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牛場消毒關鍵點及用藥選擇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4-20T19:02:24+00:00

高溫消毒一般有兩種方式,乾熱消毒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消滅病毒,需要達到121℃,溫度較高因此操作時間較長,大概需要0.5 h,這種方法適用於耐高溫物品的消毒。

在我國的養殖業中,牛的飼養數量龐大,且仍在不斷增加。預防牛的傳染病和群體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養殖戶需要重視牛場的消毒工作,消毒時應該合理地選擇消毒藥物,這樣既不會影響牛群的正常生長,又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傳播,使養殖戶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1 牛場消毒方法


1.1 物理消毒法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將病毒和細菌消滅掉,多使用高壓、高溫和光照等方式實行。消毒前需要及時將周圍的雜物和糞便等清理乾淨,避免滋生細菌。光照可以殺滅部分病毒,1 h 的太陽光直射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牛場的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紫外光照射消毒。高溫消毒一般有兩種方式,乾熱消毒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消滅病毒,需要達到121 ℃,溫度較高因此操作時間較長,大概需要0.5 h,這種方法適用於耐高溫物品的消毒。濕熱消毒速度較快,且效果更好,因此適合在較大範圍消毒時使用。

1.2 化學消毒法是指利用消毒劑,干擾病毒的活性,使病毒的蛋白質和核酸變性、使細菌的細胞膜增強穿透性,從而有效地殺滅病毒和細菌。化學消毒劑主要有醛類、氧化劑、酚類以及表面活性劑等。

1.3 生物消毒法是使生產廢料、糞便等當中包含的微生物發酵,利用其產生的熱量進行消毒。適用於牛場中的生產垃圾、雜草和糞便等的消毒。發酵後產生的熱量可以直接殺滅細菌、病毒及寄生蟲卵等。使用生物消毒法,還能產生有機肥料,對環境影響最小。

2 消毒注意事項


首先要重視消毒劑的合理選擇,根據實際情況、使用場所和使用空間等選擇消毒劑。季節更替時,需要利用消毒劑防止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消毒劑藥物要輪換使用,以免病毒產生耐藥性。消毒劑的濃度對消毒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合理調配消毒劑,避免濃度過高影響牛群健康或危害環境。一般消毒時間不能少於30 min。消毒前應該徹底清掃牛場,確保消毒的效果。適當提高消毒液溫度有利於確保消毒效果,但是溫度不能超過50 ℃。牛舍熏蒸溫度應該控制在20 ~ 23 ℃。消毒的時候還要關注熏蒸的濕度,濕度為60% 時消毒效果最好。

3 牛場消毒藥物的選擇

牛場大門要設置車輛消毒池,裡面放置3% 的氫氧化鈉溶液。出入的人員需要經過噴霧消毒或在專門的消毒室進行紫外線消毒,人員洗手池放入0.2% 的過氧乙酸進行消毒。應保證牛場內乾淨衛生,對糞便、廢水和廢料等定期進行清理,對於病死的牛需要採取無害化處理。牛場區域每周最少用生石灰或3% 的氫氧化鈉進行一次消毒。牛場日常生產用具可以用0.2% 過氧乙酸或0.1% 新潔爾滅消毒。配種、助產、注射和擠奶前需要對相關工具進行消毒。糞便可以堆積發酵,每周利用2% 氫氧化鈉對堆積處消毒一次。

4 結語


牛場內生物安全措施環節較多,只有認真落實每個環節才能有效保證牛場安全。日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消毒方式,並且重視按時進行常規消毒、防護和清潔,合理選用消毒藥物,最大程度減少疫病的發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