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你一定要懂的社交本質:真正有人脈的人,都知道第三點最關鍵

職場 發佈 2020-04-19T02:15:44+00:00

遇到這種事情,我們都會氣憤、憤怒甚至為自己感到悲哀,但這只不過是成年人社交的潛規則,就如著名的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只有資源平等,才配談人脈。"當施瓦辛格做州長的時候,他和酒店老闆互為彼此的人脈,因為雙方都有"利"可圖。而施瓦辛格不再做州長了,這一平衡關係被打破,價值無法被交換,



清華研究生豪華版人脈簡歷被吐槽:人脈不等於你認識誰

清華研究生一份求職簡歷火了,倒不是因為有多厲害的學術能力和多牛逼的實踐經歷,而是因為簡歷中"豪華"的人脈關係。

在這份簡歷人脈關係這一頁上,清華研究生列出了很多自己認識的人,而且很貼心的為面試官分好了類。有學術界、產業界、金融界,還有政府部門,甚至每個"人脈"上還做好了注釋,進一步說明這個人是自己的朋友、同學或者是校友。

但很尷尬的是,被他展示到"人脈關係"上的人,卻表示對這位清華研究生並不是很熟,甚至想不起來他的名字,不知道為什麼他會以這種方式展示。

看到這兒,我們就明白了,這會清華研究生"人脈"只不過是認識或者知道對方而已。

說到這,忽然想起,一檔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有一位求職者大約24、 25歲,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就說自己的交際能力很強,認識很多業內大牛,比如董明珠,俞敏洪等等。話音剛落,對面的BOSS團就提出了質疑,主持人見狀,就讓他當場給董明珠打電話。

毫無疑問,電話那頭除了忙音,任何回應都沒有。

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進入社會,特別熱衷於社交,進行人脈管理,以為認識很多人,前途就會無限光明,可惜,人脈並不等於你認識誰。

李嘉誠就曾經給年輕人這樣一個忠告:

在你還沒有足夠強大足夠優秀的時候,先別花太多寶貴的時間去社交,參加各種各樣的聚會,應多花點時間去讀書,提高專業技能,多見見你的客戶,放棄那些無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才能更大。



黃渤出名前後不同的待遇:人脈也不等於誰認識你

黃渤有一番話曾經廣為流傳。

在黃渤不出名的時候,無論是跑場子唱歌,還是在劇組拍戲,遇到的都是冷言冷語,上當受騙了沒人管沒人問,沒地吃飯、沒地睡覺都無人搭理。而等他火了,情況似乎一切都變了,身邊圍繞的全是好人,"端茶倒水,知冷知熱"。

很多人把黃渤的經歷解釋為"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但從社交和人脈來看,其實我們還可以這樣解讀,就是:人脈,並不等於誰認識你。

黃渤唱歌,包括早期拍戲的時候,酒吧老闆、一起唱歌的人,劇組的導演,一起演戲的演員,場務或許很多人都認識一個叫做"黃渤"的人,但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需要別人仗義執言的時候,卻無人問津。所以,真正的人脈,也並不等於有多少人知道你是誰,在對方眼裡,很多時候我們充其量就是個人名。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著名演員阿諾·施瓦辛格曾經做過加州州長。他任職期間,正好加州有一個新開的酒店,作為州長的施瓦辛格參加了開業儀式。

當時酒店老闆指著院裡施瓦辛格的雕塑對施瓦辛格本人說:"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你來,這家酒店永遠有一間免費的房間等你"。

只不過,酒店老闆打臉來得太快。

後來施瓦辛格不再做州長,他再次去酒店,卻告知再也沒有免費的房間提供他了。氣憤的施瓦辛格為了表達抗議,在他的雕塑下打地鋪睡覺。

其實施瓦希格真的沒有必要這麼大動肝火,中國有句俗語叫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還有四個字更能形容叫"人走茶涼"。遇到這種事情,我們都會氣憤、憤怒甚至為自己感到悲哀,但這只不過是成年人社交的潛規則,就如著名的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的:

"只有資源平等,才配談人脈。"

當施瓦辛格做州長的時候,他和酒店老闆互為彼此的人脈,因為雙方都有"利"可圖。而施瓦辛格不再做州長了,這一平衡關係被打破,價值無法被交換,於是施瓦辛格被對方從"人脈"中刪除。



俞敏洪回答年輕人如何才能成為他的朋友,道出人脈的本質就是價值互換

社會學家霍斯曼:

任何人際關係,其本質是就是交換關係。

有人把社交分為了兩種,一是共情社交,另一種就是功利社交。

那什麼是共情社交呢?我們可以理解為能夠分享喜悅,承擔痛苦的朋友,有點像我們所說的閨蜜死黨。

而另一種功利社交,就是相互認識可以給對方帶來資源和利益,也就是價值交換。

隨著我們逐漸成熟,長大,共情社交越來越少,我們已經不隨便展露情緒,表達傷感和焦慮,功利社交越來越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剛開始很好,後來越走越遠直到消失不見,只不過是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親密進入共情社交,又無價值相互牽扯,只能越來越淡出對方的圈子,不必傷感和委屈,這只不過是成年人社交的潛規則。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問俞敏洪:"我怎麼樣才能成為你的朋友?"

俞敏洪反問他,"你能帶給我什麼?"

年輕人想了想說,"我可以幫你掃地拎包啊。"

俞敏洪說:"我這並不缺少掃地拎包的人。"

一句話道出了成年人交友的規則:交友,並不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只有雙方都情投意合才可以,對等的人際關係才是有效的社交,才是彼此的人脈。

你想吸引一隻美麗的蝴蝶,首先你要有一座漂亮的花園。

寫文章的小夥伴或許都有這樣的體會。

即使通過不同渠道加上了平台負責人的微信,與負責人各種寒暄,但收到的反饋都是"冷冷的",有的是再問了你的寫作情況後再也沒有後話,有的則"禮貌但堅定"的表示,以後有的是機會。

但是如果你在寫作領域小有成就,你在某一平台有數量眾多的粉絲,這些情況你都不用擔心,會有不同平台的負責人邀請你入駐,你會更快的發展。

現實嗎?其實很正常,你和平台負責人是"各取所需",你需要平台發展,他的平台需要優質創作者入駐,這就是價值互換。

其實各行各業都是如此,成年人的世界,誰能成為你的朋友都有利益和價值的考量,你能成為誰的朋友,取決於你的實力,要有配得上的能力。

就像作家羲和清零在他的《助理建築師》說的:

人脈固然重要,都比不上自身實力更重要,因為實力才是交朋友的資本,否則即便有人脈也是白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