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軍事短評丨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戎裝雖解,軍魂猶在,歲月流逝,本色不改

中國之聲國防時空 發佈 2020-05-09T03:10:44+00:00

【近年來,廣大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軍人本色,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和扶貧事業,以退役老兵的赤子情懷和責任擔當,推動著社會向著積極美好的方向前行。

【近年來,廣大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軍人本色,積極投身社會公益和扶貧事業,以退役老兵的赤子情懷和責任擔當,推動著社會向著積極美好的方向前行。】


山西省壺關縣後腦村,地處偏遠山區。前些年,雖然村子距離太行山大峽谷青龍峽景區只有「一步之遙」,但是因為道路不便,遊客望而止步,祖祖輩輩的父老鄉親只能眼睜睜地守著美景,飽受著貧窮之苦。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牛何松帶領鄉親們,硬是靠雙手,在坡度超過50度的荒山坡上,鑿出一條全長470米、擁有350層台階的旅遊通道。


牛何松:「我應該怎麼去幫我們後腦村呢?如果一直是等、靠、要,最後就是等不上、靠不上、要不上。我軍人的血性迸發出來,就說我要自己干,必須要自己先趟出一條路子來。2018年9月3日,我就開始開山修路,一直到2019年5月4日,整整用了8個月時間,終於把這條路修通了。」


牛何松幫村民鑿山修路(山西晚報)


今年42歲的牛何松,曾在部隊服役22年,多次參加過抗洪搶險和森林滅火等大項任務,先後榮立過二等功和三等功,被武警部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學雷鋒先進個人,獲得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人物表彰。2018年2月,自主擇業不到一年的他,為了改變家鄉後腦村的落後面貌,毅然放棄了舒適的城市生活,回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兼民兵連長。


牛何松:「看到鄉親們還是那麼窮,兄弟姐妹們只能靠外出打工養家餬口,我感覺我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應該回去。因為咱是後腦村的人,土生土長從這兒出去的,我一個小小的營級幹部,為什麼不能回到農村,幫助我的兄弟姐妹們呢?」


回村兩年來,靠著這份造福群眾的責任擔當,牛何松立下「愚公」志,不僅為村裡打通了這條旅遊通道,還帶領村民建設旅遊基礎設施,開辦農家樂,讓這個偏遠的山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快速路。


在陝西西安,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彭教學和牛何松一樣,無怨無悔地衝鋒在扶貧一線。從2016年開始,年過五旬的他,自費走遍陝西省56個國家級貧困縣,對這些地區的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採訪,出版了首部反映陝西省脫貧攻堅戰役的紀實類圖書,舉辦「向貧困宣戰」影像故事巡迴展,助力家鄉的脫貧攻堅事業。


彭教學(右)採訪山區群眾


彭教學:「我就想利用餘生的精力,多做一點對人民群眾有益的事,向我們社會,傳遞一份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為什麼?因為我們在部隊鍛鍊和奉獻了二三十年,如今儘管脫下了軍裝,但我們依舊深深地愛著黨和人民,心裡依舊充滿一個軍人的熱血忠誠。」


自主擇業轉業幹部大都在部隊服役20多年甚至更長時間,把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國防事業,在退役以來的人生中,他們始終保持著這份赤膽忠心,無論是在扶貧戰場,還是在支援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以及其它社會公益活動中,他們都積極參與,奉獻的情懷始終未變。


在四川大涼山深處,海拔3000多米的扎甘洛村有一個簡易的教學點,自主擇業軍轉幹部、退役大校謝彬蓉已經在這裡度過了整整6年的支教生活。轉業前,謝彬蓉是空軍某試驗訓練基地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在西北大漠戈壁深處服役20年。其實,解甲歸來已經人到中年,應該好好享受在老家城市與家人相伴的日子,可是,她卻選擇隻身來到大涼山支教。6年來,不僅不領一分錢的工資,而且幾乎把自己的退役金全部貼了進去。儘管支教的環境艱苦,她卻無怨無悔,不變初衷。


晚上放學後,謝彬蓉在教學點批改作業


謝彬蓉:「我父親講過,當年紅軍經過彝區的時候,劉伯承將軍和小葉丹歃血為盟,成就了一段歷史佳話。到了要走的時候,我記得將軍還說了一句,『我們走了還會回來的,要幫助你們過上好日子。』我就想到,我曾經是一名軍人,自主擇業回來之後,我應該回歸人民,更應該回報人民。」


像謝彬蓉這樣投身義務支教事業的,還有2009年自主擇業的軍轉幹部邱玉君。自2011年起,他來到遼西大山深處的建昌縣老達杖子鄉的村小學,除了負責正常的教學外,還資助貧困學生,全鄉11個行政村100多個自然屯,都留下了他走訪的足跡,受他資助的學生達到200多名。邱玉君和謝彬蓉多年的堅守,為山區孩子送去了改變命運的知識和力量。


放學後,邱玉君(右二)護送路途較遠的學生回家(新華社)


在北京,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蒲萬銳等人創立了「兵心志願者服務隊」,在他們的感召下,吸引了近百名自主擇業的戰友、軍人家屬子女和慕名前來的大學生等社會愛心人士,他們常態化開展的各種公益活動和志願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傳遞了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蒲萬銳:「志願者服務隊取名『兵心』兩個字,就是表明我們初心不改,即使脫掉軍裝,但軍魂永駐,我們始終牢記自己曾經是一個兵。做事不作秀,公益不圖利。我們用暖心的志願服務讓大家的愛心、力量和資源充分涌流,更好地參與到為社會、為人民的服務中去,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北京兵心志願服務隊」走進恭和苑慰問演出


自主擇業軍轉幹部趙孝英在22年軍旅生涯中,一次次白衣執甲、向戰前行,汶川抗震救災、賴比瑞亞抗擊伊波拉……最危險的地方、最危重的病區,都留下過她無畏的戰鬥身影。2016年,面對軍隊改革大考,她依依不捨地告別軍旅。脫下軍裝4年後,面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鬥,她奮不顧身重披征衣,奮戰在抗疫最前沿的火神山醫院。她說,「不管身份怎麼變,我這輩子都是黨的人,都是一個兵!」


趙孝英:「家裡人都問我累不累,我說你們不知道來了火神山之後,我才知道我的身體到底有多好,就好像我的潛意識知道我來這兒,是為了做事的,不是休息的。能做更多的事,能救治更多的病人,這才是我們的初心。」


脫下防護服的趙孝英


聞令重披當年甲,戰士策馬再出征。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還有許多自主擇業軍轉幹部挺身而出,衝鋒在前。他們當中,有的像趙孝英這樣捨身奮戰在醫療救治一線,有的竭力保障物資供給、慷慨發動慈善捐贈,有的率先投身社區防護,湧現出一批批先鋒隊、尖兵隊、「逆行者」,展現了臨危不懼、奮勇當先、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19年來,一批批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告別軍旅走向社會,成為推動社會前行的一支堅定力量。在退役以來的人生中,不管身處何種環境,不管如何奮鬥打拚,他們始終懷以愛黨愛國的深深情感和服務人民的火熱激情,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默默地發著光和熱,傳遞著主旋律和正能量。


戎裝雖解,軍魂猶在(藍惟東 攝)


編輯短評

在我國數千萬退役軍人中,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是從2001年起出現的一個新的方陣。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政策實行19年來,已有將近30萬優秀軍隊幹部在轉業時選擇自主擇業。這些同志在部隊大都服役了二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告別軍旅時,他們為國分憂,毅然放棄工作安置。在服役期間,他們長期接受部隊大學校的培養和鍛鍊,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和過硬的軍人素質。退役之後,他們始終保持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的軍人本色,在各個領域發揮著推動社會前行的重要作用。戎裝雖解,軍魂猶在,歲月流逝,本色不改,他們永遠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本期《中國退役軍人》專欄

主編:楊鴻

責編:胡晶、趙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