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相愛相殺神仙百合劇,第三季回歸

看電影雜誌 發佈 2020-04-19T01:38:26+00:00

一個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大多時候屬於一種can'tfeel things的狀態。「我沒有任何感覺,一切都太無聊了。我醒來就想著「又這樣,真的嗎,我還得再來一次」。

《殺死伊芙》第三季終於回歸了。毫不意外,開播即飆到9.1分

這部劇很神奇,「貓鼠遊戲」的懸疑片氛圍里,加入了古怪的黑色幽默,當你會心一笑時,得,又是意料之外的殺戮來襲。

況且,還有最重要的,兩位女主之間那曖昧情迷又相愛相殺的百合關係

一個是以殺人為樂趣的神秘殺手,一個是軍情五處的「捕獵者」,貓鼠遊戲里,順便還玩起了互相挑逗。

這部劇最有趣的,也是兩人關係的發展。

互相迷戀,相互追逐,又靠近旋即離開的若即若離,關鍵時刻還能對彼此毫不猶豫地捅刀、開槍,可謂精神變態者之間的強強對決與心理博弈

看著舒爽快樂,而且讓人情不自禁在心底吶喊:兩位打完請接著相愛!

(以下可能涉及部分劇透)

在更常見的影視作品裡,很多時候,只有男人才是那種孤獨痴狂的狩獵者角色。

但《殺死伊芙》不同,這可是兩個女人的「貓鼠遊戲」。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前兩季的劇情,那大概就是:第一季我捅了你一刀,第二季你對我開了一槍

好吧,這真的是相愛相殺。一如「小變態」那句台詞:「她捅我,就是為了表現她有多在乎我」。

她們倆其實互為對方鏡像,看著完全不同,但內里相似。

吳珊卓飾演的伊芙,原本是英國情報機構軍情五處的一名普通職員,但簡單的後勤工作無法再滿足她內心深處對變態犯罪的幻想。

直到一次關於跨國暗殺事件的調查,伊芙意識到了職業女殺手薇拉內爾(粉絲們叫她「小變態」)的存在,從此,生活開始變得完全不一樣。

伊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表面上看起來婚姻幸福,工作穩定,生活可以很平淡悠閒,時而邋遢,時而又有些強勢。

但實際上,她平時擺看著的書,都是《當女人殺戮時》、《變態女性》、《歇斯底里:女性精神病》這一類女性犯罪和心理學。

第一季在和丈夫的聊天裡聊到如何殺夫,伊芙簡直滿眼放光:

「我會用石房蛤毒素讓你麻痹,趁你睡覺時悶死你,把你切成我能處理的最小塊,煮熟後用攪拌機處理,然後裝瓶子帶去上班,把你衝進餐廳廁所里。」

這話聽完,讓人渾身發涼。行吧,她是個隱藏的「精神變態」

生活無聊,聰明卻不受重視,渴望激情,卻很難跳出生活的安逸圈。所有對女性犯罪的激情和想像,於是被自覺投射到了女殺手「小變態」身上。

兩人第一次相遇

還記得第一季中,伊芙和「小變態」第一次在案件上有聯結時,她聽聞了對方的殺人傑作:

「在離餐館大約50碼的地方,刺客用刀片成功切開了男人的股動脈,而他和他的女朋友甚至都沒注意到,他流了大約一分鐘的血才倒下。」

伊芙的第一反應是:cool!

而來自俄羅斯的殺手「小變態」和伊芙則有著完全不同的兩種人生,和兩種生活。

她童年悲慘,在寄宿學校和女老師安娜相戀之後,閹割了她的丈夫。於是被送往監獄服刑,服刑期又被殺手組織「十二門徒」挑中訓練,成為能力突出的職業殺手。

「小變態」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她很難與別人共情,享受殺戮的快感。每一次殺人都凌厲十足且宛如藝術作品。

換裝遊戲,混入對方聚會,等待目標上鉤,殺人間隙還能優雅地尋問下句「這套床單手感好好,哪裡做的?」數秒過後,便凌厲地拔下簪子狠狠刺入對方眼睛。

戴上齊劉海假髮,成為乖乖學生少女,帶上自製毒香水以仰慕者姿態接近時尚界目標,幾句真誠的賣萌,對方已倒在梳妝檯上。

但她在生活中,又有著某種天真爛漫的氣質。

穿粉紅色的蓬蓬裙,喜愛各種奢侈品,在巴黎公寓的冰箱裡塞滿昂貴香檳,用高調的殺人手法來吸引伊芙的關注,在美術館看到喜歡的畫要買紀念品寄給伊芙......

她是生活規整的伊芙的反面,十足放縱自己,是精神病人,也是個小女孩。

一明一暗,貓和老鼠,伊芙和「小變態」,互相迷戀的,是對方,也是自己的鏡像。

「你有多長時間在想她?—幾乎整天。你倆戀愛了嗎?—這得取決於定義。你們做過愛嗎?—沒有。」

第二季某集中,伊芙和精神科醫生有過這麼一段對話。誰能說,這不是愛情呢?

為了追逐不斷犯案的「小變態」薇拉內爾,伊芙在第一季中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比爾,在第二季中幾乎失去了丈夫和婚姻,她不斷地在從日常生活走向不可預知的灰色地帶。

第一季以兩人同在一間屋內的床上作結——

「我時刻都在想著你,想著你穿了什麼衣服,你在做什麼,你有什麼樣的朋友,你工作前吃了什麼,用了什麼洗髮水,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我想著你的雙眸,你的嘴唇,你殺人時會是什麼感受。我想著你早餐會吃什麼。我就是……想知道一切。」

薇拉內爾回應,「我也在想你,我經常想著你自/慰。」

結果,曖昧的表白過後,伊芙將一把刀插向了「小變態」腹部。

到第二季結尾,兩人共同出逃,關鍵時刻為了解救「小變態」,伊芙甚至在誘導下將手中的斧頭砍向反派男人的頭顱。

從這一時刻開始,伊芙便徹底脫離傳統意義的伊芙了。

薇拉內爾用一種略顯自私的方式,將伊芙拉向了自己的世界。她對她表白要一起逃亡,引誘她去阿拉斯加過正常的生活。

但伊芙在得知薇拉內爾手中有槍,卻誘導她殺人時,鄭重拒絕了。

又一次以悲劇收尾,薇拉內爾將手中的槍射向了伊芙。

於是,前兩季這個「你殺我,我殺你」的遊戲,到了第三季,反而來到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新一季開端,便是以為伊芙已死的薇拉內爾,成為一場婚禮鬧劇的主角。

她娶了一個漂亮迷人的西班牙富婆,在典禮上對著嘉賓說祝酒詞:「當我想到前任時,意識到她死了,我卻開心多了。」

當然,這個婚禮看起來很是無厘頭,也毫不意外地被隨之出現的新角色破壞了(就說「小變態」怎麼可能結婚嘛!)。

而此時的另一邊,伊芙可就不是那麼好過了。

伊芙選擇了自我放逐。在她和肯尼的聊天中,我們知道,當時背部中槍的伊芙是被義大利遊客救起來的。

但是回到英國的她,並沒有回歸原來的工作和家庭。她一個人,生活在倫敦的韓裔聚居區,各種細節顯示出她此刻的落魄和頹靡。

在超市里買回大堆的泡麵、薯片等速食垃圾,說明她並沒有很好的照顧自己。凌亂的頭髮,裹緊的外衣,證實她的恢復情況和精神狀況也不好。

走在路上,會被路人一個撞番;在韓國城的一家餐館幫工,日常躲在後廚里不願上前。

回到租住的小屋,物品堆放雜亂無序,看起來就是狗窩一樣的臨時居所。

而就像薇拉內爾會在婚禮上想起前任,雖然伊芙不願意承認,她也在一直想念薇拉內爾。

在超市時聽到收銀員提及「意大利麵」和「義大利蜜月旅行」,伊芙一臉的若有所思,那是關於她和薇拉內爾的回憶。

在地鐵上看到有人看關於女殺手的書,伊芙甚至差點翻了個白眼!真是越不想去想某個人,越是到處都是她的痕跡啊!

還有最經典的,當肯尼問及是否還與那人有聯繫,本意是問伊芙的丈夫,伊芙反應很大地此地無銀、不打自招了:「我天!當然沒有!我跟她徹底結束了,翻篇了,故事結束。」

嘖嘖嘖,誰問你那個誰了?

不過,第一集也為伊芙的復出鋪墊好了,下一集兩人有很大可能即將再次關聯上乃至見面。

因為伊芙身邊很重要一人又領便當了(這個人是誰就不劇透了,反正很慘就是了),此劇倒是應該改名叫「殺死伊芙身邊的人」比較貼切!

本劇的編劇姐姐曾經說過:「劇里每一個時刻的存在,都是為了這兩個女人最終可以單獨待在同一個房間。」

於是,鋪墊了這麼久,讓我們期待她倆相愛相殺再次展開。

在傳統的價值框架,女性更多是母親、姐妹、妻子、或女兒,這些扮演著對家人關懷備至的母性角色。

這個角度說,「殺死伊芙」倒更像是殺死伊芙母性角色的這一面

因為,對薇拉內爾的迷戀與追逐,已經讓她與日常走向了越來越遠的不同方向。

到第三季首集也有暗示,伊芙和丈夫基本上已經分道揚鑣,而她對韓裔社區的回歸也反向證實了她此刻的無家可歸。

薇拉內爾呢?

一個缺乏共情能力的人,大多時候屬於一種can't feel things的狀態

「我沒有任何感覺,一切都太無聊了。我醒來就想著「又這樣,真的嗎,我還得再來一次」。我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其他人沒有因為無聊而尖叫。」

但伊芙是薇拉內爾can't feel things的唯一例外。

她們甚至不需要看見彼此就能感知對方的存在,她們的關係包含彼此渴望,也包含彼此抗拒。

她們是彼此的鏡子,以一種比浪漫關係更複雜的方式,給予彼此生命。

女性與女性的相互博弈與互相迷戀,這樣的劇,真不多的。各位看官,且看且珍惜。

你怎麼看待伊芙和小變態的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