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平話:沒有丹鳳眼、臥蠶眉、赤面長髯,關羽究竟長什麼樣?

老樂說歷史 發佈 2020-04-20T19:19:44+00:00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小說的開篇是從黃巾起義引起的,因為張角起事後,東漢朝廷允許各地招募兵馬,組成義軍共同抗擊黃巾,正是因此,劉關張三兄弟才登場——劉備看著招兵榜文長嘆一聲,然後被張飛怒斥,說大丈夫不考慮為國家出力報效,哀嘆有什麼用?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小說的開篇是從黃巾起義引起的,因為張角起事後,東漢朝廷允許各地招募兵馬,組成義軍共同抗擊黃巾,正是因此,劉關張三兄弟才登場——劉備看著招兵榜文長嘆一聲,然後被張飛怒斥,說大丈夫不考慮為國家出力報效,哀嘆有什麼用?然後倆人才有了交流,非常投脾氣,便開始喝酒,喝酒的過程中遇到關羽,關羽氣質非凡,在酒館高呼,快點上飯,吃完要去投軍,這樣一來,就吸引了劉備和張飛的注意,三人因此結緣,最終有了桃園三結義的經典故事,隨後又招了一群鄉勇,在張世平等富豪的資助下,他們還打造了屬於自己的成名兵器,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雌雄雙股劍,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故事。

應該說《三國演義》的這個設定,是沿襲了《三國志平話》的,但是在《三國志平話》里,細節完全不一樣,一開始沒有劉備出現,而是關羽先登場,他當時的身份還是「逃犯」,因為在故鄉殺了一個惡霸之後,只能浪跡天涯躲避緝捕,雖然說這些內容差別不大,但是,關羽的形象跟我們熟悉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可以說,在《三國志平話》基礎上創作出來的《三國演義》,對關公的外形塑造絕對是顛覆性的。

我們都知道關老爺面如重棗,這個「重」字,兩個發音有兩種解釋,說是「厚重」的「重」時,那就意味著紅色比較厚重;如果說是「重陽」的「重」,那就是說關公的臉色,像是重陽時節熟透的大棗,不管怎麼說,關公肯定是紅臉大漢,他赤面忠心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另外,丹鳳眼、臥蠶眉、五縷長髯也是關公的臉譜標配。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我們在一些藝術作品中,看到的關公不是這個樣子,絕大多數人都會說關公的造型錯了,甚至還會有很多不客氣地嘲諷。可是,這些所謂的屬於關羽的樣貌,都是《三國演義》的功勞,作為《三國演義》的「母體」,《三國志平話》中的關羽壓根就沒有丹鳳眼、臥蠶眉、赤面長髯。那麼問題來了,最早的三國故事中,關羽究竟長什麼樣?

其實很簡單,除了籠統到缺乏具體想像力的「神眉鳳目」外,剩下的就是紫臉虬髯了。沒錯,關公在《三國志平話》里就是紫臉,而非重棗赤面,一臉虬髯,也跟五縷長髯完全不一樣。虬髯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連毛鬍子打著捲兒,一拽是直的,一鬆手鬍子又卷回到臉上了。其實這個形象也是有參考人物的,那就是唐朝著名的筆記小《虬髯客傳》中的主角,虬髯客,他跟李靖和紅拂女結拜,被稱為風塵三俠,可以說虬髯客的故事早在宋元時代,已經在街頭市井中影響巨大,因此,能夠虬髯客形象相似,也許在《三國志平話》的作者看來,已經是對關羽的巨大褒揚了。從整部小說的脈絡發展中,我們也能看出來,《三國志平話》里最出彩的人物是張飛,關羽更像是「大龍套」,畢竟等關羽有屬於自己的整段台詞時,都已經講到呂布跟劉備爭奪徐州的故事了。

然而張飛的形象,在兩部作品中,相對變化不大,都是燕頷虎鬚,聲如炸雷,而且他一看到關羽,就被英雄的非凡氣質所吸引,立刻邀請他喝酒。關羽當時倒有些不好意思,因為自己沒錢,爽快的張飛直接請客,正當兩大英雄暢飲的時候,劉備才賣完草鞋,來到酒館喝酒,而後才有了桃園三結義,大家組成義軍去對付黃巾等故事。另外,在《三國志平話》里,是沒有青龍偃月刀那些極富特點的兵器的,與此同時,劉備手下的那幾位經典的「背景角色」,簡雍、孫乾、糜芳在桃園三結義之後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簡雍不稱簡雍,稱呼他的字,叫簡獻和,孫乾則寫成了「孫虔」,他們跟陶謙自然也沒有任何關係。

人馬準備完畢後,劉關張三兄弟該與黃巾軍開戰了,應該說在真正的歷史上,他們可能有功勞,但不會很重要,因為消滅黃巾的主力是東漢末期的名將,朱儁和皇甫嵩等人,在《三國演義》中,也只是把劉關張的功勞適當誇張,主要還是輔助朱儁和皇甫嵩。但是在《三國志平話》裡頭,桃園三兄弟簡直就是張角黃巾的天敵,而且也通過這一戰,成為了名震天下的英雄,至於劉關張具體是如何攻打黃巾,如何精彩展現實力等內容,篇幅關係,就不多說了。總之,小說重點突出的是張飛,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打敗了所有黃巾軍,這一看就是典型的「平話」水準,而關公在這個階段,更是沒有任何展露身手的機會。因此,如果沒有《三國演義》的話,關公是不可能對後世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的,起碼他的形象可能都會跟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但說來說去,這些不過都是關羽這個歷史人物的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他在歷史上真實的長相,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