉大藝術實驗,還是「臭名昭著」的藝術醜聞?


第一時間看完了這部《娜塔莎》。

坦白來說,最直接的感受是,它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大尺度」。

影片主要描繪了一位名叫娜塔莎的服務員,她供職於一家秘密研究所經營的餐廳。在這個封閉的研究所內,匯集了員工、科學家和外國訪客。

娜塔莎的日常生活很單調,白天上班工作,打掃衛生;晚上則和年輕的同事奧莉亞一起喝酒消磨時間,傾訴自己對生活的幻想。


在一次聚會上,娜塔莎和外國來的科學家盧克·比熱變得親密起來,在酒精的作用和彼此的吸引下,他們發生了關係。

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娜塔莎以為自己的生活會因為這次的「小插曲」而發生一些轉變,沒想到卻依舊沒有任何起色。

直到國家安全委員會(克勃格)中的弗拉基米爾·阿齊波將軍對她進行審問,她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將迎來另一重天翻地覆的變化。


影片的大尺度戲份發生在近三分之一處,而那段令人議論紛紛的暴力審訊戲則發生在影片的後40分鐘。

除此之外,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描述娜塔莎的生活日常,她的工作情況,她和奧莉亞之間的關係,爭吵、打架,再和好、喝酒等等。

對於那些對影片整體背景不太熟悉的觀眾而言,這些段落顯然缺乏一定的戲劇性,也沒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框架。


導演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開始只是要拍他們的日常生活,並從海量的素材中發掘出故事性。

所以很多時候,影片中大量細節的行為和反應都是來自這些非職業演員的自由發揮。


既然這樣,好奇點就來了——這些演員,究竟哪些是他們在自然情況下身體的真實反映,而哪些又是帶有強烈的扮演成分?

再加上,導演稱演員在片中隨時有叫停的權利,但是她們全部都堅持下來,並沒有出現某些「失控」的場景。

這也意味著,無論在鏡頭前的他們呈現出一種多麼生活化的真實狀態,都會帶有某些程度上的「表演」性質,而這自然會削弱影片所強調的某種真實的「窒息感」。


不過,目前官網上的這個版本,相比柏林首映的版本有所刪減和調整,從原來的145分鐘變成了如今的137分鐘。

而由於時長的變化,女主角的態度轉變也失去了原有的力度。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或許跟影片所面臨的指責和爭議也有很大的關係。究竟是出於導演自主的決定,還是針對批評的某種妥協讓步,目前還無從得知。

不過,就影片目前的這種程度,仍然足以「嚇退」一大批觀眾了。


從目前豆瓣上影片的評分構成來看,撇開那些之前沒看片就打分的無效評分以外,最新的評價中,膜拜震撼的有很多,給出差評的批評聲,也不在少數。

雖然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界限,在這些封閉空間營造的壓抑氛圍之下,鏡頭略帶侵略性的視角,都試圖真實地展現出某種極權統治下,人物的困境與脆弱。

但有關影像倫理、導演的創作動機、該實驗的社會意義,以及拍攝過程中演員是否受到心理創傷等更多值得探討的話題,恐怕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討論。

據稱,另一部長達近六小時的《列夫·朗道:退變》,從柏林的355分鐘變成了369分鐘,反而長了。


究竟增加了什麼,又調整了什麼?

或許要等觀眾們看完所有14部《DAU》的影片,以及更多的幕後影像資料後,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觀點和答案了。


其實,《DAU》這個系列一路走來的經歷可謂是「命途多舛」。

且不論它在籌備之初就頂著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遭遇到無數的阻攔,種種困難都使得它的誕生更像是個「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而在柏林之旅結束後,五名俄媒記者就給電影節總監卡洛·查特里安( Carlo Chatrian )和執行董事瑪麗埃特·里森貝克(Magritte Rissenbeek)提交了一份的公開信,發布在本國的女權主義電影網站KKBBD.com上。


在信中,他們對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提出了質疑,並共同表達了對片中展示的精神和性虐待情形的擔憂。

與此同時,《DAU》還成為了俄羅斯官方的目標。俄羅斯文化部譴責這部電影是「色情宣傳」——特點就是赤裸裸的性行為。


按照俄羅斯的法律,如果以政治宣傳和淫穢色情進行指控的罪名成立,那導演就要付出牢獄之災的代價。

不過,即便影片被扣上了「色情宣傳」的帽子,俄文化部仍然拒絕公布影片的相關租賃證明。

意思就是:片子我看了,我說它是它就是,不是也是。你問我咋看到的?那不告訴你!反正我看沒看你又不知道。


對此,導演伊利亞還是為自己的作品做出了辯護:

「在《DAU》系列電影中沒有反對政府或相關的東西。它在討論關於人性的話題,不給人機會去看它是很愚蠢的事情。」

他還補充道:「我敢肯定這部電影會在俄羅斯上映,因為它不是色情或暴力電影,這些元素或許存在但不是主要元素,它們只是人類脆弱故事的一部分。」


未來《DAU》還能否進入院線或者發行藍光,暫不得知。

但圍繞《DAU》的撕裂,才剛剛開始。




本文首發於奇遇電影:cinematik

歡迎關注奇遇電影,解鎖更多影視乾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