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用南瓜是中國農業之光,那得種好、賣好,這「光」才會一直亮

依農看天下 發佈 2020-01-09T17:55:01+00:00

寫在最後,種好、賣好,籽用南瓜這束「農業產業之光」才能一直亮下去就目前籽用南瓜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外對於南瓜子的需求量是逐年上升的,因此國內籽用南瓜的種植髮展確實有一定前景,但是若不克服那些問題,別說農業之光了,一旦農產品產業上下游都賺不到錢,結果不言而喻。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它原產於中南美洲大陸,是一種起源較早的蔬菜作物。據考古研究發現至少在5000年以前,美洲大陸的原著民就已開始對南瓜進行栽培種植。大家也知道,只要是原產於美洲大陸的農作物,傳入中國的時間一定不會太早。不過不得說像玉米、番茄、南瓜、土豆、向日葵這些美洲大陸「原產出品」的農作物,不管是從適應性、經濟性、食用性還是產量上來看都皆屬精品。南瓜約在明朝才傳入我國南方地區,因古人對於農作物的命名太過於隨意,總愛因外型、因來源、因用途給其命名,因此什麼北瓜、倭瓜、金瓜、番瓜、飯瓜等等都扣到了南瓜的頭上,這也就導致了當下我國東西南北各地對南瓜有太多的稱呼。南瓜不像與它同期傳入的向日葵、番茄一樣早期發展較為緩慢,它初期傳入後很快就因為對環境較強的適應性、相對較高的單產以及作為蔬菜的它兼具的糧食屬性,被大規模推廣種植。南瓜對於環境適應能力可見於即便是幅員遼闊其後迥異的我國也幾乎沒有不適宜南瓜生長的地方,因此明朝中後期時它的身影就已幾乎遍布整個中國,成為上至達官貴胄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愛蔬糧兼備的農產品。

近現代以來,隨著農業種植技術的的發展,我國南瓜品種日趨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國內主培品種就已近2000個,不論是從形態大小還是口感甜度上看,我國南瓜可謂是千姿百態各式各樣。並且我國南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位居世界首位,世界上每兩個南瓜就有一個產至中國,不過直接食用的南瓜,絕大部分都被我們自己內耗了。而今天依農要和大家聊得「籽用南瓜」,就是產出我們平常嗑食南瓜子那種南瓜,出口量則占據的國內總產量的50%左右,並且占據了世界南瓜子貿易量的70%以上,因此籽用南瓜也被很多業內人員稱之為「中國農業之光」。

南瓜子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白瓜子,我國食用瓜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被古人嗑食的應該是傳入時間較早的西瓜子。明朝中後期南瓜被廣泛栽培種植後,古人除發現其蔬食特性外,也開始食用其種子。古人嗑食南瓜子的歷史是有諸多文獻可考的,不過其實不用文獻考究,我們想一下就可以知道,古人吃完南瓜看見了除顏色外其它皆與西瓜子極為相識的白色南瓜子,一定會有想嘗一下的衝動,這是華夏民族沁入骨髓對美食的熱愛。我國大範圍流行嗑食南瓜子應該是在清後期,不過即便是已流行嗑食南瓜子,在那個蔬菜糧食極為珍貴的年代也只是作為南瓜食用後的「附屬贈品」。

近現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南瓜子的經濟價值日趨顯現。南瓜籽所含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嗑食味道鮮美,在日本、韓國算得上是較為高端的乾果;並且還能用於醫藥、食品加工、榨油、化妝品等行業中去,歐洲國家對其需求量很大,行情較好時田間的收購價格就可以達到10—20元每斤。因此我國從20世紀70、80年代開始專門栽培籽用南瓜,發展至今我國每年籽用南瓜的栽培面積約在500萬畝到700萬畝之間波動,年總產量在40萬噸左右,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種植面積最大,年產量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主要栽培的籽用南瓜品系有產出白板南瓜子的中國南瓜品系和印度南瓜品系,以及產出光板南瓜子、無殼南瓜子的美洲南瓜品系。國內栽培區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北、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地,之所以不像食用南瓜分布那樣廣泛,是因為籽用南瓜對生長環境有一定的要求,它需要充足的光照、乾旱的環境以及不高不低的溫度,才能高產優質。籽用南瓜的種植髮展,確實帶動了種植產區的農業發展,在一定階段內增加了農民朋友的收入,切實的做到了國產農產品出口創匯。不過凡事都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的去挖掘,其實我國籽用南瓜產業的發展還是存在諸多問題的,這時候說它產業蓬勃是「中國農業之光」,可能有些為時過早,接下來我們客觀的來看一下。

你說只有中國人才吃南瓜子,50%的出口量不答應;但你說當前籽用南瓜產業蓬勃,是「中國農業之光」,農民兜里賺的錢不答應。

現如今國際市場對南瓜子的需求量確實很大,我們也有,在貿易量上也占有較高的份額,僅從這些角度上看,講它是農業之光也說的過去。但是從事種植生產的農民朋友兜里賺的錢最知道實際情況,其實近幾年籽用南瓜的產量品質、價格行情都不太穩定。之所以依農前文說種植面積時只給出範圍,是因為對於一年生的農作物價格行情好了,農民就擴種、差了就棄種,我們都明白這種現象十分不利用一個農產品產業的健康發展。而導致這種情況也不是一方所致,和種植端生產端都脫不了干係,接下來依農就種植端和市場端兩個方面給大家談一下那些限制我國籽用南瓜發展的問題。

種植生產端存在的問題

  • 種植管理粗放產量不穩定:不論是任何作物,粗放的種植管理模式都是當前種植生產端限制我國農產品發展的最重要因數沒有之一。籽用南瓜的粗放管理主要體現在,從事籽用南瓜種植的農民朋友不重視優質種子的選取,不願疊代更新鍾情於較老品種,種子的源頭都沒把握好就很難有一個較好的產量和品質;其次在施肥上也不夠合理,常常因過施化肥、農藥造成土壤惡化最終導致籽用南瓜減產降品;另外目前各產區籽用南瓜的病蟲害已相當嚴重,對其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也非常大。沒有產量和品質就代表著農產品不會受到市場的待見,農民朋友很難有一個較好的收益。
  • 僅以南瓜子為利潤基礎導致產能浪費:我國大部分籽用南瓜產區,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種植籽用南瓜只賣南瓜子。不過雖然籽用南瓜以產籽為主,其果肉與食用南瓜營養成分也較為相近,被浪費掉實在可惜。不過這個問題也不能完全歸結與種植生產者,因為現階段少有收購籽用南瓜果肉或進行加工利用的涉農企業。因此從種植到生產加工都降低了籽用南瓜的經濟附加值。

市場端存在的問題

  • 出口量雖大但多為初級產品:我國南瓜子的出口量雖然較大,但多為帶殼或脫殼的初級農產品,這就導致了它的經濟價值相對較低。我國出口的南瓜子70%以上都進入了歐洲,他們拿來做什麼呢?歐洲人把低價進口了南瓜子視成「原產料」,用於食品加工、醫藥製作、精油提取、南瓜籽油的榨取(南瓜籽油是優質的食用油料,相同種植面積下品質和產油量都要高於大豆),這一下價值就翻了好幾倍。
  • 國內南瓜子消費模式單一存在發展局限:到目前為止國內消耗南瓜子方式,仍是作為乾果以嗑食為主,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它的發展。而作為瓜子一類的乾果,它相對於葵花籽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小眾的農產品,因此對於它國內需求量是有限的,這也是導致籽用南瓜種植面積和價格行情逐年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歸根結底的從市場端看,這些問題的癥結就在於當前國產籽用南瓜沒有或是少有完善的加工產業鏈,直白的講就是在加工下能賣10塊且「邊角料」還能賺些錢時,我們做的卻是把「邊角料」丟了,賣著2塊的原料。

寫在最後,種好、賣好,籽用南瓜這束「農業產業之光」才能一直亮下去

就目前籽用南瓜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外對於南瓜子的需求量是逐年上升的,因此國內籽用南瓜的種植髮展確實有一定前景,但是若不克服那些問題,別說農業之光了,一旦農產品產業上下游都賺不到錢,結果不言而喻。其實農業的發展說難也難,說簡單也就是做好種植端和市場端的工作。農民朋友要想創收,首先得把籽用南瓜種好,保障產量和品質是種植端可掌控的收益關鍵,而對於市場端而言,需要企業和相關部門站出來,切實的做好南瓜子的深加工產業,把其經濟價值提上去,另外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培養出來的,那些南瓜子的加工品得先有才能再談賣。最後依農想說,要想國產籽用南瓜成為真正的「中國農業之光」並且一直亮下去,種好、賣好是成敗的關鍵。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讚@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關鍵字: