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大起大落,看懂王陽明心學的三大核心精髓,就會處變不驚

遇見子魚 發佈 2021-10-07T15:59:40+00:00

文|顧子魚01.不要把自己活得像個落難者,急著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 。你的經歷在別人眼裡只是個笑話,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孤立無援的過程。——稻盛和夫稻盛和夫被稱為」經營之神",創辦過兩家世界500強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源於他對王陽明心說的潛心研究,並且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文|顧子魚

01.

不要把自己活得像個落難者,急著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 。你的經歷在別人眼裡只是個笑話,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孤立無援的過程。——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被稱為」經營之神",創辦過兩家世界500強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源於他對王陽明心說的潛心研究,並且運用到實踐生活中。

稻盛和夫把王陽明的心學總結得非常到位,學以致用,他說:「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該被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王陽明,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解放前曾任浙大中文系教授的胡哲敷曾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王陽明說過:心光明,則一切光明。

心裡沒有呼喚過的東西,不會自動來到自己身邊,你周圍發生的所有現象都不過是心靈的反應。在心裡描繪黑暗和猜忌,得到的肯定是陰暗的東西;在心裡描繪積極和理想,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稻盛和夫對於王明陽的心學推崇備至,在他人生低谷的時候,他找到了自己的道,找到了陽明先生龍場悟道,之後知行合一的境界,就是要修心,修性。


02.

《王陽明圖傳》是一本獨特的王陽明傳記,將明代馮夢龍的《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和鄒守益的《王陽明先生圖譜》合二為一,有文有圖,堪稱經典。

馮夢龍是明代著名作家,著有《東周列國志》、《智囊》等傳世經典,他的代表作品《喻世明言》、《警世通言》、《警世恆言》合稱三言,被譽為中國短篇小說的經典鼻祖。

鄒守益是最早就追隨王陽明的弟子之一,將王陽明的生平經歷如實描繪成圖,編成《王陽明先生圖譜》,讓我們才有機會認識最真實的王陽明先生,也是給後人留下最寶貴的文獻。

這本《王陽明圖傳》展示了王陽明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陽明學說千錘百鍊的過程,從少年王陽明立志成聖賢開始,龍場悟道確立學旨,掃除山賊匪患,平定朱宸濠叛亂,直到陽明學宣告成功。

這本書里講述一些傳奇故事,也穿插了一些奇聞怪事,從他的出生開始,以及多次化險為夷,這些不同尋常的經歷,讓人感到很神奇。


03.

自從500多年前,王陽明在龍場悟道,陽明心說橫空出世,以「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而著稱,王陽明心學一共有三個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被無數後人追隨,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的寶藏。

心即理,王陽明認為,萬事萬物都在自己的心裡,所有的道理都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自己的內心賦予的,凡事向內求,只要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


知行合一,陽明先生說「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行,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這一個工夫須著此兩個字,方說得完全無弊病。

知之真切篤實處,就是行,行之靜察明覺處,就是知。知,但心不能真切篤實,這個知就不能明覺精察。行,如果心不能明覺精察,行就不能真切篤實。知行是一,是明覺精察與真切篤實的合一。

通俗地說,就是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連結才有意義。知和行不能分家,只知道理而不去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致良知」是兩個詞的精妙組合,一個是「致知」;一個是「良知」。

「致知」是源於儒家經典四書中的《大學》,而「良知」則源於《孟子》,簡單地講,「良知」是人的本我之大智慧,即「本來面目」,而「致良知」就是如同撥雲見日般重現「良知」的功夫所在。

通俗地講,「良知」是我們的內心善良的一種本底精神,而「致良知」是讓我們將此「良知」作為一個標準,要求自己去做一個講道德、講底線、講信譽、講品格,有高素質的人。

說到這裡有個故事,挺有意思:

王陽明在平定四省匪亂時,抓住了不可一世的土匪頭子謝志珊,王陽明跟他講起了「良知」之道,謝志珊冷笑道:「老子就沒良知!」

王陽明笑著說:「天氣好熱,把外套脫了吧!」對方二話沒說,就把外套脫了。

王陽明說:「再脫」。直到謝志珊只穿了一條底褲之時,王陽明又笑道:「接著脫啊!」

謝志珊臉脹得通紅道:「這不好吧?」

王陽明大笑道:「看來大名鼎鼎的謝志珊也有羞恥之心,這羞恥之心就是良知啊,你不是說你無良知嗎?你講講看。」謝志珊低頭無言以對。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共28個字,是陽明心學的核心表述,也是陽明心學的綱領性學習口訣。


寫在最後:
王陽明的心學,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瑰麗的明珠,積澱在民族記憶深處,我們當從中學以致用,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開始,做一個遵從內心的人。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人生是一場自我的修行,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遇都不奇怪,只要自己的內心篤定,多大的風雨都會過去,」此心不動,則萬物不動「,等到時機成熟那一刻,就會」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一個人如果真的能把王陽明心說看懂悟透,那麼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境遇都會坦然面對,無論是高峰還是低谷,都會做到處變不驚,心光明,那麼一切都光明。

THE END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作者簡介:顧子魚,自由撰稿人,和你一起分享有溫度的情感故事。

關注@遇見子魚 每天精彩不斷

【點擊閱讀】:

杜女士為小熊同學開業助陣,稱其為景德鎮的驕傲!網友:段子手

國慶節開老闆車回家,3個親戚來借錢,才明白我媽為什麼從不誇我

75歲老人感慨:國慶節兒孫們寧願去景點挨擠,也不願意回來看我

「結婚7年我就是個外人」,公公去世,婆家人叫老公的前女友到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